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保护区入侵植物种类概况

2020-02-04 07:49王有兵杨建军李子光徐丕聪
杂草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种类自然保护区

王有兵 杨建军 李子光 徐丕聪

摘要:通过检索文献资料,筛选出有关我国自然保护区入侵植物的期刊论文,提取有关数据,从被入侵保护区数量、入侵植物种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公开报道过入侵植物调查的保护区数量极少,仅占2.5%;在69个被入侵的自然保护区中,部分自然保护区入侵植物种类多达115种;共有353种入侵植物,涉及66个科,菊科植物小蓬草出现频率最高,达0.54,其次为一年蓬、鬼针草,出现频率为0.51和0.46;入侵植物以草本居多,占79.3%。因此,应尽快开展和推进自然保护区入侵物种调查,为入侵区域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指导。

关键词:入侵植物;种类;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935X(2020)03-0001-06

Species of Invasive Plants in Nature Reserves of China

WANG You-bing1,YANG Jian-jun1,LI Zi-guang2,XU Pi-cong1

(1.Dali Branch,Yunnan Forest Survey and Planning Institute,Dali 671000,China;

2.Haikou Forest Farm,Kunming 650114,China)

Abstract:A thorough literature search and review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species of invasive plants reported in nature reserves in China. Only a few (2.5%) of the nature reserves in China have publicly reported the investigation of invasive plants. Among the 69 invaded nature reserves,there were 353 invasive plant species belonging to 66 families with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0.54 corresponding to Erigeron canadensis. The majority (79%) of the invasive plants were herbs. Therefore,surveys of invasive species in nature reserv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and promoted as soon as possible,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on the formulation of appropriat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invasive plants; species; nature reserve

我國自然保护区建设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前仅建立了34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保护区的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至2017年底,我国已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 750个,面积达14 717万hm2[1]。这些类型多样、功能较齐全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及重要自然生态系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但在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矛盾关系下,大多数保护地只能采取“抢救式保护”策略建立,导致了只重数量和面积,忽视管理质量和能力的提升。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管理体系、制度和技术方面的瓶颈性问题,针对此问题王秋风等提出了建立可监管、可报告、可预警的保护区分类、分级和分区管理体系[3]。如何加强保护地监管、威胁因素的监测及采取积极有效的预警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外来入侵物种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威胁因素,至2017年底,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已达630余种[4]。本研究通过查阅有关入侵植物入侵保护区的文献资料,从被入侵保护区数量、入侵植物种类组成、入侵种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我国自然保护区入侵植物研究现状,以期为保护地监管,入侵植物监测和预警机制的建立敲响警钟。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保护区”“入侵”关键字,下载有关保护区的文献资料(仅限公开发表的期刊、学位论文等),从中提取有关信息,发表时间截至2018年底。

1.2 分析方法

统计入侵植物的科、种名及对应的保护区名称,然后查阅逐个对比入侵植物种,排查是否有同物异名存在,若有就进行归并。仅提到有植物入侵,而未列出入侵种的文献不纳入统计范围。所涉及的保护区数量及属地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自然保护区入侵植物调查现状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通过检索“保护区”“入侵”关键字,筛选出53篇有关植物入侵保护区的期刊文献(表1),共涉及69个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50个,占72.5%;省级8个,占11.6%;省级以下11个,占15.9%。从我国目前已建立的各级别自然保护区数量来看(2 750个),开展过有关保护区入侵植物调查的仅占2.5%,而国家级的仅占全国国家级保护区总数(463个)的10.8%[2]。当然,有部分保护区开展过相关调查,但未公开发表,从数量上看占比不会太大。

通过对入侵植物种数统计可以发现,不同的自然保护区入侵种数有所不同,少则1种,多可达115种(表2)。同一自然保护区不同的调查年代,入侵种数也会发生变化,这主要受调查细致程度及入侵植物范畴界定的影响。在所统计的所有自然保护区中,入侵种数达10种以上的自然保护区占72.5%,其中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入侵种数均超过100种。

2.2 我国自然保护区入侵植物种类组成

对69个自然保护区入侵植物所属科及入侵种数进行了统计(表3),共涉及66个科353种,其中入侵种数≥10种的科有9个,分别为唇形科13种、大戟科10种、豆科30种、禾本科40种、菊科65种、茄科19种、十字花科14种、苋科15种、旋花科12种。

有些入侵种在多个自然保护区均有出现,入侵频率较高,表4列出了入侵频率大于0.28的入侵种,共涉及11个种。菊科植物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 L.)、一年蓬[E. annuus (L.) Pers.]、鬼针草(Bidens pilosa L.)3种入侵种入侵频率较高,分别在37、35、32个保护区内出现。

从入侵植物生活型组成(图1)来看,在353种入侵种中,有180种为一、二年生草本,占比为51.0%;多年生草本有100种,占比为28.3%;其他生活型入侵种占比均小于10.0%。总的来说,这些入侵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比超过79.3%(一些攀援植物、水生植物及寄生植物也为草本)。

3 小结与讨论

目前我国在自然保护区入侵植物调查方面所做工作较少,对入侵物种的本底资料不清。统计结果表明,全国所有自然保护区开展过入侵物种调查的仅占2.5%,其中国家级占10.8%;部分自然保护区入侵植物种类多达100多种;在所有入侵植物中,菊科种类多达65种,小蓬草出现频率最高;在所有入侵植物中,草本植物占比超过79.3%。

物种入侵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危害仅次于生境破坏[58-62]。然而,笔者对入侵物种的本底资料不清楚,调查不深入。有关学者的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仅有12.38%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过外来入侵物种调查[63],该结果与本文统计结果所反映的现实情况基本一致。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齐、入侵物种防控困难等因素是导致我国自然保护区入侵物种调查不能全覆盖的主要原因[64]。尽管如此,开展和推进自然保护区生物入侵调查,摸清入侵物种的本底资料,是今后自然保护区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的前提工作之一,应加强监管和防治力度,提高自然保护区的预警和评估能力,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措施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昌海. 改革开放40年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成就、挑战与展望[J]. 中国农村经济,2018(10):93-106.

