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程资源开发 增加语文教学厚度

2020-02-08 03:37袁树展
文理导航 2020年34期
关键词:现象资源过程

袁树展

课程资源是学科活动过程中无可或缺的基本因素。在以应试教育为优势主导下的过去,“教科书”是开展课程活动的全部内容;如今在全面强调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材资源早已无法满足教与学的实质性需要。有鉴于此,国家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地提出“课程资源”新概念,并從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性丰富和有效性拓展,从而为新时期的课程活动与教学改革全方位地作出了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作为一门最基础应用型学科,尤其是母语类学科,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象广受社会瞩目,更应积极有效地行动起来,为其它学科带好头、放好样子。这是一项有利于教学相长的重大实践课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模式呢?笔者立足基本途径探寻角度,试对此简述抛砖引玉之论。

一、以深化挖掘为路径,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力度

“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凡是编入基础教材中的“例子”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上来说,都具有无可比拟的经典性或精髓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善于围绕或现或隐的“省却遗漏”现象,从字词句段、其人其事、艺术内涵和情感审美等多个方面,组织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相应的“深化与挖掘”活动,不仅有利于帮助她们更好地进行学习与理解、体悟与内化,而且有利于不断地放大教材资源利用效应。以《范进中举》为例。这是一篇以抨击封建科举制度为根本的经典讽刺小说。其结尾处写道:“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的去了。”胡屠夫是一个极其典型的社会底层市侩人物,在得到女婿甩出的“赏钱”后,他应当会到哪里去呢?或者说在他身上究竟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深入挖掘并弄清楚诸如此类的问题,既可更加深刻地反映时代特质,又能通过“前恭后倨”进一步衬托主人公的性格变化,进而更好地反映小说主题。笔者以此为抓手,引导学生在“相机补白”基础上进行挖掘与深化、体悟与交流,不仅有效地激发学习情趣,又让从“人物形象丰满”中认知更深,活动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以内外互动为路径,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力度

朱子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意在于揭示“源头与活水”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客观现象。语文活动又何尝不是如此的呢?有业内人士强调指出:“对于语文活动而言,社会生活元素犹如阳光对于自然物象一样,既必不可少又非常重要。否则,就会陷入镜花水月、虚无缥缈之境地。”无论美国杜威提出的“教育生活论”,还是我国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论”,都在表明以“生活化”为主实施开放性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鲁迅的《社戏》为例。本文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美妙生活的情景图,尤其对于“归程偷豆”的情趣化描写,把一群乡村少年的“童真与童趣”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简单如“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中的“撮”,起初学生们理解为“捧、抓”等字义,教师引导他们在联系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基础上,充分想象并相互讨论“面对刚煮熟还烫人的豆子应当如何吃?”这个问题,这才让大家懂得“撮”的生动形象之义,由此更加切实地体悟到作者炼字之精、用字之准。“生活化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三、以优化整合为路径,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力度

叶圣陶所谓的“语文教材例子”论,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更在于引导与启发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坚持以这种优质资源为支撑,又要善于通过拓展与延伸、优化与整合等各类途径,大力度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为深化语文教育与教学活动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现象。以“多文本阅读”为例。笔者在《济南的冬天》教学过程中,以“相同作者、相同对象”为导向,把老舍笔下的另两篇——《大明湖之春》和《趵突泉的欣赏》引入其中,并且通过“求同与求异”形式,进一步开展“类比”状态下的群文阅读活动,以此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体悟作者眼中济南城的美丽风情。再如语文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跨学科整合”。一方面借助信息手段提供喜闻乐见的“视听盛宴”,引导学生通过“视文互动”更好地进行“看、听、说、议、写”;另一方面,在课内外时空展示更为丰富的精美语篇,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自主阅读与相互探究。还可把一些学生“易错、易混”的语文知识点形成“信息集锦”,让他们通过“正误对比”状态,开展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不断增加语文教学的宽广度和深厚度。

四、以多元体验为路径,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力度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能动性等基本特征,与其它学科相比较,还特别地讲求“自主体验与厚积薄发”的过程性。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如果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体验过程,语文学习要么是浅显简陋现象,要么就是事倍功半效果;反之亦然。正因为如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类途径和形式,善于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元的自主体验活动,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不容忽视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利于在“学用结合”中把他们引向更远、推向更高。比如,在《秋天的怀念》等课文教学前后,以“至爱亲情”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孝亲与感恩”下的故事演讲和自我对照活动;在《济南的冬天》等课文教学前后,以“亲近大自然”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绿色课堂探究”下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活动;在《皇帝的新装》等课文教学前后,以“名著人物评析”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汲取”下的专题辩讨活动……此外,还有“课本剧”表演、“读写互动”等形式,都是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别样途径。

五、以个性培养为路径,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力度

如果“学以致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个性弘扬”则是语文阅读的最高境地。不仅如此,以“动态生成”为主要状态下的个性化培养与多向化发展,还是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载体和优质平台。比如,在《社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偷豆”现象引导学生开展相互之间的“见仁见智”讨论。有人认为,这种内容应当删除,否则会产生负面教育效应;有人认为,这不属于偷盗行为,更应当属于“童真与童趣”现象;还有人认为,任何现象都有正反两面,无论汲取哪类元素,都跟当事人的思想认识有关。一个人的发展与成长,如果只有“阳光”没有“风雨”,那也不是“全面与健康”性质的。这难道不是令人期待的“哈姆雷特”现象吗?难道不值得我们予以珍视和保护吗?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学生群体中客观地存在相互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指导思想,积极开展与之相应的“因材施教”活动;另一方面,还要坚持“激励、唤醒、鼓舞”为本,注重实施以赏识性为主的因人施评机制,为课程资源发展开创更大的实质性空间。

总之,“课程资源”是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的有机统一现象。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以上述几个方面为基本抓手,勇于实践、有序推进、不断反思,能够不断地放大“课程资源”活动效应。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 泰州 225300)

猜你喜欢
现象资源过程
我给资源分分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第四章光现象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