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失当:关羽失荆州的一个分析视角

2020-02-06 03:52王智临王成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情绪管理荆州关羽

王智临 王成

摘 要:关羽作为荆州之失的直接责任人,仅言其“大意”,显然失之简单。作为驻扎荆州的蜀军主帅遭此重大败绩,关羽情绪管理失当至少应作为一个关键指标予以考量,并应引起后人特别是领导者的足够关注。关羽痛失荆州并丧命,根本原因还是内在的。严肃军纪、树立统帅权威,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不能权变,任何事情都不能因势利导,如此就很容易让自己成为不良情绪的奴隶。关羽的悲剧警示后人,学会驾驭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善于控制和转化不良情绪,是任何时代、任何层级领导者领导成功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情绪管理;失当;关羽;荆州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2.036

1 问题的提出

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无论是武艺还是谋略都难称第一的关羽,却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北宋及其之后社会各界顶礼膜拜的偶像,并沿传至今,是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之一。同时期的其他文臣武将在关羽面前都显得逊色不少。就是这样一位被后人神圣化的“关帝”,却以“大意失荆州”留憾后世,令人唏嘘不已。细细推敲,不难发现,荆州兵败的原因复杂多端,刘备、诸葛亮应负领导责任。而关羽本人,作为荆州之失的直接责任人,仅言其“大意”,显然失之简单。作为驻扎荆州的蜀军主帅遭此重大败绩,关羽情绪管理失当至少应作为一个关键指标予以考量,并应引起后人特别是领导者的足够关注,避免重蹈覆辙,引来一次又一次“大意失荆州”的无奈嗟叹。

荆州是诸葛亮《隆中对》为刘备确立的一统天下的重镇,对于图霸天下的魏蜀吴三家均具战略意义。三支武装力量之中刘备虽实力最弱,却乘赤壁之战曹操败北之机,以“借”为名,据荆州为己有,久拖不还东吴,致使荆州蜕变为吴蜀矛盾聚焦的火药桶。镇守荆州,不仅要智勇双全,而且要具备复杂形势下较强的情绪管理能力。如果说诸葛亮三气周瑜成就了刘备的霸业根基,那么,关羽情绪管理失当则促成了荆州败绩,继而导引了陆逊火烧连营以及桃园三义的次第辞世之恶果,并从根本上动摇了蜀汉政权的基础,最终将蜀汉导向覆亡。

关羽情绪管理失当造成荆州之失,导致的后果不仅仅是将星陨落,更有刘备集团愠怒兴师讨伐东吴失利而导致的张飞、刘备相继去世、蜀汉国力速衰的无法承受之痛,也令那些支持蜀汉政权的人扼腕叹息至今。荆州之失,留給后人无尽的思考空间,但有一点是这里需要着力指出的:居于领导职位的人能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情绪管理,直接影响着组织目标的确立,领导思路的形成,领导方式的选取,领导方法与艺术的运用,以及任人策略的择取等一系列关键环节,甚至成为决定组织(乃至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密钥。关羽的悲剧警示后人,学会驾驭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善于控制和转化不良情绪,是任何时代、任何层级领导者领导成功的基本条件。

2 粗暴拒婚,怒斥吴使:错失外交据守荆州良机

孙刘联盟本是北拒曹操的互保措施,刘备、孙权无不心知肚明。虽然双方存在诸多利益分歧,但面对强大的曹操,借互保实现自保的根本利益,推动孙刘两大军事集团搁置争议,戮力拒曹,这是当时条件下最智慧和最无奈的选择。为维持这种同盟关系并可顺利取回荆州,孙权甚至接受周瑜的建议,抛出自己的妹妹孙尚香做诱饵结好刘备。虽然孙权、周瑜夺荆之计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笑谈而告终,但孙刘维持两家联盟,不去彻底撕破脸皮的努力由此可见一斑。身为荆州守将,关羽支撑着刘备集团的半壁江山,在刘备能否兴复汉室问题上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关羽似乎并未完全参透其中的奥妙,尤其是他错误地将自己单打独斗的硬实力与东吴诸将做对比。如此,不要说在拔尖人才稀缺的东吴,就是在名将如云的曹操阵营亦属仅见。这就使得关羽做出错误的判断,自己完成事业的能力,必将引领刘备集团完成复兴汉室的宏伟事业。

