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芯 范晓莉
摘要:以可持续景观理论为基础,结合朴门永续设计理论,尝试从景观环境和公众参与层面分析,探索社区花园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从社区花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着手,分析朴门永续设计理论和社区花园实践案例,从中提取出适用于社区花园的景观生态设计和公众参与的策略,得出社区花园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推动社区景观环境和生态文化的共同发展,建立生态友好、社区友好的环境,希望社区花园能推进城市居民实现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社区花园 朴门永续设计 生态功能 公众参与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12-0061-03
引言
城市不一定仅仅是消耗性的,其自身环境有着巨大的生产性潜力。城市中可持续景观场地的目标包括: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和栖息地;成为生产性地区;维系人类文明与自然的联系(Meg Calkins)。社区花园无疑是最具潜力之一的城市可持续景观,其景观美学表现包括生态功能,1999—2017年社区花园英文文献研究中前20位关键词词频排序表中,出现了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生态服务、水栖生境、生态作用等词,可以看出国外社区花园的生态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1]。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社区花园的发展进程,目前我国社区花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其理论主要集中在研究发达国家社区花园的发展历程和模式,以及社区花园对社会、植物多样性、心理健康、饮食结构的影响,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关注很少。其实践案例大都是实验性的探索,虽然为社区花园的建设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仍然存在许多共通性问题亟待解决。由于社区花园建设面临着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目前仍没有成熟的社区花园实践案例可供复制推广。探究社区花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以进一步推进我国社区花园的深度发展和推广。本文将讨论“朴门永续设计”如何与社区花园的营造结合,从而探索社区花园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社区花园的发展现状
(-一)社区花园的概念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社区花园没有统一的定义,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提出的居住区社区花园是以居住区内现有的公共绿地为基础,不改变其土地用地性质的前提下,由街道、社会组织或居民投资建设的,居民可以进行园艺或农艺活动、休闲观赏活动、社交文化活动、康体活动,并共同拥有管理权和所有权的开放空间。社区花园是兼有私密性、公共性的中小规模的花园,广义上是公众所有的空间,狭义上是部分人共有的空间,主要特征为公益性、生态服务性、美观性、生产性、开放性。此外,社区花园具有由社区居民共同维护管理的参与性和自治属性。
(二)社区花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霍维特(Howett)提出园林的美不是独立于生态之外的,无论何种规模的园林,首先应该呼应土壤、地质、气候和水文,植被和野生动物以及人类社区的相互作用[2]。目前国内社区花园面临着许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已建成的社区花园随着时间流逝其景观环境状况和社区公众参与度在持续下降。在社区花园建成较多的上海,在花园设计、建造和建成前期阶段的公众参与状况较好。但在建成后期,随着设计机构、社会组织的离开,社区居民普遍缺乏丰富有趣的社区活动和专业的园艺技术指导;社区项目完结后,花园缺少后续运营维护资金和工作,最终导致社区花园的场地活力持续下降,社区居民的利益受损、信任下降、社会资源损耗等,不利于社区花园的推广和长久发展。本文将从景观环境和公众参与两个层面分析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如图l。
