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歌 戴光耀
摘要:《麟台故事》是程俱于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撰写的一部有关北宋馆阁内容与制度的专著。该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是研究我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的重要著作。本文对现有关于《麟台故事》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综述,对《麟台故事》研究中的不同学术思想与观点作客观的描述和简要的评说,并总结了研究中的不足和空白之处。文章述及的主要内容有:《麟台故事》的版本、作者与成书背景、书目内容与主要思想、研究现状、文献价值与相关评价。
关键词:《麟台故事》;程俱;图书馆学;图书馆管理思想
《麟台故事》作为图书馆学研究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在我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詳细地记录了北宋馆阁制度和藏书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学术界对《麟台故事》的研究一直不温不火,研究者也为区区之众。至今为止,出版有关《麟台故事》的研究性著作仅有两部,发表有关《麟台故事》的研究性论文约三十篇。现将相关研究成果择要整理,作综述如下。
一、《麟台故事》的版本、作者与成书背景
(一)《麟台故事》版本考
因年代久远,《麟台故事》的流传情况极其复杂,时至今日,已无足本。历朝历代,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皆有收录,散落残本种类多样、内容不一,现国家图书馆(北京市)所收录的版本种类最为齐全。目前,图书出版业市场流通的《麟台故事》版本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清初收入《四库全书·史部》的五卷辑本,共分九篇,摘自《永乐大典》,但四库馆臣在编修之时,打乱了其原载次序,按《南宋馆阁录》的撰写形式重新排序;另一种是明末清初流传的明影宋抄三卷本,该版本系残本,与《四库全书》收录版本互有异同,以残补全,互补之后便形成了五卷十二篇,共五万余字,即现存最全之版本。本文以《四库全书·史部》所载《麟台故事》本作为一手文献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在查证《麟台故事》版本问题时,厦门大学卢维春曾将各版本的各段标上编号进行校对,确认所载内容大致相同。另据张富祥考证,该书影宋残本的清抄本尚有存于世者,且大多数学者相信该书在南宋即有刻本。北京大学姚伯岳认为,该书三卷残本的出现使《四库全书》所载本因排序问题,错谬百出,不可胜数,该书现存最好的版本系陆心源《十万卷楼丛书》本。宋立民在作《麟台故事》版本考时,最为详细,他精准地核对了民间节选本所收录的内容与数量差,对《四库全书》所载本中的错误进行了归纳,并以其他史料文献为佐证,对该书其他刻本和遗卷都作了详细的述评。
(二)程俱人物生平
《麟台故事》作者程俱(1078—1144),字致道,号北山,关于其籍贯,史书记载不一,有衢州开化、信安、歙三种说法,其自撰《北山小集》中程俱自称信安人。经文史学界多方考证,大多认同《行状》《宋史》本传中所记载的程俱为衢州开化人。
程俱出身官宦世家,曾祖(关于程俱曾祖名讳,学界说法不一,一种为程熙,一种为程煦)、祖父都做过官,叔祖更是以端拱元年状元及第。程俱父为程天民,字行可,熙宁六年进士,早年历任地方州县长官,不期英年早逝,享年三十二。
程俱自幼与母邓氏相依为命,寄居外家。外祖邓润甫,字温伯,官至尚书左丞。程俱因外祖之功,受朝廷恩补入仕,未有科举功名。程俱一生,宦海浮沉,直到四十岁才在秘书省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工作,历任著作左郎、秘书少监、礼部郎、中书舍人等职,参与编修《国朝会要》等主要书目,尤以《麟台故事》最为经典,为人乐道。程俱晚年,远离政权,抱病闲散归乡,再拒出仕,于绍兴十四年(1144年)六月去世。程俱育有一子,为程行敏。
程俱为人伉直,颇有气节,其诗集散文作品亦是如此。传世作品《北山小集》风格清劲古淡,当时赞誉极多。在工作中,程俱精于史学、勤勉政事。南宋高宗时期,其重建馆阁制度,精练馆阁业务,修复朝廷残缺档案资料,为后代馆阁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麟台故事》成书背景
1.政治文化背景
宋代政治制度,历来重文轻武。北宋年间,馆阁制度早已自成一体,当时官府对图书的收集、编纂、校雠、收藏和利用尤为重视,甚至对官员进行考核、选拔与培训都要在馆阁进行。两宋交替之际,靖康事变,金人南下,对宋王朝政治文化给予了致命一击,大量藏书遗失、典章匮乏,书籍资源亟待修复。宋高宗绍兴元年,南宋重建秘书省,程俱担任秘书少监,重整秘书省工作,他回顾北宋馆阁制度、以往故事,于当年编撰出《麟台故事》,作为南宋馆阁发展的参考指南。
2.经济文化背景
