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0-02-07 05:30张姗姗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张姗姗

【摘 要】目的:对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研究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接收的260例脑血管患者。系统分析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不同类别脑血管疾病患者脑微出血高危元素分别为脑出血性疾病、脑梗死、男性、高血压以及脑白质病。结论:对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科学准确的掌握脑微出血的发病情况,便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微出血;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096-01

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s,CMBs)作为脑微血管病理性改变中的一种类型,主要由于患者脑部微小血管破损,血液通过血管壁漏出所引起,其主要特征为微量出血,可增加脑血管病患者自然病程下出血转化的风险,危及生命安全。然而,关于脑微出血出现的具体原因和发生机制,目前研究并未有明确的结论。研究其危险因素的构成,将有助于其临床检出及发生机制的探索。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60例神经内科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以及相关检查,受试者确诊。符合卫计委最新颁布的关于此类疾病临床诊断标准。在此其中男性患者共计134例,女性患者126例,年龄区间为55~88岁,平均年龄为64.04±8.65岁。受试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本次实验中对于所有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GRE-T*2WI以及MRI常规性检查。实验利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1.5TMRI设备,对患者实施相关诊断。轴位GRE扫描最终参数为:翻转角度20度,使用快速小角度激励序列TR/TE=800/26ms。层厚为5mm,层距为1.5mm。矩阵确认为256×256,共计18层。

1.3观察标准

全面分析260例受试者不同类型脑血管病变发生脑微出血的患病概率。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开展分析以及探讨。

1.4統计学原理

本实验利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并使用(x珋±s)进行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计算,当P<0.05时,说明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脑微出血高危因素单变量回归分析情况

通过对相关因素开展单变量绕过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脑梗死、脑白质、脑出血疾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患病概率分别为44.97%、56.63%、39.75%以及76.19%。脑微出血高危因素单变量回归分析情况详细见表1。

2.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情况

通过对相关数据开展高危因素多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别脑血管疾病患者脑微出血高危元素分别为脑出血性疾病、脑梗死、男性、高血压以及脑白质病。详细情况见表2。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脑梗死、脑白质、脑出血疾病患者出现脑微出血的概率分别为44.97%、56.63%、39.75%以及76.19%。经过多因素分析显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分别为脑出血性疾病、脑梗死、男性、高血压以及脑白质病。脑微出血的检出常提示更加严重的脑小血管病变,同时也意味着不良的临床预后,如脑出血的高发、痴呆、日常行动能力下降等,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影响也日益凸显。通过简单易得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筛选出脑微出血的高危患者,进而进行有目的性的甄别,具有很强的现实临床意义。与既往社区人群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不同,本研究重点主要放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因而一些广为人知的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如年龄、高血压等,在结果分析中并未显示出明显的差异。使得本结论将有助于在本就高危的人群(如高血压患者)中进行更进一步的脑微出血预警。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合并一项或多项因素的患者,应当注重脑微出血评估,必要时应适当地调整治疗方案。

实验对于不同类别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脑微出血的患病概率和高危因素开展全面探讨,这种筛查方式进行方便,可以更为精准的了解脑微出血疾病发生情况,其有助于疾病早期临床诊断以及筛查,因此值得推广。

不足的是,本研究仅是单回顾性研究,尽管数据统计结果提示出明显的相关性,但这些危险因素对于脑微出血的提示意义将更多地依赖于未来前瞻性队列研究的验证。同时,本研究人群更多集中于高血压相关脑血管病,对于其他常合并脑微出血的脑血管病如脑淀粉样血管病涉及较少,因而在结论的推广上可能也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参考文献

[1] 李国平.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7,37(04):304-306.

[2] 白倬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rt-PA溶栓后出血转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7.

[3] 杨紫葵,钟平.不同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5):1-3.

[4] 杨义芳,谌建,刘洪艳.脑血管病致脑微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治疗[J].临床合理用药,2017,10:160-161.

[5] 邓秀梅,毛诗贤.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和预防的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34:466-468.

[6] 马利,王娟娟,刘强,等.不同脑血管病病人的脑微出血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4):1794-1796.

[7] 吴水平.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中长期预后及安全性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3):308-310.

[8] 曹江慧,刘广志,周军,等.脑微出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及功能预后的影响:一项Meta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0(5):399-402.

[9] 赵旭明,袁喜平,黄晓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2016,311(b11):58-59.015,10(5):399-402.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知多少
科普一下:脑血管病诊断中CT与MRI的优劣!
冬季脑血管病怎么预防?
冬季 谨防脑血管意外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我院近12年9630例脑血管病住院病例统计分析
脑血管病昏迷患者的基础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