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瑾明 高培月
[摘 要]晋中红色资源是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探索建立晋中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融合机制,根据不同的教学空间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融合路径,以提升这一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成效和育人效果。
[关键词]晋中;红色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1-0134-03
一、晋中红色资源的内涵与作用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进行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遗址文物和革命精神文化的统称。红色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晋中地区作为革命老区和山西进行改革创新、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阵地,同样孕育了丰富的红色资源。晋中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晋中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形成的革命遗址文物和革命精神文化的统称,是新时代晋中地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表现。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其育人功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都旨在通过使大学生了解党史国情,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使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时期,科学把握晋中红色资源内涵,挖掘晋中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既是新时代晋中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晋中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文化的时代要求。
(一)红色资源是传承中国革命道德、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
晋中地处山西省中部,东临太行,依托地理优势,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地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其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并保留了诸多著名的革命遗址和红色文物。20世纪60年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征程中,昔阳县大寨人民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业丰收,成为当时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并塑造了著名的大寨精神。这些优秀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诉说了当年晋中地区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还蕴含着革命前辈无私无畏、勇于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道德情操,成为当前高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将地域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使大学生在了解当地红色历史的同时,深刻体会革命先烈的革命理想、革命精神以及道德节操,自觉弘扬和践行中国革命道德,为其成长成才提供道德支撑。
(二)红色资源是大学生确立崇高理想信念的重要源泉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晋中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和英雄人物,如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为国捐躯,寿阳县“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尹灵芝宁死不屈,陈永贵、郭凤莲带领大寨人民艰苦奋斗等。这些英雄事迹都在昭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彰显晋中儿女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晋中红色资源典型案例,用红色文化充实教学课堂,用红色精神武装学生头脑,使其深刻理解自身肩负的历史重任,筑牢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红色资源是高校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标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当中。红色资源“真实再现了中国社会现实发展需要和广大中国人民共同的历史期盼, 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天然载体”[1]。在革命峥嵘岁月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晋中地区所孕育的太行精神和大寨精神,承载着晋中人民对国家建设、社会治理、公民培育的美好期盼和价值追求。晋中红色资源既镌刻着晋中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也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高校开展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质资源和重要基础。在当前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处于多元化的时期,我们需要从红色资源中汲取营养,将红色资源的价值理念与大学生的价值追求结合起来,赋予红色资源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成为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二、晋中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充分发挥晋中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切实将这一优质资源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提升红色资源利用成效和育人效果,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既需要完善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完善的晋中红色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机制,也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丰富融合路径,加强三者之间的联动和协同,逐步形成完整的红色思政教学体系,切实彰显晋中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辐射力和感染力。
(一)统筹规划晋中红色资源与思政课的融合机制,完善晋中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教师要结合本校思政课教学情形,制定晋中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案,并从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预期目标、实施内容、保障条件等方面完善顶层设计。
在教学方案的宏观指导下,各门课程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找准与晋中红色资源相融合的契合点和切入点,调整教学大纲、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使其融入课程教学体系,着力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可利用访谈式教学,邀请晋中地区道德模范、革命前辈、先烈后代作为访谈嘉宾,现场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与学生分享其或长辈的经历和人生感悟。通过面对面交流,拉近红色历史与大学生的时代距离,深刻触动学生内在情感,帮助学生了解晋中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深刻感受老一辈革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将红色资源的精神价值内化为学生实現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和行为准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可借助当地革命纪念馆作为红色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革命遗迹和革命文物,通过让学生亲身感受这些“活的历史”,不但使其铭记历史,更能深化其对红色历史的价值认同,深刻理解自身今日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将红色历史的精神内核转化为学生对于晋中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情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可以以“品味红色经典、重温红色记忆”为主题,组织学生阅读晋中地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撰写或发表的书籍、刊物、家书等文字作品,了解革命先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人生历程,以及他们在其后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案例,使学生深刻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能力和素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则可以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契机,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进企业、入社区、访民情,了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晋中大地的沧桑巨变和发展成就,增强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学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巩固红色资源育人阵地
