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萍 刘 锐 张 婷
尿毒症属于临床常见病,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表现,典型症状以疲乏无力、水肿、食欲减退为主,是因为人体肾脏无法排出代谢废物及多余的水分所致[1]。现阶段,血液透析能够有效治疗尿毒症,可帮助患者有效清除体内多余水分、代谢废物,进而帮助患者平衡水电解质及酸碱,并促使肾功能得到良好恢复[2]。但长时间的血液透析极易加重患者身心负担,同时还会因为高昂的治疗费用而加重患者家庭经济压力,降低患者自我效能感,影响其生存质量[3]。基于此,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过程中辅以一种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显得尤为关键。由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PDCA循环管理法,是现代临床中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四个环节,每个步骤环环相扣且不断循环往复,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来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4]。本研究以11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着重探讨分析了PDCA循环式家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
本研究选择2018年2—8月收治11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通过单位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纳入条件:通过血生化检验,确定为尿毒症;持续血液透析>3个月;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已经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条件:精神系统疾病、临床资料缺失、高血压、糖尿病、非自愿参与、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6例,观察组男12例,女45例;年龄39~70岁,均龄54.3±5.9岁;病程1~7年,平均3.1±0.8年。对照组男10例,女46例;年龄39~73岁,均龄54.5±5.5岁;病程1~5年,平均2.8±0.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必要的体征监测、病情变化观察、简单的知识讲解以及内瘘防治等等。心理干预:指导家属让患者保持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外出散步,以提高身体抵抗免疫力;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鼓励患者做一些轻体力活的家务劳动,比如洗碗、扫地等,以此来摆脱外在环境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增强治愈信念,加快疾病康复进程。饮食干预:指导家属督促患者合理科学饮食,严控水、钠、盐的摄入量,日常饮食保证少盐、低脂,可多摄入动物优质蛋白质,禁止高钾、豆制品食物;血透会大量丢失水溶性维生素,需叮嘱患者多摄入绿色果蔬、谷类食物。钾摄入量<2 g/日,血钾过高时,禁止摄入榨菜、蘑菇、红枣等含钾食物,禁止摄入动物肝脏等高磷食物。若是患者尿量>1000 ml/日,水肿不明显,可每日给予2~4 g少盐饮食;若尿量<500 ml/日,伴有水肿、血压过高,钠摄入量每日不得超过2 g;呕吐恶心、腹泻者适量补钠。水摄入量取决于患者尿量,尤其是少尿者,水摄入量应当严格管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式家庭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P阶段 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患者家庭背景,全方位评估患者身心情况,找出需要改善的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满意度,并查找解决方法,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2.2 D阶段 随访观察患者期间,主动将相关护理计划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其明白护理流程、目的,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支持、配合。家庭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1)自我干预:指导患者、患者家属正确监测心率、血压、体重、体温、尿量,并亲身示范指导、讲解;详细记录每日服用药物时间以及应用量,同时教会正确判断有无水肿或者是水肿严重程度,进而为合理调整进水量以及用药方案提供依据;充分发挥家属监督作用,保证患者定量定时用药,期间禁止随意增加减用药量或私自停药、换药,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日常生活期间,嘱咐患者做好防寒保暖措施,以防受凉感冒,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2)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将血液透析知识、尿毒症知识详细告知于患者及其家属,提高其认知程度,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良好掌握患者心态变化,主动关心、照顾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温暖、重视,以此来稳定其心理情绪。除此之外,鼓励亲朋好友主动与患者交流、交心,进一步提高患者治愈信念。
(3)瘘管护理:血透前清洁手臂,血透后局部皮肤禁止与水接触,第2天再给予热敷;不得压迫瘘侧肢体,穿宽松衣服,以免管道弯曲;叮嘱患者、家属每日重点观察管道有无出血、杂音,如果无杂音,或者是疼痛不耐受,嘱咐其尽快入院处理。弹性绷带保护瘘侧肢体免受损伤。
(4)运动计划:以患者实际身体状况,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比如跳交谊舞、慢跑、游泳、健身操等,每日1~2 h;让患者、患者家属深入了解低血糖危害,比如多汗、头痛等,嘱咐患者外出活动时随身携带巧克力或糖果,以防低血糖;待到患者病情以及并发症良好控制之后,让患者明白合理饮食、科学锻炼对疾病转归的意义,并鼓励条件良好的患者选购快速血糖监测仪。
1.2.3 C阶段 动态随访患者,了解护理计划实施过程中患者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患者解决;与此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评估患者身心健康水平,做好相关数据记录。
1.2.4 A阶段 收集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分析护理计划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改进、优化,然后将改进之后的护理计划纳入下一次循环中。
①干预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5]评价患者自我效能感,包括10个条目,结合likert4级评分法进行评价,不正确记1分、部分正确记2分,大部分正确记3分、完全正确记4分。总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越好。②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估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6],包括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各项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③患者满意度调查以本院自拟问卷为主,包括非常满意85~100分、基本满意60~84分、不满意0~59分3个等级,总分10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采用SPSS 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干预前自我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两组干预前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尿毒症的发生是因为人体肾脏功能失衡而难以将体内堆积的废物排出体外[7]。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手段[8]。但是长时间的血液透析容易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十分不利于疾病转归。基于此,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过程中,临床还应当加强护理干预,以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其生存质量。PDCA循环式家庭护理干预是现代临床中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通过PDCA四个阶段的不断循环,找出其中的护理问题并予以改进、优化、完善,以此来达到护理目的,赢得患者青睐[9]。PDCA循环式家庭护理干预模式下,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护理计划一步一步展开,落实各项护理操作,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指导家属密切配合,重视患者身心变化,通过针对性心理疏导以及相关知识的讲解来提高患者治愈信念,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10]。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自我效能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DCA循环式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感进一步增强。PDCA循环式家庭护理干预模式下,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指导家属督促患者日常饮食、运动,同时说明护理干预流程、目的,让患者及其家属引起重视,进而自觉纠正不良行为,积极采纳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DCA循环式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改善生存质量。心理干预、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充分体现出了人性化关怀,温暖了患者内心,消除了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进而赢得了患者好感,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11],故而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了PDCA循环式家庭护理干预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