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晴,李 慧
(1.西北工业大学 国有资产管理处,陕西 西安710072; 2.西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近年以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多,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也在不断增加。这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度和挑战,也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信息化技术成为了新的时代主题和发展趋势,给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和视角。同时,国家也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2017年,财政部颁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提出高校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如何在新技术、新政策、新制度、新形态以及新实践的背景下,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优化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实现扩大高校教育规模、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目标,已成为我国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紧迫任务。
关于信息化技术背景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国内已经有学者进行了一些探索。齐万华、赵政文[1]在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需求和物联网体系结构及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在解放劳动力的前提下,对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使用起到监督作用。吴秋宁、陈文相[2]采用“互联网+资产管理”理念,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全面提升高校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率。王秀芬、周玉松[3]介绍了与二维码、RFID等新技术有机结合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促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提高和技术升级,实现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有效管理和动态监控。刘筱妹[4]强调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及时、准确、系统地掌握高校固定资产的总体状态,实现资产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综上所述,虽然业界已对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尚未有学者将信息化技术理念延伸应用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中。本文将信息化技术理念引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依托创新的思维颠覆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搭建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一体化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既是高校更新管理理念、革新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方式,主动适应新时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大程度挖掘资产潜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传统的资产管理与信息化手段深度融合,建立起高度信息化的资产管理全流程平台,从资产的预算配置、采购计划审批、采购执行、登记建账、投入使用、位置变动到报废处置等每一步的信息,都能够在资产管理数据信息体系中进行传递与交换,形成管理闭环,实现了高校固定资产全过程、一体化的动态式管理。同时,“一站式”的资产管理模式拥有较强的数据分析与挖掘功能,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入、多维的分析,这也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奠定了基础。
资产管理全流程平台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在该平台下,从设备资产的“入口”到“出口”一共涵盖六个模块,涉及六大管理系统与平台。
资产预算配置是整个资产管理链条的“入口关”。拟购置的设备资产通过预算配置管理系统完成预算申请,按程序审批后纳入年度预算,同时,采购计划可直接写入设备采购管理系统,加强预算执行,完善合同管理,透明采购管理过程。档案管理系统与设备采购管理系统对接,能够提取相关设备资料信息,完成设备验收与材料归档环节。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资产建账、日常使用以及处置管理三大模块,覆盖新增资产登记建账、使用变动、开放共享、资产盘点、闲置调剂、报废报损等内容,可将符合价值标准的仪器设备信息提取至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系统,设备开放共享的具体信息也能够导入至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即两个系统可相互推送信息,实现了业务协同。同时,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接闲置资产调剂平台,可将资产现状为“闲置”的资产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导入至闲置资产调剂平台,需求方可在线查询并按程序进行领用申请,实现闲置资产盘活的同时也促进了资源的有效流动。[5]
图1 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一体化平台结构图
依托于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一体化平台,通过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并运用科学有效、合理规范的评价方法,能够完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工作。
1.构建原则
不同于企业的固定资产,高校的固定资产涵盖土地、房屋及构筑物、仪器设备、家具用具等,具有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专业面宽、应用领域广等特点。本文从高校资产管理部门的视角出发,明确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与可比性原则
本指标体系的选取应立足于高校实际,既要考虑到各高校固定资产的规模、学科性质与方向等不同,又要使得指标能够在不同的高校之间进行比较,即坚持实用性与可比性原则。
(2)科学性与层次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选择应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广泛地参考其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减少评价人员的主观性,选取有明确含义、能科学计量的指标,同时应该区分层次,协调统一,结构合理,即坚持科学性与层次性原则。
(3)全面性与非相容性原则
评价指标既要全面、系统地反映评价目标,又要杜绝过于繁多造成指标之间的替代或包含关系,即坚持全面性与非相容性原则。
2.指标设计