与关羽傲视江东群雄的情绪相比,孙权与周瑜设计诱骗刘备赴江东结亲,意欲挟持其交出荆州,最终却搭上妹妹孙尚香亦未能达到“和平”取回荆州的愿望。如此令人“窝火”之事并未导致孙权情绪失控到拔刀相向,而是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派出使者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求亲。孙权求亲的动机如何?自古以来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站在孙权的立场上分析,其接受众谋士的建议为子求婚的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可能:其一,仰慕关羽雄风,真心结成儿女亲家;其二,以儿女婚姻为手段,强化孙刘联盟,北据曹操,巩固孙刘已有的抗曹统一战线;其三,测试孙刘联盟的成色,为选边站队提供决策支撑;其四,离间关羽与刘备的兄弟情谊,借以削弱蜀汉,伺机夺回荆州;其五,借结亲之名,将关羽之女诱骗至东吴以为人质,要挟关羽交还荆州;其六,激怒关羽,借机武力收回荆州。从关羽退守麦城时的诸葛瑾劝降和被俘后的孙权劝降分析,前三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当然,无论是哪种情况,对于当时的孙刘两家而言,都意味着基于赤壁之战建立的抗曹图存在新形势下已经到了重新选择方向的十字路口,无论在这个节点上的走向是积极还是消极都不可等闲视之。

关羽在事关孙吴联盟存续与否的关键环节,未能从三足鼎立的全局审时度势,筹划布局。诸葛瑾代孙权之子求亲的态度无疑是谦恭的:“特来求结两家之好:吾主吴侯有一子,甚聪明;闻将军有一女,特来求亲。两家结好,并力破曹。此诚美事,请君侯思之。”诸葛瑾的话虽不多却至少传递了下述信息:其一,促成两姓之好;其二,结亲的政治军事意义非同一般,合两家之力北据曹操,故孙关联姻不是简单的结亲;其三,这是成人之美的好事,提请关羽认真思量。恰恰是最后一点的弦外之音颇耐人寻味,也可以说是意味深长的。诸葛瑾等于在明示关羽务必要慎重对待“允”还是“不允”这门亲事。面对东吴阵营一直致力于缓和吴蜀关系,堪称温仁长者的诸葛瑾,关羽竟然不能管控好自己的情绪,痛斥并驱赶了求亲使者,彻底关闭了吴蜀联合抗曹的大门,扯掉了孙刘荆州之争的“温情”面纱,将孙权彻底推向了曹操阵营。

3 深责糜芳:丧失反攻复荆的支撑

糜芳与刘备是姻亲关系,与糜竺抛弃偌大产业常年追随刘备,期间虽得曹操表荐彭城相却不为所动,其之于刘备的忠心堪称坚定,虽非特殊情形,叛刘而去的机率颇低。诸葛亮随刘备入川后命关羽驻守荆州,糜芳以南郡太守的身份屯驻江陵,与屯驻公安的傅士仁一起为关羽策应,亦表明糜芳在刘备阵营中非同一般的地位。

219年,刘备大军在汉中击败曹军,占领上庸,由刘封、孟达进驻,声势大振。曹操集团则是内外交困,如“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关羽虽然此时兵力算不得雄厚,但借势北伐的条件还是非常充分的。且前期战果也证明关羽的战役准备是周详的,战术运用是灵活的。战役拐点出现在樊城。此时,曹操“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并将孙权袭击荆州的消息广为传播,致使荆州军团军心涣散,关羽不得不暂时退出战事。事实上,此时的关羽已经陷入退无可退的危殆境地了。问题出在北伐展开之前遭受关羽训斥的糜芳身上。

先时,费诗奉刘备之命赴荆州意欲粉碎曹魏与孙吴勾搭连环的企图,将孙吴拉回联刘拒曹的轨道上来。换言之,刘备与诸葛亮设计的北伐是一种以打促和的联盟手段。关羽一贯蔑视孙吴,恰又刚刚回绝了孙权的联姻要求,其北伐动机与诸葛亮设计的蓝图貌似一拍即合实质却是相去甚远,意即关羽不仅没有意识到北伐要击曹有度,而且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联吴,巩固孙刘统一战线。诸葛亮的嘱托“北拒曹操,东和孙吴”早已被关羽抛诸脑后。

关羽领命之后“即时便差傅士仁、糜芳二人为先锋,先引一军于荆州城外屯扎”,他本人则留在城中款待费诗。傅士仁与糜芳素来为关羽轻视,北伐这样的军国大事能出任先锋,想来二人甚是得意,于是饮酒误事,幸亏关羽率兵及时赶到才将大火扑灭。一般而言,作为前军主帅,关羽面对兵马未动粮草先焚的事件会有两种情绪选项:

