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涵睿 李可欣 张楠 刘子贤 王帅 宋晓慧
[提要] 京津冀地区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示范区之一,开展对京津冀地区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改革效果评估以及教育改革后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将有利于推动今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本文使用SPSS软件对前期收集的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相关性分析,评估京津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效果及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最后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未来方向。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意愿;京津冀高校;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0月15日
一、引言
当前,京津冀地区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示范区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教育感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市场的创业融合度和转化率,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针对京津冀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对在高校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感知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进而为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向性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依据。前人对于创业意愿的研究有着多样且科学的理论模型,本研究采用认可度较高的SEE创业事件模型以及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SSE模型提出对于创业意愿的评价主要有三个方面,它们各是:感知期望值、感知可行性、创业倾向性。感知期望值指创办企业对于自身的吸引力;感知可行性指自身对于创办企业的想法是否可行的评估或是个体认为的创办企业的难度与可操作性;创业倾向性指个体认为自身将付诸创业实践的可能性。
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对创业行为的预测分为两大模块:行为预测与意愿预测,即意愿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意愿进行预测,可以有效预测主体行为中的期望值。而对待创业活动的态度、主观上的规范性与感知行为控制这三个因素共同影响了创业意愿的高低。
(二)调查设计。本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问卷设计上根据上述模型主要将问题分为了四个方面,即:学校创业教育开展状况、创业感知期望性、创业感知可行性、创业倾向性。问卷共设置30个问题,全面评估创业教育的开展状况与效果。在访谈调查中,实地走访了京津冀多个不同层次的高校,对高校的创业教育氛围进行实地体会,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面对面访谈。
(三)数据来源。本调查将京津冀地区各类高校作为样本总体,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三地不同层次各具代表性的高校,在样本高校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中广泛发放了112份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98份,问卷有效率为87.5%。
三、统计分析
(一)京津冀高校大学生创业感知期望与创业倾向基本情况。创业感知期望与创业倾向作为SEE创业事件模型的重要方面,是创业意愿评估的主要评价指标。将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出表1数据,由此可见:调查对象大学生在创业的期望值上呈现右偏尖峰分布的态势,说明创办企业的活动对大多数大学生现阶段的吸引力较强;在“我将很有热情的投入创业活动中”选项上,数据出现了轻微左偏扁平分布现象,考虑是由于调研问卷中极值数据的影响,使分析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在“我很享受创业的过程”选项上,同样显示了右偏尖峰分布的态势,展现了大学生对创业活动拥有浓厚的兴趣。(表1)
表2展示了创业倾向上的分析数据。在调查对象整体的创业倾向上呈现出左偏尖峰分布,说明了样本的创业倾向总体偏低;在“如果有机会,我会选择创业”与“我认为我在未来10年会选择创业”的选项上,都呈现右偏扁平分布态势,这体现了当在未来中长期有创业机遇时,一些大学生更愿意把握住机遇选择创业实践的倾向,同时展现出了大学生对未来经济政策环境以及自身实力不断积累的乐观态度;在“如果遇到实际困难,我依然会选择自主创业”和“与稳定工作相比,我更愿意创业”的选项上,均显现出左偏扁平分布的态势,显示了大学生对于未来创业风险的规避态度,进而降低了创业倾向。(表2)
整体上看,在感知期望上,京津冀高校大学生对创业的期望值较高;而在创业倾向上,则需要分为未来短期内与未来中长期的两个不同时期讨论,在未来短期内就从事创业活动的创业倾向不高,但在未来中长期后从事创业活动的创业倾向明显提高。本部分调查体现了京津冀大学生虽然对创业有着很高的期望,但是对现阶段综合创业实力不足、承受风险能力差而缺乏创业实践活动意愿的心理。
(二)京津冀高校大学生创业感知可行性基本情况。感知可行性是SEE创业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了调查对象对创业活动的可操作性的认知。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表3数据。我们发现选项“我认为,我的创业可行性很大”及“如果我创办了企业,我感觉成功的把握很大”均为左偏尖峰分布,说明了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现阶段的自主创业成功率很低,即可行性差;同时,在“我觉得创办企业面临的困难很大”与“如果我创办了企业,我认为工作压力很大”选项上都是右偏尖峰分布,说明了被调查者对创办与运营企业的难度与压力有所忌惮。综合以上四个选项的数据情况,均体现出了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创业活动的感知可行性低下。(表3)
(三)京津冀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与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相关程度分析。本研究依据在各大京津冀高校实地调研情况,总结出了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创业文化氛围营造、创新创业大赛、创业信息提供、创业咨询、创业课程教育这五个高校教学方面动因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有着重大的影响。
表4体现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其中一方面创业文化氛围、创新创业大赛、创业信息、创业咨询、创业课程与感知期望的Pearson相关性数值均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相关;另一方面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咨询、创业课程与感知可行性的Pearson相关性数值都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创业信息提供与感知可行性的相关性水平仅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与前者的相关性有所差距。从中不难发现创业文化氛围营造、创新创业大赛、创业信息提供、创业咨询、创业课程教育这五方面的高校创业教育动因与满意度、期望、感知可行性这三方面的个体学生态度都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说明了京津冀高校开展的创业文化氛围营造活动、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课程教育、提供创业信息等创业教育形式,均可以明显提高学生们的创业期望以及创业感知可行性;而弘扬创业文化氛围、提供创业信息的教育形式同大学生的创业感知可行性的相关程度相对较小,对大学生的创业感知可行性的影响效果欠佳。(表4)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经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创业思想构建和能力发展层面上。为此,针对京津冀大学生中存在的创业意愿高期望与低综合创业实力、弱风险承受能力间的矛盾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注重培育综合素质,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创新创业教育是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要注重创新创业思维培育,而且要提升大学生各项技能水平,免受“木桶效应”的牵制;同时强化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性,带学生逐步深入了解创业步骤,感知创业风险,对未来市场发展方向做出自己的预估和判断,力使大学生的创业期望与风险承受力保持同等水平的提高,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迈出创业实践的第一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行合一。
(二)着眼长期创业人才培养,创业教育要贯穿整个大学课程体系。高校要做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业孵化器,培養优秀的创业人才要立足于创新型时代的发展趋势,着眼于长期的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融进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中,要为大学生做出良好的引导,吸引学生的创业兴趣,提高他们的创业期望,进而自觉地提出他们自己的创业问题,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实践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寻找一种能够兼顾学生自主个性的教育模式,努力开发学生的创业潜力,为把创业想法转化成实际打下坚实的根基。
(三)优化体系课程,加入创业活动专业基础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离不开素质教育,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更需要以加强基础教育为基础。加入创业活动专业基础素质教育课程,加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全方面发展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感知可行性,增强其抗风险打击能力,使之可以有效激励学生高期望创业意愿向创业行为的转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宁.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2]柳邵辉.TPB理论改进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形成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3]张锦,严志宇,孙冰.基于素质培养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设置[J].高教学刊,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