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摘要: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摇篮,是人才汇聚之地,是新观念、新思想的发源之地。做好党建工作,坚定党在高校的主要领导地位,关系到党的政策和教育方针落实,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随着我国社会逐渐发展市场经济,以及不断进行的教育改革,当前,党建工作中发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许多挑战。本文将通过探索发现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从而得出党建工作的优化路径,以期对高校党建工作产生积极作用。
關键词:新时代高校 党建工作 现状 优化路径
引言
随着近些年来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校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无论是办学质量还是办学规模,都发生很大转变,有了较大发展。高等院校肩负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艰巨任务,做好党建方面工作对高校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党建工作直接影响新时代的办学方向、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高校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关系到党在高校的主要领导地位,认真做好党建工作,必将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证,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增砖添瓦。
一、当前党建工作现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一)发展党员的问题
发展党员是高校党建基础性工作,是保持党员团队的朝气和活力、为党补充年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是综合素质人才汇聚之地,做好发展高校党员工作对推进国家发展和搞好高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发展党员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高校教职人员入党;二是发展学生党员。虽然经过多年努力,高校的党员发展工作取得较大成绩,高校党员结构也日趋合理,但随着高校的发展改革,也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高校教师的入党积极性问题。高校教师思想活跃,拥有较多知识,同时担负教书育人的使命,他们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毫无疑问,高校教师是重点党员发展对象。可以看到多数教师,是具有先进思想主动要求进步的。但近些年来,也出现一些入党积极性极低的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大多不愿入党。我们就这种情况展开调查,其结果是,这些教师觉得党员的干部队伍中有一些问题,让这些教师觉得党员干部素质较差,因此不愿入党,或入党积极性低。这从一方面可以归结为这些教师分析问题比较片面化,缺乏思考,以偏概全,发展内存在的个别问题扩大化或现象化。另一方面也要认真思考为何出现这种现象,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党建工作还是做的不够细致、不够深入、不够扎实。党建的工作者缺少对青年教师思想的了解和认识,没有针对青年教师去耐心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导致一些青年教师入党热情减退,对政治没有兴趣,只埋头于科研、教学,只想做个方外之人。
二是学生存在的党员发展问题。目前对入党问题大学生普遍持两种态度,一部分有很高入党积极性,但也有一部分入党积极性较低。这些学生觉得入党是干部们的事,只有得到校领导赏识的人才可以入党,普通同学干的再好也没用。而对那些有很高入党积极性的同学也要认真分析其入党目的,其中很大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很端正,但也不排除个别同学入党是为就业增添筹码,为将来找到更好的工作。学生存在这样的想法,除用人机制之外,也与当前就业环境有关,但党建工作的不深入、不到位,是影响学生有这些想法的主要原因。
(二)党员教育问题和教育机制不完善
善于学习、注重学习、不断丰富个人知识内涵是我党优良传统,也是保证我党先进性的生命力和基础所在。在长期的建设和革命实践中,我党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党员再教育机制。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党,提出要构建学习型党员队伍,要求我党形成一套完备的教育机制。但由于少部分高校,缺乏对党员教育问题的重视,加上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完善,导致党员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首先是缺少党员教育的必要经费和教育阵地。有些高校没有按照要求设置党员活动室和党校,导致党员的学习活动无法顺利开展。有些高校也存在重行政工作及学术工作,对“三会一课”等制度的坚持不到位,导致党务人员缺乏接受教育的平台。同时,由于经费方面问题,使得党组织的活动和想法难以开展;二是党员的教育活动流于表面形式,党务人员缺乏教育的活动内容和计划,方法单调,对教育重要性缺乏认知;三是教育的内容思想性不强,针对性差,时效性差。高校师生的思想活跃,教育的方法不能与其相适应,导致党员教育方面工作缺乏吸引力,影响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成果。
高校党务工作者是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随着队伍整体素质较好,是具有一定战斗力并值得信赖。但一些高校的党员队伍力量较为薄弱,存在重视教师的培养和配备,而对党务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形成“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尴尬局面。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人员培养和遴选上,呈现出“轻党建、重专业”的倾向,表现出“随意性”,部分党务工作人员非专业出身,政治修养不高,又缺乏业务培训和政治培养,导致其政治理论的水平不高、工作机械简单,创新热情不足,甚至有的同志存在政务、党务“两幅担子”无法兼顾的观念。