秉承上述原则,本文通过参考专业人员的建议以及借鉴其他学者的相关文献的方法,结合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依托于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一体化平台,以投入、过程、效果三个维度为构建逻辑,将资产保障水平(投入)、资产管理水平(过程)以及资产运行水平(效果)三大子系统设为一级,再将各子系统拓展为10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构建出了如表1所示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表1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1)资产保障水平
资产保障水平主要体现了高校固定资产的存量信息,是高校“投入”固定资产的客观反映。该部分指标主要从资产总量、资产结构以及资产质量三个方面加以评价和考核。其中,资产总量主要通过国有资产规模、国有净资产总量占比以及固定资产总量占比三项指标来衡量;资产结构通过非经营性固定资产比率、直接用于教学科研的固定资产占比以及不良固定资产比率来评价,反映了学校固定资产的分布结构与状态;通过固定资产年利用率和固定资产更新率评价高校资产质量,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以及新旧改善程度。[6-7]
(2)资产管理水平
资产管理水平主要体现了高校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状态,是指标体系构建逻辑中“过程”的主要反映。该部分指标主要从资产的管理制度、管理机构和管理水平三个方面加以评价和考核。其中,管理制度可以细分为相关资产管理制度遵从情况和单位内部制度建设情况两个定性指标,以此来反映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制度执行情况以及单位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管理机构包括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置情况和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程序是否有效合理两个定性指标,主要反映了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开展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程序是否符合规范;管理水平主要通过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使用情况和固定资产管理技术更新能力,反映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以及管理手段是否能够推陈出新。
(3)资产运行水平
资产运行水平主要体现了高校正常固定资产管理运行流程以及投入的固定资产能否得到高效的产出,即资源潜力的发挥程度,是指标体系构建逻辑中“效果”的具体体现。该部分指标主要从资产的配置绩效、使用绩效、处置绩效和运行效益四个方面加以评价和考核。其中,配置绩效主要通过固定资产年增长率、新增固定资产配置率和接受捐赠资产占比三项指标来衡量,评价了新增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和主要来源;使用绩效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完好率、账实相符的固定资产占比、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以及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时数占比四项指标,主要反映了固定资产账与物的对应情况,以及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对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细致程度,是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的重要内容;处置绩效主要包括合理报废报损资产处置率、自行处置资产报备率两项指标,集中反映了固定资产的处置情况;运行效益主要包括科研成果数、专利及技术转让与孵化情况、本科毕业生考研率以及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体现了高校在科研方面的产出,衡量了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产出效益,是教育成果转化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的。[8-9]
3.评价方法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数量较多,涉及范围较广,且每个指标的重要性和作用都不同,因此,为使得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客观,可利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又称专家规定程序调查法来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该方法是通过调查者设计调查问卷,反复向专家征询意见,邀请所有专家组成员为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直接赋值,最后将各专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得到准确性最高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目前,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指标虽然大部分是定量指标,相较于定性指标更便于量化和计量,但指标体系中仍存在着必要的定性指标,因此,在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前,应考虑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实现指标可计算化。同时,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也会使得绩效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合理。在此基础上根据表1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以下公式来求得绩效总分值D,以此完成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
绩效评价采取的是百分制,关于具体的绩效考核方法,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案,例如可以通过计算出来的绩效总分值直接进行评价:D在95以上可评为优秀,90≤D≤95为良好,85≤D<90为中等,D小于85则为差。
本文中构建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借助于资产管理全流程信息化平台,将高校的预算配置、设备采购、资产管理以及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等系统联合起来,站在资产管理部门的视角下构建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了校级资产管理部门作为评价主体对于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水平所关注的方面和考核的重点。同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投入”“过程”“效果”三个维度为构建逻辑,所选用的指标既涵盖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8〕13号)、《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09〕167号)等一系列国有资产管理文件制度,又兼顾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者所关注的实际指标,实现了管理制度的刚性要求与学校管理的实际需求的结合。不同高校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和调整指标体系,坚持分类考核与综合考核、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从资产保障水平、资产管理水平以及资产运行水平三个方面考核本校资产管理的实际水平,并适当结合绩效评价奖惩制度,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在评价中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优化高校的资源配置,确保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