宋代经济与科技发展空前繁荣,受战乱影响,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使得江南市民对文化的需求日益高涨。为了满足宋代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官府允许民众借阅书籍,私人书院也逐渐兴起,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更加推动了宋代图书行业的崛起。在当时,要想管理好书籍的流通和存储,对官府和私人来说都是一个棘手的难题。程俱的《麟台故事》在这个经济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麟台故事》的基本内容与主要思想
(一)《麟台故事》的基本内容
1.卷一:沿革、省舍、储藏
在第一卷中,程俱据自己多年的馆阁任职经历,详细记录了北宋馆阁机构的制度沿革和北宋馆阁的发展状况。北宋初年,沿袭唐代旧制,以昭文馆(执掌经史子集四库图书和修写校雠工作)、史馆(监修《国史》、日历和掌管图书)、集贤院(为皇帝提供私人决策参考与御用书籍)为三馆。三馆设立在崇文院,后于院内置一所秘阁,因此得名“馆阁”,即宋代贮藏图书的官署。元丰五年,崇文院改为秘书省,主管藏书与编校事宜。唐天授年间,秘书省又作“麟台”,故程俱取书名为《麟台故事》。卷中还记录了北宋时期的官府藏书状况,诸如宋太宗年间,诏令广征民间书籍来充实官府馆藏;在对蜀、吴越等地作战中,收缴图书作为战利品存于三馆;朝廷也曾多次鼓励民间献书,捐书一定量者,官府赐予金钱与荣誉。
2.卷二:修纂、职掌
在第二卷中,程俱阐述了北宋图书编校情况和秘书省三馆的工作职能与工作内容。以修纂和校勘国史为例,仅太平兴国七年的一年时间里,秘书省修纂《文苑英华》一千卷,从其工作量之大、编修工程之困难程度上来说都绝非易事。除了国史,秘书省三馆对《周礼》《尚书》《孝经》《论语》《尔雅》等经史子集都进行了重新校定,不仅校勘了错误文字,还考证了真伪,反复校正后,刻版传印。在修纂和校勘整个流程中,“各书凡经校勘官校毕,皆送至覆校官覆校,再送主判馆阁官点检详校,再由一至二人为覆点检官再校,最后送至主判馆阁官点检详校定稿。”
3.卷三:选任
在馆阁管理人员的选择上,官府始终保持着“官职当用文字之士,名实相称者居之”的态度。馆阁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优异的书籍管理才干,只有经历一系列的考核后,经培训才能出任馆阁大臣。馆阁不仅选拔人才,还重视培养人才。《选任》中便记载,朝廷让候补官员和预备官员在馆阁学习工作,使他们从中悟得治国安民之道,既为将来出仕打好基础,又以备朝廷用人不时之需,当时的名臣王安石、欧阳修等“公卿莫不由此途出”。
4.卷四:官联
在这一卷中,程俱论述了秘书省三馆官员的设置情况。最初,昭文馆设大学士一人,宰相充任,另设京朝官、判事官掌管图书与编修工作;史馆由宰相、翰林学士、侍从官、判事官等人担任要职,主修国史;集贤院设大学士一人,同样由宰相充任;设若干学士,由京官充任,负责为皇帝提供私人图书服务。改制秘书省后,馆职除秘书监、秘书少监外,定员十八人。因此,秘书省对官员要求极高。
5.卷五:恩荣、禄廪
最后一卷,程俱着重强调了宋代馆阁官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福利。在北宋,皇帝极为重视馆阁发展,对馆阁官员给予了特殊且优厚的待遇和福利。首先,朝廷有功之臣多数被派往馆阁委以重任,说明馆阁是皇帝宠臣的集中场所其次,馆阁官员每完成一次朝廷交代的工作后,皇帝认为满意时,往往赐予书画、酒宴、金帛等物。最后,馆阁官员每月可以领取丰厚的钱粮作为工资,另外还有伙食补助,每年可以领取不同级别、不同款式的服饰。在当时,馆阁官员升迁迅速,每隔一段时间,朝廷便考核官员成绩优劣,对其官职品轶和地位待遇或升或降。
(二)《麟台故事》主要思想
1.书籍管理思想
书籍管理作为《麟台故事》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北宋政府的藏书思想、编书思想与校书思想。在藏书上,北宋政府当时推行了一切可行之法,发动了大规模的社会民间力量来获取书籍资源,其藏书规模之宏伟是北宋文化飞速发展的真实写照。在书籍流通过程中,图书印刻技术越来越发达,官府每年都组织大量人员从事印书刻书工作,并把成品书籍借阅给民众。在校勘与修纂上,北宋政府高度重视书籍质量,对图书文化的积累、保存与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查漏补缺的校书思想使读者更容易且更全面地掌握书籍知识。
2.人事管理思想
《麟台故事》一书中不仅介绍了北宋馆阁官员的选拔、考核、地位与待遇情况,还提出了馆阁具有培养人才、培训官员的职能。对于馆阁官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品行兼优、德才兼备,官职品轶的设置更是精兵简政,使官员们能高效地完成馆阁工作。程俱作为馆阁官员的一份子,也极力主张提高馆阁官员的待遇,使馆阁官员足够体面。在人才培养上,馆阁允许一部分有功之臣或者皇帝钦点之人入馆学习,朝廷科举后,预备官员和需要加强学习的官员也大多被派往馆阁进修读书,这说明北宋馆阁还承担着中央公务员学校的职能。
三、《麟台故事》研究现状
