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改革试点 探索普惠金融“宁波经验”

2020-02-04 07:54宁波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普惠试验区金融服务

宁波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发展普惠金融,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2019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印发《浙江省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宁波获批建设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8月14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召开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推进大会,全面启动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作为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城市,宁波既有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金融渗透率的迫切性,又有移动金融和支付结算效率以及前期作为全国首个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在探索可持续、可推广的普惠金融模式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

宁波发展普惠金融的现实需求和基础

对普惠金融试验区试点来说,其成功经验必须可复制、可推广,以便被同类地区借鉴。从经济发展状况看,宁波既有发达的民营经济,也存在相对落后的山区农村、偏远海岛。宁波发展普惠金融,既要解决较发达地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要解决落后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匮乏、金融服务缺位的问题。因此,宁波探索的试点经验既适用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以便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也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以便服务“三农”,消除贫困。

宁波发展普惠金融的现实需求较大。一是金融服务覆盖面需继续扩大,以便缓解金融服务缺位的问题。以信贷服务为例。近年来,宁波对民营小微企业、“三农”的信贷支持有所加强,但全市仍有许多中小微企业和农户不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企业和农户信贷渗透率仍然不高。二是金融资源在微观主体之间的配置需更加合理化,以便提高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当前的金融资源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优质民营企业,“三农”和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金融资源发挥效用。三是宁波城市争先创优的现实需要。“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225”外贸双万亿行动、“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和“3433”服务业倍增行动等重大行动需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优化金融服务,需要加大对制造业、外贸、服务业以及农业企业的支持,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宁波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四是金融服务供给需更加多样化,以便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随着经济增长和居民财富的积累,城乡居民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储蓄、信贷领域,对于多样化的理财产品、小额贷款、数字支付等新业务的需求不断涌现,这就要求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宁波发展普惠金融优势凸显。宁波市场经济比较发达,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特色,并通过三年的全国首个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的试点,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这些都是发展普惠金融的优势。一是金融体系相对完善,具有创新潜力。宁波金融机构数量众多、种类齐全,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二是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基础较好。作为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城市、全国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城市,宁波有条件利用创新的技术和产品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解决普惠金融难题。三是市场化程度较高。发展普惠金融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宁波市场意识较强、市场行为较规范,探索普惠金融更容易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四是具有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经验和基础。作为全国首个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自2016年以来,宁波搭建了普惠金融信用信息、移动公共服务、助农金融服务等综合平台,发展了小贷险、道德银行、整村授信、多权一房、银税互动等特色业务模式,建立了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档案,实施了智慧支付、移动便民支付等工程。这一系列、全方位的改革创新措施,为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驗区建设成效初显

今年以来,宁波紧紧围绕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从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实施路径、推动项目落地等三方面扎实推进普惠金融改革各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实施路径。按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批复的总体方案,宁波制定出台了《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框架。通过三年的努力,宁波将实现融资服务、数字支付、风险防控和金融知识教育四个全覆盖,努力建成全国普惠金融改革先行区、服务优质区、运行安全区。同时,宁波还建立了由宁波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召集人、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工作推进办公室,加强督导考核,明确了市级部门和各区县(市)具体目标任务,并将试验区建设纳入区县(市)和有关部门的考核体系。

多平台共发力,推动项目落地。升级宁波普惠金融信用信息平台,全面构建“信用信息数据库+普惠征信+综合金融服务”的一体两翼信用信息服务新模式。截至今年6月,平台已采集入库17个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63家金融机构的9亿多条信息,覆盖各类市场主体240余万个。今年上半年,宁波累计通过平台发放贷款70亿元。打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分步推进金融综合服务应用、“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等功能开发和运用,目前已有天罗地网监测平台 、“万员助万企”金融服务平台和云上产融对接等子平台。其中,“万员助万企”金融服务平台打造“一图一码三表”和驾驶舱模式,实现金融服务的可视化、可追溯、可量化,形成“提出需求—对接服务—反馈评价”的问题解决闭环机制,已汇集企业需求4.2万条,完成新增贷款335.2亿元。云上产融对接平台整合需求发布、供需匹配、线上对接等功能,已促成意向融资543亿元,促成保险资金协议规模近百亿元。深化“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有效运用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为银行办理企业贸易融资业务提供在线报关单核验服务。截至今年6月底,该平台累计办理业务超过一万笔,逾700家企业受益,业务办理数、服务企业数分居全国第一和第三。

