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
上学期一个周五的下午,班里一个男孩子递给我一张纸条,用闪烁不定的眼神看着我说:“老师,您别生气。”这个男孩平时总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上课的时候好动、爱讲话,所以常被我批评。写的是什么呢?看着他欲言又止的样子,我笑笑说:“放心吧,我不会生气的。”
回到辦公室,我展开那张被揉捏得皱皱巴巴的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老师,我不喜欢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同学之间就成了敌人,而且有些同学还会想尽办法投老师所好,讨好老师。”“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我很意外,也难以理解。冷静了一会儿,看着眼前这张纸条,我忽然意识到这坦诚的心声背后,孩子的内心经历了一番怎样痛苦地纠结。
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站在我对面,局促不安。正当我准备开口说话的时候,大颗大颗的泪珠突然从他脸上无声地滚落下来。我慌忙用手去擦他的眼泪:“别哭,孩子,老师不是要责怪你,只是想听听你的心里话……”
那天,我没能跟他做更多的交流,安慰了他很久,他啜泣着离开了办公室。“我不喜欢小组之间的竞争!”这句话像抛进池塘的一块石头,让我心中泛起了层层波澜。
他的话并非没有原因。从五年级升入六年级之后,这群原本小雀般叽叽喳喳爱说话的孩子,在课堂上忽然沉稳、内敛了许多。有时无论老师在课堂上怎样启发,怎样用充满期待的眼神去等待,他们都无动于衷。渐渐地,我开始慌了,绞尽脑汁地想办法重新点亮孩子的眼眸。
没多久,我就找到一个屡试不爽的法宝——奖励。我很是费了一番心思,给孩子们分好小组,每节课不厌其烦地统计着他们回答问题的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加分和奖励。很快,我期待的效果出现了。课堂上,孩子们个个积极踊跃,争先恐后,小手举成了小树林。
每次下课后,孩子一窝蜂地跑到讲台上,簇拥着我说:“老师,给我们组加分!”环绕在一个个太阳般的小脸中,我丝毫没有注意到教室的某个角落里,一个孩子的目光正在渐渐黯淡。
我很难过,我不得不开始思考。
细细回想,那些总是得到奖励的学生,最终沉淀在他们心中的是对学习、对知识真正的热爱吗?在他们看来,学习和回答问题会不会仅仅只是为了得到奖励和老师的表扬?而那一次又一次得不到奖励的孩子,他们在一次又一次失望之后还能对学习怀有热情和兴趣吗?更让我想不到的是,一些孩子开始吝啬自己的掌声,甚至把失望和对老师的不满转嫁到那些频频获得表扬和奖励的同学身上,冷落并排挤他们。
这样奖励的背后是什么?我用竞技的方式鼓励了一部分孩子的同时,也无形中对一些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
窦桂梅老师说,课堂学习不是竞技比赛,没有谁是失败者,每个学生都需要鼓励和抚慰。而且,越是那些不积极的学生越应该得到鼓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期待我们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励的孩子。我们要做的是激起每一个孩子对学习和未来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
的确,我们需要做的是真正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由衷地爱上学习。用温暖公正的心教会孩子相互尊重,而不是把竞争、奖励变成一种手段,那样变了味道。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而真正的奖励,应该是孩子在不断突破自己、由不可能到可能之后,我们真诚地、毫不吝啬地竖起的大拇指和响起的掌声。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余家头小学)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