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后习题 落实语文要素

2020-02-04 07:57杨春梅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12期
关键词:要素习题课文

杨春梅

“语文要素”即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语文要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渗透在课后习题中。这些习题接近儿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成为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如何利用好课后习题,充分发挥课后习题的教学价值,提升语文素养呢?

一、解读课后习题,明确编者意图

1.明晰编写特点

统编本语文教材在课后习题的设计上,是从“理解与交流、积累与运用、拓展与实践”三个维度出发的,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也凸显了这三个维度的编写特征。

(1)整合课文内容设计习题,侧重整体把握。统编本教材课后习题针对整篇文本提出具有核心价值的问题,通过朗读、默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特点等题型,旨在培养五大阅读能力中的“整体感知”能力,同时准确体现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

如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在《慈母情深》的课后便设计了这样的习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课后的习题设计为:“默读课文,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这些习题的设计从“理解与交流”的维度,侧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同时依托这样的习题,在整体感知场景描写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落实语文要素的要求。

(2)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注重语用实践。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统编本教材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后习题的设计上,通过篇章、段落、词句的积累、背诵和摘抄、仿写、小练笔等题型,旨在引导学生在注重积累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强调了综合性、实践性的语言实践,突出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仅五年级上册精读篇目的课后习题中就安排了背诵、抄写段落、默写、小练笔、仿写等题型。

(3)穿插设计拓展延伸,引导参与实践。在课后习题中,穿插设计了拓展延伸的内容,如《牛郎织女(二)》课后安排了“资料袋”,《圆明园的毁灭》和《鸟的天堂》课后安排了“阅读链接”,这些栏目的设计,使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关注“拓展与实践”这一维度,并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拓展延伸。同时在五年级上册精读课文后还安排了五次选做题,既强调了教学的活动性,又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

2.把握编者意图

统编本教材双线结构有效地解决了教师不知教什么的问题,而课后习题的设计更是体现了单元语文要素的层层递进。把握课后习题的设计意图,有利于利用这些习题进行设计,依据文本内容分步教学,实现对语文要素的层层落实。如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所以编者便为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提供了文章凭借。《搭石》一课在阅读提示中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在课后则安排了这样的习题:“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将相和》一课重点是“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课后习题在记录时间的基础上,安排了“读下面这段话的时候,你一眼看了多少内容”。《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课要求“借助关键词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课后习题则安排了记录阅读时间,了解了哪些内容,同时交流借助关键语句阅读的体会。《冀中的地道战》一课,要求“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课后习题交流体会的侧重点是安排了带着问题读的内容。纵观整个单元的编排,我们会发现编者强调的阅读方法:《搭石》——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将相和》——连词成句地读;《什么比猎豹地速度更快》——借助关键词句默读;《冀中的地道战》——带着问题读。明确了编者意图之后,循序渐进地分步教学,单元教学完成后,把问题解答了,阅读任务完成了,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也就落实了。

二、巧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1.巧用课后练习设计教学过程

课后习题是编者结合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的教学部分,能够有效体现出课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语文要素。以课后习题为依据设计并组织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能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

例如《慈母情深》一文的课后作业安排了让学生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还安排了这样的小练笔:“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借助这些习题,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原因让“我”拿到钱后“鼻子一酸”?你从中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围绕核心问题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链:(1)“我”找母亲要钱时看到了怎样的场景?(2)文中连续出现了三个“我的母亲”,四个“立刻”,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课文还有一些这样的语句,你从中能体会出什么?

通过课后习题的提示来设计教学,使课堂教学流程紧扣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明确,也落实了“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这一语文要素。

2.巧用课后习题搭建阅读策略阶梯

统编本教材侧重对阅读策略的指导,在课后习题上设计启发式、引导性的问题。如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即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结合资料阅读的方法,在单元的首篇课文《古诗三首》中便安排了这样的两道习题:“从三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组合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示儿》和《题临安邸》,在借助资料阅读的策略指导中,借助课后习题,突出三个层次:(1)自主运用简单资料。首先揭示课题,让学生结合资料猜一猜为什么这两首诗要放在一起讲。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发现两位诗人属于同一时代,两首诗都属于爱国诗。(2)教师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抓住诗眼“悲”,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悲”的原因,学生只能理解到因为临死未见祖国统一而悲。此时教师为学生提供陆游生平中体现一心抗金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悲”,还因为他一生坚持抗金,想收回失地,但不得志受排挤。(3)练习筛选有用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诗人“悲”还因为《题临安邸》中所描写的皇帝昏庸无能、奢靡无度。此时让学生在大量信息中检索、筛选有用信息,理解课后习题中“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的意思以及诗人的情感。这样借助习题层层递进,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习借助资料阅读的策略。

3.巧用课后习题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统编本教材课后习题强调语文教学“阅读与表达并重”。因此聚焦课后习题,加强语用训练,落实语文要素,才能够达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上的均衡。

如第七单元——四季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首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课后安排了“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这一习题,在教学《山居秋暝》一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找一找诗中写了哪几种事物,继而想象诗中第二、三句中的四幅畫面,并写下来。当学生加入想象描绘出景物之后,教师设疑:不论是青松明月还是清泉流水,不论是竹喧浣女还是莲动渔舟,每一幅画面都那么美,那这一整幅画面又美在哪里?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整幅图中有景有人、有动有静,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和谐画面。在此基础上,借助《四季之美》和《鸟的天堂》两课课后的习题,进一步巩固“动静结合、以静衬动”的方法,为单元习作奠定基础。

课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是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研读课后习题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教学的方向已从平面的字、词、句、段、篇转向立体的阅读策略。只有认识到课后习题的重要性,巧用课后习题有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发挥课后习题的重要价值,才能更有效地落实语文要素。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要素习题课文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端午节的来历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背课文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