《麟台故事》自问世后,便在南宋文人间广泛流传,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麟台故事五卷》、王应麟的《玉海·艺文·绍兴·麟台故事》中都有提及该书。到了明清两代,已有多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永乐大典》在收录《麟台故事》时,负责编修的官员基于官府保存的正本和散落民间的残卷对《麟台故事》进行整理。在清中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考证《麟台故事》的真伪、对《麟台故事》残卷进行比较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陆心源的《仪顾堂题跋·原本麟台故事跋》对《麟台故事》的残本与《永乐大典》本进行了比较;《四部丛刊》的部分内容对《永乐大典》本和武英殿《四库全书》珍本进行了对比研究。这些人从《麟台故事》的版本面貌展开概括性分析,对于《麟台故事》内容思想的研究较少。
纵观今人对《麟台故事》的研究,中国知网所收录的有关《麟台故事》的研究论文约有30篇,从这些论文的研究方向上看,研究《麟台故事》流传版本的论文约有9篇;研究《麟台故事》中圖书馆学与图书馆管理思想的论文约有13篇;有关《麟台故事》的研究评述类论文约有3篇;有关《麟台故事》的研究综述类论文约有2篇;其他研究方向与简介类数篇。
显然,在今人的研究中,对《麟台故事》流传版本的研究和《麟台故事》中图书馆学与图书馆管理思想的研究仍是热点。其中,王照年的专著《程俱及其〈麟台故事〉考论》、张富祥的专著《〈麟台故事〉校证》都是对《麟台故事》版本考证的专业性著作。在对《麟台故事》思想内容的研究上,尽管学者们的研究方向一致,但每个人的研究角度又不尽相同,如苏州大学陆湘怀致力于对宋代馆阁人员管理、书籍管理和管理功能及目的研究;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王晓明阐述了宋代图书馆管理思想的先进性;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何玉玲、胡风娥对比了宋代图书馆法制建设、受重视程度和我国当代图书馆发展中的不足,他们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进展。
总体来说,今人对《麟台故事》的研究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文献归纳法、资料查找法、比较研究法和考古查证法等,学者们思路严谨、逻辑清晰,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但他们还停留在传统的研究模式中。与此同时,今人对《麟台故事》的研究在范围和深度上还是不够的,在其他领域视角下还有待创新,关于《麟台故事》的深层次研究性的文章还很少,所以还应该给予更多关注。
四、《麟台故事》文献价值与相关评价
吉林大学王海英认为,《麟台故事》具有巨大的史料文献价值,其保存了有关宋代馆阁较为系统的原始资料,提供了馆阁沿革的脉络,记录了馆阁藏书整理的真实情况,揭示了宋代馆阁书籍来源。他评价本书类例分明、体裁得当、内容丰富、记载详实。
厦门大学卢维春同样认为《麟台故事》具有极高的历史资料价值,它研究了古代雕版刻书史,反映了北宋三馆购书、藏书、编修和校书的基本事实,考究北宋馆阁官员设置和升迁状况,这些都是本书的宝贵之处。
北京大学姚伯岳认为,从今天的历史角度出发,《麟台故事》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第一次描绘了中国古代文献之府的整体面貌,阐述了北宋馆阁的活动功能,初步体现了古代的图书馆学思想,奠定了它在图书馆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结论
《麟台故事》是程俱一生的辉煌之作。《麟台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千年,取决于其真实可贵的史料文献,还有其独特的图书馆学思想和图书馆管理思想,它使读者在翻阅之时,或于眼前,或于脑海之中浮现出中国古代藏书人辛勤工作的画面,给人提供了对中国古代馆阁发展制度的无限联想空间,表现了封建王朝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面貌。《麟台故事》是中国古代藏书人智慧的结晶,它所带来的巨大感染力和深远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从五个部分对《麟台故事》的研究进行归纳概括性综述,通过文献归纳法、网络搜索法、资料查找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介绍了一些有关《麟台故事》的研究现状,确保论据真实有效、充分详实。由于《麟台故事》版本不一、内容错综复杂,本文难以再现其完整原貌,只能据现有版本《四库全书·史部·麟台故事》,以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相关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探讨其历史价值和思想价值。
