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
陈丝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硕士学位,后赴美国留学,获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插画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定居德国,目前是自由插画家、绘本作家,作品曾入选美国插画年鉴。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热潮了。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如此,小学课本里也不乏《三字经》的一些片断——或者,“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或者,“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或者,“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当然,还有一长串的书名可以继续列出来,比如《弟子规》《唐诗三百首》《论语》《笠翁对韵》《幼学琼林》……有意思的是,很少有家长选择《山海经》,也很少有孩子去读《山海经》。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深思,也非常有必要多问一个“为什么”。
因为从司马迁的那个时代以及他本人,就认为《山海经》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以至于他写史的时候不敢作为参考吗?《史记·大宛列传》中有这么一句:“《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或者,是因为鲁迅曾经写过一篇《阿长与<山海经>》,其中提到了一部绘图的《山海经》,说里面有“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所以家长们想当然地以为这些画面会吓着孩子吗?千万不要这样想,现在的孩子什么没有见过,他们一定会把“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当作新奇有趣的宠物来看待的!
很多时候,道听途说得来的信息都难言准确,言过其实与言不及义都有,对《山海经》的认识大概也是这么一回事。比如,虽然司马迁对《山海经》有点儿看法,但《隋书》中就不这样认为——唐代那个很喜欢给唐太宗李世民进谏的魏征,在其担纲主编的《隋书》中,就曾经把《山海经》列为史部的地理类。还有,清代的《四库全书》也把它列在了子部的小说家类——大概纪昀那些大学者们认为《山海经》过于富有故事性和传奇性,所以认为它是一部志怪小说……不过今天的很多研究者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只不过蒙上了一层神奇的“外衣”,以至于很多人“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為什么对于《山海经》,人们会形成这样的认识,认为这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呢?原来,在中国的远古时期,知识和文字一般都是掌握在“巫”这一类人的手中的,大部分民众愚昧无知。由于采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承,所以那些纯粹的地理、自然知识就逐渐披上了一层又一层的传奇色彩,与那些传说相结合,变得越来越神秘莫测。比如,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但在上古时候的华山却有一种怪蛇,长着六只脚,还有四只丰满的羽翼;只要它一出现,天下就要大旱——据说商汤时,这种怪蛇曾在阳山出现,结果那个地方连着旱了七年。还有一种人鱼,它的样子就像是一条有四只脚的大鲶鱼,叫起来声音像婴儿的啼哭——孩子们听到这里,一定不会觉得这种动物有多么神奇,会不屑一顾地说,那不就是娃娃鱼嘛!哈哈,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就是因为缺少这么“一见”,所以才变得越来越难以“一见”,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那山、那水、那物种,还有人,成就了一部《山海经》!
其实,《山海经》一点都不比《三字经》《弟子规》离每一个人的距离要远,还记得这些成语以及它们所讲述的一个个故事吗——精卫填海:如今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夸父逐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女娲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三过其门而不入:原是讲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的精神……
当然,《山海经》还远不止于此。比如,由新锐画家陈丝雨和国学鬼才孙见坤合作的这本《山海经(精美绘本)》,从中既可以欣赏到令人叹为观止、耳目一新的“图解”《山海经》,还可以读到对那些似乎很难懂的文字记载所给出的一种更加详尽的解读。一部浩浩荡荡的《山海经》,记载了数不清的山川河流、奇珍异兽、民俗物产。当这样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在插画师陈丝雨的笔下呈现出一种难以想象的别样之美,不只存在于阅读过程中和想象里,而是活灵活现地呈现于读者眼前……这个时候,我们除了继续叹为观止,又能做一些什么呢?
插画师说:
第一次看到《山海经》是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里,这样奇特的一本古书,神秘、久远,让人想一探究竟。从孩童时就听过的故事,九尾狐、精卫、西王母、女娲,这些形象最原始的样子都在这本书里,我忍不住想用自己的画笔来画一本我心中的《山海经》。
《山海经》最初是本科时的毕业设计,当时的《山海经》只有20多张图,直到10年之后有机会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补画了100多张,出版了清华版本插画版的《山海经》。最开始喜欢上插画是因为比亚兹莱,最初的画风都是模仿比亚兹莱的风格,大四的时候因为选定《山海经》作为毕业设计,画风转向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因此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但是到纽约以后,发现作为一个插画家只画中国古典文化是远远不够的。
在上学期间还接触了各种风格的插画家,其中有一位日本画家清水玲子,她的画既有强烈的东方色彩,画的题材又非常广泛,我非常喜欢她的风格。为了改变自己的绘画题材只限于中国文化的局限性,我也开始用毛笔画黑白线稿,然后用电脑上色,这样的表现方式更加现代。所以我主要有两种画风,有像《山海经》一样东方的,也有偏向西方的。我现在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在绘画中将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更好地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