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统编本教材围绕观察、想象、写事、写景关键要素等共编排了八个习作单元。每一个习作单元一般有两篇精读课文,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本文以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盼》为例,探讨在习作单元中如何利用精读课文教习作。
一、语文要素定重点
《盼》作为这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围绕“初得雨衣,盼下雨”“下起雨来,盼出门”“不能出门,盼雨停”“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穿上雨衣”等小事件,突出了“盼”的主题。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习作要求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习作单元每一项内容的安排,目的都指向习作能力的培养。根据语文要素和课后題进行课时分配:第一课时:重点解决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研究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第二课时:领悟文中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刻画“盼”这一心理,运用此方法迁移、练笔。
二、分散难点定环节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除完成语文要素外,也要讲、要读,本着分散课时难点原则,确定两课时的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第一步,先从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体会课文围绕“盼”写了几件小事。
第二步,围绕“戏迷爷爷”选择合适的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怎样围绕一个中心,选择与之密切相关的几件事。
围绕“戏迷爷爷”,请选择合适的材料:
1.跑了几十里地去看戏。( )
2.常给我们讲故事。( )
3.在爷爷的倡导下,街道组织了业余戏班子。( )
……
第三步,走向学生生活,围绕一个字,写出学生自己的几件事。
第一课时着重整体感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什么是合适的材料,感知如何选材,同时也训练了“根据一个主题选择有关联的不同事件”这一写作能力,从讲到练形成一体。
第二课时:
首先,体会小女孩一波三折的心情变化:雨衣盼变天、盼下雨时的急切,看见下雨时的兴奋和喜悦,下雨不能出门的沮丧和期待,穿上雨衣的快乐。
其次,领悟作者如何从细小动作渗透“盼”、对话语言流露“盼”、环境描写烘托“盼”,使学生明白为了表现一个意思,可以选择多元的方式来进行,帮助学生体会其中的表达效果。
最后,在第一课时“围绕一个字写几件事”的基础上,运用动作、心理、语言、以景抒情等描写方法,试着把一个意思写具体。
第二课时着重领悟表达方法:领悟作者的心理变化,领悟不同的描写方法,同时采用列提纲的方法继续指导“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将心情写生动”,提升学生的构思选材能力。
两节课的教学概括为以下五部分:整体感知会阅读;精读重点能领悟;学以致用练选材;围绕中心品心理;习作训练教方法。以课文为载体,重点突出,讲练结合,环环紧扣,相得益彰,清楚地展现了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如何完成所承载的写作任务。
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将语文要素融入到了课文之中,解决了大部分学生在习作时选材跑题、偏题之症结。学生的习作非常精彩,高质量地完成了单元习作任务。
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承载着写作、表达功能,教学中可以这样做:(1)从“单元主题要素”出发,联系“习作要求”“课后习题”,对文本精准解读。(2)有目的、有重点施教,充分抓住课文表达的独特性。(3)分散重点难点,在点拨与实践中,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呈阶梯状提高。坚持有效阅读,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站在为学生更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定位习作单元的教学价值,让学生走向语言构建与运用,真正提高其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东交民巷马坊分校)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