本文认为《麟台故事》是后人研究有关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古代图书馆管理思想的参考性和指导性著作,当然,针对《麟台故事》研究中的不同意见,我们要求同存异,尽可能地从多角度、利用跨学科等方法进行专业阐释。《麟台故事》所涉及的考古性问题和书中留存争论性较大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对《麟台故事》研究的创新性具有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跨学科研究技术的应用上还有空白之处。
综上所述,通过对《麟台故事》的研究,我们试图找到关于本书更新的切入点和突破点,试图寻求更新的研究方法和更有力的论证依据,这有利于提高《麟台故事》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在研究书籍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王歌
1996年生,女,复旦大学文献信息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献学,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基础理论。
戴光耀
1997年生,男,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张富祥.程俱《麟台故事》考略[J].山东师大学学报,1993(5):46-49.
[2]刘强.《麟台故事》及其版本述略[J].图书馆学刊,1993(3):52-54.
[3]卢维春.《麟台故事》探微[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2):5-11.
[4]姚伯岳.《麟台故事》整理前言[J].图书馆学研究,1987(4):9-144.
[5]宋立民.《麟台故事》版本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6(1):61-66.
[6]王瑜瑾.程俱《北山小集》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7]李欣,王兆鹏.程俱年谱(上)[J].中国韵文学刊,2006(2):97-106.
[8]徐建华.程俱家世新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8(3):64-67.
[9]徐晓慧.程俱及其诗歌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10]夏莹莹.程俱及其诗歌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11]何玉玲,胡风娥.《麟台故事》及其图书馆学思想研究[J].兰台世界,2015(33):136-138.
[12]张海英.《麟台故事》及其图书馆学思想概述[J].图书与情报,2002(2):67-69.
[13]王洪生.《麟台故事》的作者与内容[J].黑龙江图书馆,1988(5):60-62.
[14]王晓明.从《麟台故事》看宋代图书馆管理思想[J].兰台世界,2011(28):8-9.
[15]陆湘怀.论《麟台故事》中的图书馆管理思想[J].铁道师范学报,1996(5):83-87.
[16]张海英.《麟台故事》及其图书馆学思想概述[J].图书与情报,2002(2):67-69.
[17]王海英.《麟臺故事》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4.
[18]王照年.《程俱及其〈麟台故事〉考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8.
[19]张富祥.《〈麟台故事〉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0]项楚,罗鹭.中国古典文献学[M].北京:中国大学出版社,2013.
[21]每每.宋代馆阁概述[J].江西图书馆学刊,1999(1):57-59.
[22]李婷.两宋时期的馆阁藏书管理与利用[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3(增刊1):61-74.
[23]王照年,罗玉梅.论北宋国家藏书制度的完善—以《麟台故事》所载为主[J].图书与情报,2012(1):137-140.
[24]陈锐,傅荣贤.《麟台故事》序跋述评[J].图书馆学刊,2012(5):125-130.
[25]陈锐.《麟台故事》及其图书馆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2.
[26]王照年.《麟台故事》明影宋抄本的流传与收藏[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1):146-153.
[27]王照年.《永乐大典》现存《麟台故事》材料的勘正[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41-44.
[28]霍艳芳.北宋馆阁藏书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5):12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