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案

2020-02-07 05:34尹慧
农家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病虫害玉米

尹慧

摘 要:山东省种植玉米面积大,粮食产量相对较高。为了能够持续达到山东省玉米高产的目标,提高农民收益,文章主要从粮食选种、种植环境、合理施肥三个方面探究玉米栽培新技术,并针对培育过程中病虫害的出现提供防治方案作为参考意见。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

山东省农业厅十分重视玉米种植技术,现如今,农作物栽培技术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持续创新提高,不断发展,呈现一片大好景象。山东省在种植玉米时,应考虑“因地制宜”,推广栽培新技术,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降低病虫害的威胁。

一、玉米栽培新技术概述

1.优质玉米品种选择技术

满足高产,“良种”是必备的基本条件。一枚优质的种子,能在生长过程中,拥有强大根系汲取养分,能够适应较高密度的种植环境,能减少玉米空杆的现象,还能保证从源头上使玉米拥有一定的抗病性。此外,玉米种子还需要保证一定的纯度,有数据指出,每提高1%的种子纯度,就能提升0.62%的粮食产量。山东省从河南省农科院引进的新型玉米杂交品种——郑单958,对土地能力要求不高,在种植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抗害性,可以耐旱耐高温,生长过程中根系发达有力,植株高度和结穗位置合适,体现出高产、稳产的特性,在山东省得到大力推广。同样具有优秀表现力与玉米杂交品种还有“保玉7号”、“云优78”、“宁玉30号”等,其中以“宁玉30号”表现力出色。在试点实验基地种植过程中,在保证每500株667平方米的种植密度下,对比“郑单958”,平均产量增产6.45%~6.6%,但缺陷在于更适合的土地力为中等偏上。

2.合适的种植技术

按照“一增四改”技术,中“一增”指的就是在合适的种植环境,需要保证种植的密度。适宜的种植密度能够保证植株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根系吸收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植株密度过高,会引起玉米植株光合作用的效率,导致叶面枯黄,营养不足。一般情况下的种植原则实行“大行小行”,大行距离约90厘米,小行距离约35厘米,植株与植株之间约隔23厘米。但是不同的玉米品种,适应的种植密度不同,需要根据研究特性合理密植,比如,“宇玉30号”能达到产量最大是需要的密度为每667平方米种植5000株。在播种时,需要密切关注近期气象,依据山东省本地气候特点,一般玉米种植时间在6月初至6月中旬合适,这时良好的气候条件能够保障玉米植株之间良好的透光性和通风性。种植深度一般情况下4.5厘米左右为佳,可根据不同品种特性适当调整,播种后及时覆土,目的是减少水分蒸发。

3.科学合理施肥

肥料是现代农业种植的必需品,提供植株需要的有机化合物、氮、磷、钾等。为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科學家们研制出品类众多的优质化肥,玉米施肥体现在各个生长阶段。一方面,底肥的使用是确保土壤环境,达到适合玉米生长的酸碱度。在生长过程中,根据植株特点适当追肥。最好的追肥时期是玉米发出12个叶子时,使用尿素,下一次施肥在玉米攻粒期追加尿素,施肥位置在玉米根部侧下方。其余种类肥料的使用集中在玉米拔节和大喇叭口阶段,保障日常生长的营养。另一方面,对于山东省种植玉米的农户而言,地理环境势必会影响灌溉,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农户播种之前充足灌溉土地。做到灌溉和施肥合理的结合,才能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

二、病虫害防治方案

1.玉米螟

玉米螟是影响玉米健康生长最主要的害虫之一,会对各季节的玉米造成不同程度的侵害,尤其影响夏播玉米,影响周期长,使受害部分丧失生命力,降低籽粒产量。主要的防治方案分为人工摘除、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人工摘除需要农户在发现玉米螟卵块后及时摘除销毁。但是这样做会花费较高的时间成本,不适合大面积种植玉米的田地,工作量大,摘除成果不明显。生物防治主要利用玉米螟的天敌,常见的天敌种类为赤眼蜂、寄生幼虫的寄生蝇、白僵菌,以玉米螟为食的瓢虫、步行虫、草蜻蛉等。如果选择释放赤眼蜂,需要根据螟蛾卵数量而定,选择晴好天气放置,大约每公顷释放15万~30万只,放置蜂卡,1天后赤眼蜂可大量出现。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成本低、见效快、对环境无污染。化学防治需要用一定量的农药杀虫,优势在于见效快,毒杀面积大,但需要保证适量使用。

2.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主要侵害玉米叶片,属于有害真菌,使叶片枯死。防治手段上首先可以选用抗病害玉米品种。其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避免偏施氮肥,搭配使用磷钾肥可以提高玉米自身抗病力。之后,发病初期可以借助农药: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50%代森铵水剂800~1000倍液等,隔10天使用,效果显著。

3.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是作用在玉米叶部的真菌性病害,又称玉米斑点病,严重可造成叶面枯死。往往是因为上年遗落的玉米秸秆出现病残体传染新植株,这种真菌生命力强,发病严重,需及时防治。首先可以选择优秀抗病种。其次,控制菌源,勤锄地,增强田间管理,减少侵染源,配合使用有机化肥增强植株抗病力。最后,可以在发病初期,适当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可以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4.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是近年来传播速度快,危害较重的病害之一,主要作用于玉米叶片,病原真菌是玉米尾孢,发病严重可导致植株叶片枯死早衰。主要发病受气候条件影响,在多雨天气中,植株潮湿,再加上雾日较多,都会造成病害从下部分叶子向上发展。在栽培过程中,种植密度大,或者植株位置茂密荫蔽,缺乏后期田间管理也会诱发病害。对与山东省独特的气候条件来说,发现病害时,在扬花期需要喷洒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三、结语

广大农户应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重视玉米栽培新技术的应用,将传统种植技术与新技术相融合,做到选种优良、合理种植、勤耕土地,并合理运用化肥和药剂,达到玉米高产、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娜.探究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案[J].种子科技,2019,37(06):110+112.

[2]马良,魏源.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8):184+221.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病虫害玉米
收玉米啦!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我的玉米送给你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