文|胡小明
(1)数字化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
智慧城市之前有数字城市的口号,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推动数字城市普及的重要力量,GIS 将社会经济数据与地理数据结合起来大大增强数据信息价值,提示人们信息不仅存在数据中亦存在相互关系中。数字化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为数据进一步存储、传递、搜索、再加工奠定基础,以数字化形式表达信息,提高了表达的精准度。
(2)数字技术实现数据处理的逻辑化
自动化设施处理信息有数字系统与模拟系统两种方式,数字系统很快处于绝对统治地位。因为模拟系统无法区别正常信号与干扰信号,无法排除运算过程中的误差积累,但数字电路能够抵抗噪声干扰不会积累处理误差,使得数字电路运算有着极高的可靠性,成为形式逻辑推理运算的可靠工具,使计算机程序可以像数学公式一样使用,这是数字计算机的极大优势。
(3)计算方法可移植可积累的重大意义
信息表达数字化加上计算机处理方法的逻辑化使数字化应用空间强大无比,数据可以共享复用,处理方法可积累、可移植、可集成和可复用,能够进一步组成非常复杂的大型系统,在计算机软件的宝库中有大量可利用的算法资源,模拟系统绝无这种优势,这也是高等院校自动化系统被计算机系取代的原因,数字化优势是数字城市智慧的核心。
(1)组织化是效率的主要来源
组织的优势使生物向更复杂的方向进化,更协调的经济组织会有更高的生产率,城市化提升社会生产力是因其合作分工更方便有效,组织化是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组织由连接形成,通过信息技术连接起来,信息技术是组织的粘合剂,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大发展必将极大改变各行各业的组织状况。
(2)互联网推动全球组织化
互联网是全球组织化的巨大推动力,移动支付、网上购物、滴滴打车、位置导航皆拜互联网所赐,产业链全球化、服务外包都是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实现的,毫无疑问,互联网是21世纪的全球经济大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3)智慧城市是全球组织创新的产物
一件能够得到各国重视的事情肯定有其必然性,互联网推动全球的组织化创新促进生产力大爆发。组织化包括技术的集成、技术与社会组织的创新组合,促成经济全球化、产业链全球化、生活消费全球化,智慧城市是网络服务型城市,它是社会技术经济组织化创新的自然成果。
地方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高度重视,均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己任,积极承担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任务,希望借助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社会经济进一步全面发展。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智慧政府的建设,在为公众服务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智慧城市规划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
应用服务尚有不足,规划容易急于求成,建设规模往往超出政府承担能力,过于倚重政府投资会延缓智慧城市发展,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已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大运营商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国企的责任及相互竞争不断提高电信基础设施的水平,中国已成为全球4G 网络覆盖最广的国家,全面覆盖的电信网络是智慧城市建设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的延续,各地已将大量资金投向智慧政府建设,在网上办事等公众服务方面得到公众充分肯定。
新时代信息技术环境已经相当完善,宽带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政府的服务可以精准到具体人,政府部门积极开展对公众的网上实时服务。
智慧政府时代公众的信息能力已经大幅度提高,与政府信息能力的不对称现象得到缓解,向社会开放政府数据已成为智慧政府的重要任务。
信息技术是社会组织的粘合剂,是技术集成的粘合剂,是社会组织与现代技术集成起来的粘合剂,创新的本质是组织的优化与更新,信息技术革命必然带来各行各业的组织创新。
创新的成果可以被再集成和再组织以构成新的创新,创新成果越多新成果出现的机会越多,这是一个自我加速的过程,会带来技术应用创新的爆发。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终端都是可被集成的内容,这些技术集成会涌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便利环境,支持社会企业进一步应用创新。
智慧城市是一个大范围分工合作的时代,专业化的事由专业人员做是实现高效率的原则,互联网使全球业务外包成为趋势,在未来智慧城市的分工合作网络中,政府一些业务也会外包给企业,政府会致力于数据的管理与服务,会应用企业的云平台及面向公众的网络服务平台,双方共建服务平台便于公众统一享用政府与企业的服务,大大减轻政府的系统运行与维护的负担,公共服务平台的集中化是大趋势。
智慧城市进一步发展将会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应用,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环境监控等技术都在迅速发展完善中,每一领域都有大量创新空间,将这些环保技术集成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是企业界巨大的利润机会,未来的智慧城市将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企业在可持续技术应用上发力必定大有前途。
智慧城市要为公众提供更安全的服务,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公众对安全提出更多的要求,仅有公安视频监控远不够,公众关注的内容从食品到药品、从防范恐怖到自然灾害救助及隐私权的保护。以往网络安全重点只是国家与政府的信息安全,智慧城市时代公众的信息安全保护已升为更紧迫的任务。
智慧城市是一个长久方向,每届政府只需做有限的事情,不要忙于新立建设项目,而是让所做的工程能够可持续生存并且完善服务配套,智慧城市要靠持续提供服务的系统支撑,项目存活率更能代表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水平。
智慧城市使用的技术仍处于冯·诺依曼层次,其核心原理等价于图灵机,智慧城市具体工程的设计方式依然是形式逻辑推理,人工智能系统依然靠传统的软件工程实现,计算机系统至今没有超越形式逻辑之上的解决问题能力,量子计算虽然很热,但其普及应用仍需要很长时间,超越冯·诺依曼层次的新技术解决城市问题目前尚不清楚,智能系统设计仍要靠形式逻辑方法,信息技术的优劣势并没有根本性改变,信息技术只适合解决确定性问题,智能服务系统适合提升基层操作效率而不能提升高层的决策能力,智慧政府的建设重点宜放在基层业务操作的改进上。
提高公众对智慧政府服务的获得感是政府的重要任务,公众的获得感主要来自政府的服务,通过数据整合及政企合作提升政府对公众的联网服务效率非常有效,智慧城市信息技术能够极大提高政府业务数据的整合能力,提高政府对业务数据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政府要把基层业务数据的整合作为重点,迎接精细化服务的新时代。
智慧城市是社会组织化创新的繁荣,是大量服务型企业不停诞生成长的新陈代谢,创新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社会创新的繁荣是不可规划的,更不能靠行政手段建立,繁荣只能来自社会的自组织。悠久的城市文明是靠自组织积累起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同样离不开社会的自组织。智慧城市规划要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开放政策,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进入门槛。鼓励更多企业与居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让社会自组织创新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