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高中课业负担繁重,学生很少有时间钻研写作技巧。大部分的写作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完成,在写作时由教师规定写作方向与写作步骤,学生难以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性,不能通过自由写作提升自我的写作能力。而多文本阅读下读写结合的写作方式是近年来教育界所提倡的一种新型的,具有综合促进作用的写作教育模式。通过对多种文本写作艺术的探究,能够帮助学生在语言、立意、选材、结构等多方面实现综合提升。
关键词:文本艺术;写作能力
在现今的高中语文学习中,作文在考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主要以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文本分析为主,对于写作技巧还缺乏足够的训练。另外,学生普遍对于作文水平期望不高,只追求过关即可。这样的心态也造成学生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缺乏不断提升自我写作能力的意识。而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阅读中,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词汇,培养自身的情感体验与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综合提升。下面,笔者就谈一谈从多种文本的写作艺术来提升写作能力的方法。
一、阅读现代诗歌,增强抒情性
高中作文主要以议论文为主,但在高一阶段学生还有较多的记叙文的练习。因此,情感的抒发成为了作品感染读者的重要因素。在情感抒发上,学生的语言普遍过于平淡直白,不能广泛运用对比、衬托、象征等艺术手法从更多角度进行情感的渗透。而诗歌是具有强烈抒情性的文本类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抒发情感的技巧。
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抒情语句,提高作文的抒情性。在阅读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离别校园的场景中,自己抒发对校园的感情。学生的抒情普遍是“啊,美丽的校园,多么令人难忘”之类的直白语句。而阅读后学生能够发现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使用了“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和“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以云彩来抒发情感的方法。通过对云彩具有的特点进行分析,学生就能体会到作者采用象征的手法,以云彩的虚幻性和转瞬即逝象征校园生活的美丽与短暂。从而学会采用侧面的角度以多种艺术手法来抒发感情。
二、阅读小说作品,增强结构性
小说从外表上看是讲故事的文本,但内在蕴含的却是如何让故事清晰、明确、扣人心弦的逻辑性。这一点与小说的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在写作中,很多学生依然将作文认为是拼凑字数的学习任务,在没有明确结构的指引下,难以写出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作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说中学习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增强小说结构的明确性。
例如,在学习《祝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设定结构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分析作者塑造祥林嫂形象的方法。学生可以总结到作品讲述的是在过年的欢乐氛围中祥林嫂一个人孤独死去的故事,着重突出了祥林嫂悲惨的人生。通过分析写作结构可以发现全文分为过年、主人公听说祥林嫂去世、主人公介绍祥林嫂生前经历三大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先写祥林嫂去世后回忆祥林嫂生前故事的好处。学生能够发现祥林嫂的死引起了读者探究祥林嫂为什么会死亡的兴趣。因而这样的布局能够使文章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能注意到结构对作文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谋篇布局的能力。
三、阅读古代散文,增强思辨性
思辨性是议论文最重要的元素。一篇优秀的议论文离不开独特的思想和充分的例证。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的立意普遍过于平淡,不够深刻与独特,例证也过于单调陈旧,不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而古代散文渗透着古人格物致知的精神,阅读古代散文,能夠帮助学生学会深刻思考,全面辨析,感受议论文写作的乐趣,提高议论文写作的思想性。
例如,在学习《游褒禅山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探索未知景象的过程对文章深刻的思辨性进行学习。通过第三段的阅读,学生能够发现作者在论述如何探索“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时,先是强调了“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紧接着又在此基础上强调“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之后又对“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这两个影响前进的因素做了深刻的分析。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环环相扣的论证步骤和全面的论证思维,同时能够学习作者善于运用生活场景进行多角度阐发的敏锐思维,增强联想与辨析能力。从而对议论文的立意、论点、论证方法进行全新的认识,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综上所述,多文本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多样性的文本中蕴含着多样性的写作技巧,是学生学习作文的知识宝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现代诗歌中学习抒发情感的技巧,增强作文的感染力;从小说中学习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增强小说结构的明确性;从古代散文中学习古人深刻的辨析能力,增强议论文的写作能力。通过丰富而广泛的阅读,学生的写作能够从全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高中任务驱动型写作教学中说写结合策略运用研究,曾欣怡,广州大学,2019-05-01.
[2] 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贾巴云杂,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06-15.
注:此文系省级高中语文乡村名师屠雯工作室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