首先,从社区花园景观环境层面分析。社区花园景观区别于传统住区景观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社区居民可以在园内种植区进行农艺或园艺活动,并由居民共同管理维护。社区花园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兼具有观赏类植物和可食类植物,而且大多是自然式景观。其中,在园艺种植区内多采用一年或两年生植物,但非多年生植物需要隔年播种或移栽新苗以维持其景观效果。因此这些高维护型植物使其景观环境维护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对植物生长环境和维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均要求较高。
笔者对上海市梅陇九村的“梅园”调研发现,该社区花园场地活力不足,且存在缺失维护和管理的问题。园内一些植物生长状况不佳或野蛮生长扩散,水景荒废,一米菜园无人使用。部分设施已经老化破损,如儿童游戏设施、休憩座椅、导视牌。花园地块形状呈三角形,北侧和东侧均为高墙,西侧高且密封的围栏、时常封闭的门和园内高大茂盛的树林营造出寂静荫蔽的景观空间,如图2。花园内无人活动,居民大多聚集在花园外的开阔的休憩广场上。人们使用频率高的开放空间是他们认为安全的场地,与之相反,该花园密闭的空间布局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会使人远离,尤其城市居民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较少,因此他们更容易产生对自然式景观的恐惧和排斥心理。社区花园如果采用自然式景观,则对管理者的养护要求较高。例如,维护人员需要注意营造出“有人管理”的、视线通透的景观,尤其避免使植物随意的生长遮蔽道路或遮挡视线。
可持续景观場地具有示范性作用,它可以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启发人们有关环境问题的意识。景观场地展示的切实的环境益处,更容易推动人们在环境问题的改善上做出实际行动。由于缺少前期的可持续景观规划设计、后期的维护管理方案以及景观生态知识的科普,社区花园生态景观设计通常是无序且混乱的。大多花园内布置有少量的可持续设施且闲置情况较多,如雨水收集桶、蚯蚓堆肥塔、生态水塘。花园维护者缺少设备使用规范说明,且对生态景观的认知度低。因此他们依然采用传统方法,使用化学肥料、杀虫剂等这些化学制品,并大量使用饮用水灌溉。这些行为不仅增加了景观维护成本,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更严重影响社区花园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从公众参与层面分析。目前国内社区花园的公众参与主要面临两个问题:参与热情低、参与程度低。参与热情低表现为参与人数少、长期参与人数少,且居民对社区花园认知度不高。参与程度低表现为参与者的投入时间、精力和能力少。提高人们的参与热情需要深度挖掘参与者需求,提供多样有趣的社区花园活动来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同时,各种丰富的社区活动有着不同的时间、内容和规则,参与者可以自主选择,决定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现阶段居住区社区花园的运行机制决定了社区花园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依赖居民自治的社区团体和组织。社区花园主要有两种组织形式,一是居委会主导、居民参与的社区花园,二是居民自组织的社区花园。前者是政府以项目的方式提供资助建设,由居委会发动居民组建社区团体或组织,承担社区花园维护管理和活动组织工作。后者是社区自治金或居民共筹支持,由社区居民自发进行设计、建立、管理的社区花园[3]。这种由当地居民直接控制和管理场地的形式有利于社会景观公平,本身也是一种长效策略。但是社区花园的自治组织如果要长期存在,通常需要借助于复杂的运作机制。同时必须通过规则制度保障社区自治组织的自由、可逆性和开放性,使之符合当代组织形态的特征,建立具有弹性和活力的自治组织。
克林顿社区花园(Clinton Community Garden)位于美国纽约市克林顿社区。该花园建立了一个免税的非营利组织,由所有园丁在年度会员大会上选出的指导委员会管理。它有一套详细的章程,说明谁可以成为成员,管理员如何当选,以及他们的权力和责任是什么等。在该组织的争取下,1984年克林顿社区花园成为该市第一个获得永久性公园地位的社区花园。这些详尽的组织管理章程也保证了该社区花园的可持续发展,如图3。
上海市鞍山四村“百草园”的自治组织“花友会”,成员大都具备基础园艺技能,且对园艺工作有持续的参与兴趣。花友会对百草园有固定的维护时间、排班安排,时常举办开放的社区活动来招募社区花园志愿者。由此可见,居民自治团体是社区花园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之一。但当前的居民自治团队发展仍不成熟,也存在相对封闭性和排外性等问题,需要建立更合适的合作规则保障该组织的自由和开放性。
二、补门永续设计影响下的社区花园
Permaculture是一个合成词,比尔·莫里森指出,“Permaculture”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设计科学,是关于设计可持续人类居住环境的科学,是将人类社区与自然生态系统作为整体进行设计的理念和方法[4],因此本文将其译为“朴门永续设计”。朴门永续设计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学者Bill Mollison(比尔·莫里森)和David Holmgren(大卫·霍姆格伦)所提倡的全球性永续生活运动。朴门永续设计是现代生态体系的综合设计系统,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的设计科学[5]。“关心地球、关爱人类、分享剩余”是朴门永续设计的三大伦理原则。
