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萍
【摘 要】目的:对超声刀在急性胆囊炎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将104例接受急性胆囊炎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均为52例。常规组应用高频单极刀进行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研究组应用超生刀进行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中转开腹数明显优于常规组,且往院天数和术后胆楼发生数也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胆囊炎腔镜胆囊切除治疗中应用超声刀可有效减少手术用时,提高安全性,提高术后预后效果,临床实践意义深远。
【关键词】超声刀;急性胆囊炎;高频单极刀
【中图分类号】R65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134-01
腔镜胆囊切除术有着微创伤、痛苦小、恢复快等特点,在临床上具有广泛应用。但由于急性胆囊炎水肿严重、组织粘连及胆囊三角部位的结构不够清晰,使得该切除术在应用中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且成为术中转开腹的一个主要因素,对患者带来较大的伤害,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随着现代微创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超声刀在腔镜胆囊切除治疗中逐步应用。本文主要对104例接受急性胆囊炎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超声刀的应用情况,报告正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接受急性胆囊炎切除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CT检查确诊,符合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52例。研究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27-57岁,平均(46.2±1.2)岁,发病时间5-11h,平均(6.2±1.4).28例单纯性胆囊炎、16例化脓性胆囊炎、8例坏疽性胆囊炎;常规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29-60岁,平均(42.6±1.1)岁,发病时间6-12h,平均(6.4±1.2)。26例单纯性胆囊炎、14例化脓性胆囊炎、12例坏疽性胆囊炎。所有患者均出现右上腹疼痛、发热等症状,同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增高。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病情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常规组:该组应用高频单极刀进行腔镜胆囊切除术,具体操作: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视直视下探查胆囊炎症实际情况,再实行手术。应用分离钳将胆囊三角区的浆膜组织进行钝性分离,使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充分暴露出來,再应用钦夹或者吸收夹两处夹闭之后予以剪断,然后应用高频刀进行胆囊系膜分离将胆囊切除,立即用电凝棒对胆囊床开展密集、全面的止血,逐一完成后妥善封闭创口,结束手术。如有引流的应留置引流管1-2d,连续3-5d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做好护理工作。
1.2.2研究组:该组应用超声刀开展腔镜胆囊切除术,具体操作:麻醉、探查等操作和常规组一致。如胆周围出现粘连,应用抓钳将粘连轻轻提起分离,利用超声刀快速档贴紧胆囊将粘连带予以剪断,如发现胆囊水肿,张力过大或出现坏疽,则可实行胆囊减压,便于牵引。应用抓钳在,胆囊体的壶腹部往右外侧提起胆囊,再应用超声刀在Hatmanns囊的下部位将胆囊浆膜开,紧贴胆囊壶腹部将胆囊管予以分离,并进行确认。应用两枚钦夹进行夹闭,在两夹之间将胆囊管剪断。对于较为细小、不易鉴别的胆囊管也可应用超声刀予以剪断。此时,把胆囊往上轻轻提拉,使其深部的胆囊动脉充分暴露出来,再用超声刀慢速档进行离断。如果存在较为粗大的胆囊动脉可在近段应用钦夹,如其解剖不够清晰时可对三角区的内部组织紧挨胆囊予以离断。胆囊系膜则可应用超声刀进行直接钳夹之后剪断。胆囊全面切除后,可用超声刀头进行点状止血。术后治疗和护理和常规组一致。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中转开腹、术后胆痰发生情况。
1.4统计处理
应用SPSS10.5软件对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x2检验组建统计数据,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研究组52例,平均手术时间32.5±8.6分钟,术中出血48.3±5.7毫升,术中转开腹1例,常规组52例,平均手术时间43.3±7.4分钟,术中出血54.7±3.7毫升,术中转开腹3例,研究组明显优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超声刀和当前使用较广的高频刀相比,具有这样的优势:①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超声刀是一种最新的临床手术器械,其运行时超声频率器会使金属刀头保持稳定的超声机械震荡,使机体组织的水分汽化,蛋白质氢键断裂,进而发挥切断组织、闭和血管的作用,其集中了分离、止血及切割等功能,可对胆囊三角区进行直接解剖,并可通过刀背对胆床进行即时性止血,无需频繁更换器械,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②提升手术安全性:高频电刀应用时会产生较高的温度会对局部组织产生较大损伤,而留下隐匿性并发症的危险;除此之外,急性胆囊炎因三角区的水肿严重会到解剖结构不清晰,应用高频电刀易伤到胆管及周边组织,而加大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而超声刀产生的机械能量对周边影响面较小,且很少出现烟雾和较高温度,对患者的其他机体组织损伤较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数。同时手术时间的减少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临床麻醉风险。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中转开腹数明显优于常规组,且住院天数和术后胆痰发生数也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 < 0. 05 ),可以看出在急性胆囊炎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刀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转开腹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恢复速度。另外,也减少了术后胆瘦的发生数,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方法探讨[J].姜红艳.吉林医学.2014(29)
[2] 超声刀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王政宇,张舒龙,陈策,葛杰,王荣寅.淮海医药.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