其一,正面承受,积极抚慰。战役即将展开,正是用人之际,特别是荆州军事集团兵不多将不广,可用之人实在少得可怜,要达成作战目的,可供选择的人才库并非充盈而是捉襟见肘。这种来自本集团内部人才匮乏缺将少兵的压力远重于统兵将领不慎造成失火的错误而形成的物资损失。从两利择其重,两害择其轻的原则立场出发,选择正面承受并善言誡慰的方式是最为有利的。毕竟筹集粮草之难远逊于在荆州集团选拔合适的先锋人选,否则何必让糜芳、傅士仁充任先锋官。遗憾的是,关羽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

其二,消极因应,威胁恫吓。关羽自视颇高,且向来眼睛向下不向上。对于糜芳这种无安邦定国之能却凭借姻亲关系上位的人根本不屑一顾,尤其是糜夫人去世已久且无儿女存世,糜芳国舅爷的身份早已模糊不清。尤其是按照汉中王刘备对关羽的人事安排——前将军、假节钺,即便是诸葛亮也不过是定都成都后才得以假节而已。彼时,关羽地位之高达到了可以代替刘备出征,并在战时无须请示即可诛杀触犯军令之人。从制度设计上看,关羽已是刘备阵营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在战场上,甚至诸葛亮这样的重臣触犯军令,关羽在理论上也有权力予以相宜处置。

明了关羽的性格,特别是有汉中王特使费诗在场的情况下,若要保持定力和积极的情绪是有极大难度的,以正面方式承受糜芳、傅士仁制造的这场变故,不使其衍生出影响军内团结的事件发生不符合关羽的一贯风格。在关羽眼里还有什么障碍是自己掌中青龙偃月刀不能扫平的呢?无疑,关羽当时手中的权力从可能性上看足以取糜芳、傅士仁的性命,但处斩糜芳这样一位国舅几乎意味着直接抽刘备的耳光,如此的决断关羽自然不会轻易做出。故关羽处斩二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同时,费诗又积极为二人求情,如此,可说战前将帅关系因粮草失火造成的危机算是获得了难得的缓和契机。糜芳、傅士仁饮酒酿成祸端按军律应当受到严厉处罚自不待言,但大战即将展开的当口严惩先锋毕竟不利于自家团结,且有损军威声势,兵马未动先失一局。如果没有费诗的劝慰关羽高高扬起的鞭子如何放下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有了费诗这样一个颇具分量的台阶,关羽完全可以采取诫勉方式缓和局面,让二人戴罪立功。盛怒之下的关羽依然以斩二人之首相威胁,简直就是死缓指令。为糜芳、傅士仁降吴留下了浓重的心理阴影,从而导致后来吕蒙乘机而入,诱降糜芳、傅士仁降吴。

4 结语

作为情绪管理失当的典型案例,关羽痛失荆州并丧命,根本原因还是内在的。严肃军纪、树立统帅权威,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不能权变,任何事情都不能因势利导,如此就很容易让自己成为不良情绪的奴隶。强调做人做事规则的刚性固然重要,如果缺乏灵活性,这些规则就会成为束缚手脚的锁链,从而使自己在情绪涌动的洪流中迷失方向。更何况,每个人内心潜在的规则大多是隐性的,不是任谁都能发现。如果有人跨越这条隐性的界限就导致情绪剧烈波动,事情的发展就存在失控的风险。诸葛瑾为孙权的儿子求亲对于实力最为孱弱的蜀汉政权而言,虽不能说是机会难得,至少是强化孙刘联盟的契机。关羽独镇荆州,孤悬于川外,形势本就险恶,加之东吴方面刚刚赔了夫人又折兵,对方主动示好,顺势接过橄榄枝方为上策。作为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却勃然大怒,不仅将自己挤进了危险的境地,同时葬送了蜀汉匡扶刘汉的大好机会,并最终导致孙刘联盟的破裂和蜀汉国势之后的急转直下。手握重权之人牢牢树立管理好自己情绪的理念,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力戒不良情绪泛滥。关羽之失,不得不察。

参考文献

[1]黄思淼.情绪记忆的神经机制[J].现代商贸工业,2019,(10).

[2]刘玥彤.尽责性与情绪稳定性对领导力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8,(2).

猜你喜欢
情绪管理荆州关羽
三国战争话荆州(下)
“关羽”去世
闲话关羽护嫂
崛起的荆州诗歌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