1988年左右经由媒体通道引入台湾,音译Permaculture为朴门永续。大陆近年已在福建、杭州、北京、成都等城市建立朴门永续工作坊及项目规划[5]。朴门永续设计的元素设计策略,如模仿自然系统的可食景观设计,以及高效率的能量规划策略,其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对我国社区花园的发展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可以为社区花园的可持续建设提供新思路。目前上海的许多社区花园已经引入朴门永续设计的实践,这些实验性的试点模式已经在逐渐扩散发展,主要集中在植物的多样性配置、雨水收集、堆肥等方面。 创智农园位于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创智天地园区内,以都市农耕体验为主题,提供日常社区服务,旨在将朴门永续设计“关心地球,关爱人类”的理念带入社区。农园规划中设置了朴门花园区,它运用朴门永续设计理论的能量循环策略,将其实践和科普也融入到花园各处:如螺旋花园、雨水收集桶、香蕉圈堆肥区、朴门知识展示牌、季节性池塘等,如图4。
三、朴门永续设计对社区花园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一)景观环境的生态趋向
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是可持续性场地的基本要求。现阶段城市居住区绿地的生态设计研究大都是为人服务的生态景观,从而忽视了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目前国内社区花园仍在初步发展阶段,其景观设计研究的偏重点是观赏性与生产性植物的景观建造,重视社会服务功能;缺少生态景观研究,也忽视了社区花园生态服务的重要性和作用。除此之外,利用设计来促进人们对花园生态系统的了解,也是社区花园促进可持续性公众教育的核心。朴门永续设计按照自然运行的模式来建造改善人类环境的生态策略,对研究社区花园的景观生态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主要从以下三条策略分析。
1.多样性与协同性策略。多样性有利于其稳定性。多样性不仅是元素的多样丰富,更重要的是元素之间的功能性联系的多样性。设计事物之间的功能性联系,使每个重要功能都有许多元素支持。协同策略依赖于物种的构成和配置并使之有益于双方。例如池塘在提供社会服务的同时,具有收集雨水、调节微气候、栖息地等生态功能。选择一个植物种在一个特殊地方,可以起到一种或多种作用:食物、防风林、棚架、野生动物庇护所、土壤调节剂等。
例如,上海虹旭小区的生境花园就是多功能的社區花园,不仅是城市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也为周边居民提供可亲近自然的绿色生活空间。在植物配置时考虑到鸟类的食源植物如火棘、枸骨等;同时种植四季错落的开花植物帮助吸引昆虫,这些昆虫也能满足食虫性鸟类的需要。除此之外,丰富的植物群落也为鸟类提供了最佳庇护所。有坡度的生态池塘提供的深水区、浅水区可以满足各类生物的不同需求,例如深水区种植水生植物和藻类,浅水区散落的石块帮助鸟类饮水洗澡,如图5。
2.使用生物资源。使用动植物资源以节省能量并完成花园的各项工作。这是一举两得的策略,既节约景观维护成本,同时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生物多样性。植物的选择应取决于场地及其所属地区的条件,同时预判其后期维护管理手段。多样化的植物种植设计和乡土植物的使用,可以提高野生动物栖息地功能,应该考虑每一种植物或每一个群落可以为场地提供什么样的生态服务[6]。例如,在蔬菜园中,多样性的植物为昆虫、青蛙和鸟类提供栖息地,可使虫害问题减到最小。种植伞状花和复合花序的植物,如莳萝、茴香和万寿菊等以吸引捕食类昆虫。种植合适的灌木为食虫鸟提供食源和庇护所。
3.能量循环策略。朴门永续设计系统设法防止养分和能量流出区段,通过利用进入区段的自然能量和区段本身产生的能量,保证完整的能量循环,减少损耗。其对能量的收集、储存和再利用等许多方法都适用于社区花园的可持续设计。例如园林土壤改良方法:覆盖和堆肥。香蕉圈是朴门永续设计里比较经典的案例,主要适用于热带和亚热带,模仿自然香蕉林的生长环境。其运作原理是在直径和深度均为一米的圆坑内部收集周边雨水或生活废水,同时填满树叶和树枝等用来堆肥,在圆坑周边种植香蕉、甘薯、木瓜等植物,植物可吸收坑内水分,剩余水分参与降解堆肥供给周边植物。在上海创智农园中,香蕉圈堆肥区内的土壤肥沃,常用来添加到一米菜园中提高土壤肥力。在雨水收集利用方面,虹旭小区的生境花园也依靠棚架凉亭设置了雨水收集设施用于灌溉植物,如图5。
(二)协作式公众参与
社区花园的自治属性使其公众参与具有協作参与的特点,居民需要与他人的协作,并高度介入实际活动中。协作参与的两个特征是积极参与和合作参与,在这两种参与维度下的公众参与形式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能使人们能够根据自身的文化兴趣和重点决定自己的参与程度和协作形式,从而推动可持续的、动态的、积极的公众参与[7]。下文根据这两个特征来阐明社区花园的协作式公众参与。