以专项活动为抓手,推动项目落地。联动开展“万员助万企”“百地千名行长助企业复工复产”“百行进万企”等专项行动,推出“你复工、我送贷”融资、云上融资等对接活动,分别在北仑区、奉化区率先启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提升专项行动”和“首贷户拓展专项行动”试点,在海曙区和北仑区启动“扫需求”专项行动试点,开展外贸、农业、科技、物流、制造业等多场线下融资对接会,持续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截至6月底,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达4272.5亿元,同比增长12.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2278.1亿元,同比增长32.7%;民营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达 50.9%。

扩大政策扶持,推动项目落地。今年上半年,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宁波快速出台系列专项支持政策,从资金支持、减费让利、创新服务等方面提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措施。如率先鼓励辖区内银行法人机构安排总规模100亿元额度免息贷款,宁波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免息、低息贷款做法获工信部点名表扬。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通过多种手段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约50亿元,惠及10万余户企业。创新提出金融支持以“贷款增长率、申贷获得率、不良贷款容忍度、信用贷款比率、制造业贷款增速(含中长期贷款占比)、融资担保率、普惠首贷户数”等八项关键性指标为引领;全国首推政策性擔保“三免一减半”(再担保费、保证金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担保全免费,其他政策性业务担保费减半收取)优惠支持措施;全国独创保险防疫情促复产专项支持政策,首创政策性小微复工复产防疫保险,在全国10余个省市被复制。

完善政府配套,推动项目落地。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完善一套融资担保组织领导机制和考核办法,制定关于银担合作、资金扶持、代偿基金的3个办法和政府性融资担保5个指引,形成完整的“1+3+5”政策体系。同时,宁波先后推出助微贷、惠企通、复工贷、科技贷等面向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具有不同特点的新产品。截至6月底,全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在保余额为120亿元,完成年度目标300%,新增业务规模持续保持全省第一。其中,全国首创“财政+银行+担保”模式的“微担通”业务,截至6月底,累计为6167户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担保76.4亿元,减免担保费用逾1亿元。

宁波全力推进普惠金融改革

下一步,宁波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普惠金融改革创新发展新要求,坚决扛起改革试验区的使命担当,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提供金融保障,为全国普惠金融改革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宁波始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普惠金融与党的崇高理想和为民情怀结合起来,树立“普惠金融、惠及民生”理念,以建设美好金融、好金融服务好社会为目标,在实践中把公平和责任、效率和利益结合好、平衡好,通过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广大人民群众、中小企业提供更高品质、更为快捷、更为安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宁波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普惠金融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真正落地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瓶颈,必须通过改革和创新才能解决。宁波发展普惠金融,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敢于打破陈旧思维和习惯做法,善于运用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真正打通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如此才能取得成效。比如,“首贷户”拓展行动试点,针对首贷企业客户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没有贷款记录,银行较难客观评价其风险而放贷的痛点问题,通过创新成立首贷服务中心,建立首贷审批绿色通道、首贷拓展名单库、首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等措施,优化银企对接服务机制,推动降低首贷户融资门槛和成本,不断提高首贷户的融资可得性,扩大首贷户的覆盖面。

三是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大多是“中小微弱”,单个客户服务成本高,单笔服务金额小,既缺信用、缺信息,也缺乏有效抵押物,服务成本高、效率低、风控难。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普惠金融的“草根效应”和“长尾效应”得到充分发挥,为个性化金融服务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宁波发展普惠金融将更多依托数字技术,如发展数字化的金融基础设施,重点是建设好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普惠金融信用信息平台等数字化的金融基础设施平台,为普惠金融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创新精准的数字化融资产品和支付服务,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将数字化理念融入产品设计、开发与推广应用中,为小微企业、“三农”和创业创新主体等提供精准化的服务。探索金融知识普及方式的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加强风险防控,丰富适用于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识别、监测和预警手段。

四是推动形成政策合力。发展普惠金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机制、产品、服务、激励约束等多方面入手,发挥好产业、财税、金融、监管等相关政策的作用,形成合力,注重做到五个结合,即普惠金融与民生保障相结合、与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相结合、与政务改革相结合、与信用体系相结合、与激励引导政策相结合。要发挥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联席会议的统筹组织和协调作用,推动市级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政府配套支持,构建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差异化的金融监管、税费减免、财政奖励、贷款风险补偿、政策性担保、政府引导基金等激励引导措施,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姚颖超

猜你喜欢
普惠试验区金融服务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
中国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