课堂教学是思政课传授理论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阵地。将红色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关键在于教师要规划整合红色资源,将其系统融入思政课程教材体系和知识结构当中,并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渠道,打造具有晋中特色的红色课堂。“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金钥匙,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不仅需要内容上整合,还需要方法上多样。”[2]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和学生认知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教师通过朴实、生动、科学的教学语言,系统向学生讲解和传授红色文化知识体系,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和掌握比较完整的理论知识结构,并引导学生深化对于晋中红色文化的情感认知;或者以学生对晋中红色文化的认知问题为导向,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并结合相关教材内容,凝练以晋中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学专题,进行专题式教学。专题式教学需要教师合理处理教材内容,既要大胆突破原有教材章节限制,也要结合晋中红色资源内容,组织形成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逻辑统一的教学体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专题查阅资料、师生讨论、课后研究,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夯实晋中红色资源的学理支撑研究;或者以互动式教学为基础,构建思政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系统讲解理论知识后,围绕教学重难点或学生困惑的问题,经过课后精心准备,组织学生隔堂讨论。对分式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晋中红色文化的主動性,并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晋中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真正学懂、弄通、做实。总之,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应以提升晋中红色资源育人成效为宗旨,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切实将这一优质教学资源转化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营养。
(三)推进实践教学创新,丰富红色资源育人路径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入脑入心”的关键环节,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当中,需要学生亲自体验,切身感受晋中红色资源的魅力,强化学生对晋中红色资源的情感认知和文化认同。根据红色资源的不同类型,整合利用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一方面可以营造以晋中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组建学生红色社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讲好晋中红色故事、宣传晋中红色文化、解读晋中红色精神,使学生社团成为构建红色校园文化的引领者和排头兵;或组织学生编排反映晋中英雄儿女事迹的歌舞剧,通过运用多媒体舞台技术,再现当年历史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也可以安排学生观看红色影视、朗读红色作品、歌唱红色歌曲,通过重温红色经典,在潜移默化中升华学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还可以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加强校地合作,依托晋中各地革命纪念馆,建立红色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学习,现场开展实践教学,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现场感受革命英雄的英勇气概;也可与当地扶贫部门合作,在革命老区进行公益扶贫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志愿服务、智力扶贫,使学生亲身体验革命老区生活,深化对革命老区人民的情感。这不但能锻炼学生服务社会的才干和本领,亦可培育学生的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红色资源网络建设,拓展红色资源育人领域
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其常常借助QQ、微信、网络直播、抖音等新兴自媒体,来完成社交、学习、娱乐等活动,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大学生关注的重要领域。自媒体的迅速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与时俱进,通过借助自媒体平台,占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新高地。晋中红色资源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素材,实现“新媒体与红色资源开发、思政课教育教学三者有机结合,不但具有信息容量丰富性、时空联络及时性、交流即时互动性、操作简单便捷性等优势,而且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和时效性,从而成为思政课教育教学创新的有效路径选择”[3]。具体而言,首先,高校可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开发维护校园红色网站,充分挖掘晋中红色资源内容,将其与大学生关心的生活问题、社会热点、时政新闻相结合,创建特色栏目,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同时通过3D动画、视频、论坛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呈现红色文化,吸引学生关注,提高网站知名度和点击率,逐步打造红色思政教育新课堂。其次,针对大学生对于校园网络文化的需求,可加强以晋中红色资源内容为核心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开发、宣传以及推广,充分利用QQ、微信、网络直播、抖音等媒介,设计研发相关动漫、游戏、微视频、直播节目,在保持红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融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元素或网络语言,提升红色网络文化产品的品质感和吸引力,增强晋中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三、结语
晋中红色资源是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探索建立晋中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融合机制,根据不同的教学空间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融合路径,以提升这一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成效和育人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何其鑫,向国华,余雪源.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3(10):235-239.
[2] 王春霞.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132-135.
[3] 占毅.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08-111.
[4] 温新荣.红色体验式教学在红色经典微型课程中的应用探究:以传承红色文化为例[J].大学教育,2019(2):93-95.
[5] 林春.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7):42-46.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