1.积极参与。是社区居民可以自主选择参与的方式,并以此投入不同程度的时间、精力和能力。例如,在农夫市集购物是参与程度最低的活动。参与程度稍高但可能需要发挥居民的基本能力,例如居民自制菜肴的社区共创晚餐活动;需要居民深层次的能力,学习科普性理论知识的活动,例如自然观察活动。2018年,四叶草堂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共同发起的“社区花园自然观察活动”,对外招募自然爱好者,并在专业指导团队的带领下,在创智农园、火车菜园等生态基地开展面对面形式的生态知识科普教育活动,以提高参与者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了解,激发其对乡土植物和野生动物的保护热情,如图6。
2.合作参与。社区花园是社区居民合作共建的花园,参与者不仅需要学习合作建设花园,同时要接受必要的合作规则。同时社区花园是人们可以进行园艺活动的参与式景观,这要求参与者也要具备协作能力,学习园艺技能。1978年,比尔·莫里森创立了非赢利的教育机构,通过教育、出版、翻译、实施、课程的设置以及创立和管理援助项目,来推广朴门永续设计理论。社区花园可以参考朴门永续设计的教育推广模式来提高参与者的合作参与能力。例如,在上海也出现了社区花园参与者教育的萌芽,如四叶草堂自然教育机构开设的社区花园营造课程、参访和专家线上答疑等,这些活动都对参与者的能力有所提升。此外,社区花园自治组织的规则必须由参与者通过协商而确定,居民在选择参与的同时,也接受了这些规则。例如在创智农园中,社区居民和周围高校学生共同组成了花园日常维护志愿者队伍,他们可以自主地选择维护的时间和任务。农园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保障了这支志愿者团队的稳定发展,从而保障了创智农园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城市扩张带来的全球环境危机和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期望,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思考,推动社区花园向新的方向发展:可持续性和生态性。朴门永续设计是一场农业、景观与生活方式的革命,作为可持续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高密度开发的城市环境建设[8]。朴门永续设计拥有和社区花园十分相似的发展模式和共同的社会目标,因而在我国两者正在相互依存下快速发展。事实上,社区花园的营造和朴门永续设计理论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但这种探索型的融合仍需要深化发展。本文通过对朴门永续设计和社区花园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归纳,提出社区花园的景观生态设计和公共参与的发展策略,该策略能扩充社区花园的可持续景观设计方法,为未来的社区花园实践提供可能的优化指导。
通过学习运用朴门永续设计理论的方法策略,社区花园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化、人性化的社区花园景观模式,使人们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城市引进自然、注入生命、改善环境,同时尽个体的一份力减少对环境的索取和影响。这不仅需要多维度和多方向的设计策略和途径,更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政府的支持,最终推动建成一个“生态一自然一生活”可持续的城市。
参考文献
[1]张雅玮,方田红,闰爱宾.1999-2017年社区农园英文文献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J].世界农业,2019,(6):17-24,38
[2](美)南希罗特,肯尤科姆.生态景观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25 26
[3]刘悦来,尹科娈,魏闽,等高密度中心城区社区花园实践探索——以上海创智农园和百草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7,(9):16-22
[4]比尔.莫利森著.李晓明,李萍萍译.朴门永续概论[M].南京: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258-259
[5]杨丛余.基于朴门永续设计理念的城市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6](美)梅格卡尔金斯可持续景观设计——场地设计方法、策略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296-297
[7](意)埃佐.曼奇尼.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113-119
[8]柳骅,赵秀敏,石坚韧.朴门永续农业在城市生态住区的发展策略与途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 (7):18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