二、高校党建工作的优化路径
(一)引导高校师生产生纯正入党动机
首先针对功利主义者的入党动机要注意在源头上引导。功利主义对这群人的影响较大,这些人把入党作为实现目的的途径。如果无法对这群人产生正确引导,在他们工作上岗之后,就会遇到很多危险,受不住诱惑,甚至沦为腐败分子。所以要从根源抓起,让他们在入党前就认清党的意义,修正其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使其认识到党员要全身心为人民服务,而不是满足个人私欲的途径,要对他们加强理论方面教育,让其掌握和学习党的理论方针,用科学理念武装头脑。帮助这些人树立正确的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做到不仅身份入党,思想也要入党。
其次是对虚荣心强的入党申请者进行引导,这类人从表面上看,喜欢表现且表现突出,但入党目的不纯,主要是为满足个人虚荣心。相对比而言,这些人在学校属于优秀分子,无论是工作表现还是学习表现都较为突出,所以要注意端正这类申请者的入党动机,就通过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良好入党动机,并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由于这些人学习比较积极,因此可以通过展开社会实践,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这些人的奉献意识。比如,组织这些人参观革命遗址和展览会,让其了解我党光荣历史;组织其学习党员的艰苦创业和进取精神,坚定其对社会主义的信心。让这类人通过组织帮助,通过加强社会实践和理论学习,使他们产生荣誉感,从而真正成为思想入党的人。
总之党员的发展重在其培养,激发和引导纯正的入党动机,关键在于用合适的培养途径与培养方法,对不同入党申请者采取不同途径和方法,并加以教育和引导,因人而异,将会使高校党建工作事半功倍。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與良性发展机制
切实加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是党在高等院校各项政策、方针得以落实的保证。长期以来,高校的党务工作者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为加强党的高校健设,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稳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事实证明,这只党建队伍素质很好,值得信赖,因具有一定战斗力。但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就显得迫在眉睫。
首先,按照专兼结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吸引和选拔更多思想作风好、政治素质高、善做群众工作、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较高学术造诣教师及党员干部从事党务方面工作,特别要加强配合支部书记和党支部书记。其次,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注重培养知识面宽、视野开阔、有所专长、有思想境界的党务工作人员。通过加强行业法规、专业技术、经济常识、党建业务、政治理论等方面学习,使高校党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以及知识面貌得到提高和拓展。最后,要注重爱护、关心、肯定、尊重高校党务人员的工作,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业务培训等方面,充分考虑党务工作人员的实际贡献和具体情况,落实各项待遇政策,帮助其解决现实问题,使其发展有空间、干事有平台、工作有条件,最大限度的调动党务工作人员创造性和积极性。
做好高等院校党建工作,必须有完善机制加以保证,才能确保高校党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首先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三会一课”是指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支部党委会和党课。“三会一课”制度是基层支部长坚持的长期重要制度,是健全党员的组织生活,严格管理党员,加强教育党员的重要制度。现在个别高校以科研任务重等为理由,削弱了“三会一课”制度,影响高校的党建工作。要严格坚持支部党员大会每个季度举行一次;党小组会和支部委员会每个月举行一次,通过明确活动时间,提高活动质量和保证活动时间等措施,达到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和组织观念的目的。
其次,建立党员科学考评机制和监督机制。通过组织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在党员中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确保提高和落实党内生活。实行党建的工作评估制,完善工作考核制度,把稳定、发展、改革的实际成效,作为衡量和考核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使党建工作围绕高校为中心工作,实实在在地、规范地、主动地开展。
三、结语
党建工作切实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有序发展,关系到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随着国家的进步和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党建工作中发现很多新问题、新情况,面临许多挑战。因此如何在新时代下搞好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党建工作取得一定成绩,这些为保障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合格社会接班人提供基本政治保障。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优化高校党建工作的对策,以期对日后的高校党建工作有一定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裕生..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5):9-10.
[2]姚剑英..高校网络党建的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1(01):45-47.
[3]薄舜予..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学理论,2014(07):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