[2]黄宝荣,马永欢,黄 凯,等. 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的思考[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2):1342-1351.

[3]王秋凤,于贵瑞,何洪林,等. 中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和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 资源科学,2015,37(7):1357-1366.

[4]冼晓青,王 瑞,郭建英,等. 我国农林生态系统近20年新入侵物种名录分析[J]. 植物保护,2018,44(5):168-175.

[5]张渊媛. 入侵植物与自然和社会因子的关系及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6]雷 霆,丁立建,张佳蕊,等. 北京湿地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区系特征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6):67-74.

[7]刘佳凯,姚可侃,张 容,等.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1):91-95.

[8]朱开建,王 博,孙 雷,等. 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J]. 厦门科技,2006(3):38-41.

[9]张 强,吴佩芸. 基于RS和GIS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以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甘肃科技,2017,33(14):36-38,61.

[10]宋小玲,曹 飞,何云核,等. 广东省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4):538-543.

[11]贺握权,黄忠良. 外来植物种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入侵及其影响[J]. 广东林业科技,2004,20(3):42-45.

[12]郭 欣,潘伟生,陈粤超,等. 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及附近海岸互花米草入侵与红树林保护[J]. 林业与环境科学,2018,34(4):58-63.

[13]曹 飞,宋小玲,何云核,等. 惠州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16(4):61-66.

[14]高一丁. 云开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及植物资源[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15]叶瑞银,黄萧洒,余佩琪,等. 广东陈禾洞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J]. 绿色科技,2018(14):30-33.

[16]王佐霖,邓 辉,李 瑜. 深圳市级自然保护区有害生物防控措施研究[J]. 绿色科技,2015(8):1-5.

[17]吴儒华,李福阳. 防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调查[J]. 绿色科技,2012(11):47-49.

[18]韦原莲,叶 铎,温远光,等. 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2006,20(6):23-26.

[19]賈桂康,薛跃规. 龙滩自然保护区植物生物多样性特点及其生态安全问题[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5):3058-3061.

[20]周琴慧,童道辉,张和喜. 贵州草海生态良性发展综合措施研究[J]. 人民长江,2017,48(增刊2):57-60.

[21]林茂祥,刘正宇,韩 凤,等. 贵州大沙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种调查[J]. 杂草科学,2008(1):31-32,51.

[22]杨春玉,李芳念,余德会,等.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2017(3):79-84.

[23]秦卫华,王 智,徐网谷,等. 海南省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和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17(2):44-49.

[24]符明利,吴琳琳,侯 荣,等. 海南坡鹿栖息地的外来植物调查[J]. 野生动物,2012,33(6):309-312.

[25]胡雪华,肖宜安,曾建军,等. 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和分析[J].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131-136.

[26]张荣京,邢福武. 海南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外来植物的种类组成与来源[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7):31-33.

[27]蔡开朗,刘 俊,曾德华. 三亚市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J]. 湖南林业科技,2018,45(5):73-77,81.

[28]李惠欣. 河北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入侵植物及其管理[J]. 湿地科学与管理,2008,4(2):51-53.

[29]王明辉. 盐城和新乡两个国家级鸟类湿地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09.

[30]王 磊,张 彤,卢训令,等. 河南省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1994-2014年间的变化[J]. 植物科学学报,2016,34(3):361-370.

[31]王永洁,王治良,罗金明.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植物调查[J]. 高师理科学刊,2014,34(6):54-56,68.

[32]张佳期,周守标,高香琴,等.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的分析[J]. 杂草学报,2017,35(1):36-41.

[33]卢少飞,刘胜祥,方元平. 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25(3):48-52.

[34]谢红艳,龚玉子,左家哺.南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2007,34(2):22-24.

[35]董红云,李 亚,汪 庆,等. 江苏省3个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及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0,19(1):86-91.

[36]江 艳,曾珍英,张自斌. 外来物种对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入侵及其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27-9128,9143.

[37]葛 刚,李恩香,吴和平,等.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外来入侵植物调查[J]. 湖泊科学,2010,22(1):93-97.

[38]张 杰. 鄱阳湖南矶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与分析[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5,22(4):419-427.

[39]郑景明,徐 满,孙 燕,等. 庐山自然保护区内外公路路缘外来植物组成对比[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3):51-56.

[40]湯敏喆,任明迅,郑景明,等. 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庐山自然保护区林地植物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的影响[J]. 植物科学学报,2012,30(4):366-373.

[41]张恒庆,宝超慧,唐丽丽,等. 大连市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域外来入侵植物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9(2):241-246.

[42]吴晓姝,王丽霞,曲 波. 辽宁省主要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分析[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30(3):71-75.

[43]路 峰,杨俊芳. 基于Landsat 8 OLI卫星数据的入侵植物互花米草遥感监测与分析——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山东林业科技,2018,48(1):29-32.

[44]马世军,王建军. 历山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4):662-666.

[45]秦卫华,余水评,蒋明康,等. 上海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J]. 杂草科学,2007(1):29-33.

[46]秦卫华,王 智,蒋明康. 互花米草对长江口两个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入侵[J]. 杂草科学,2004(4):15-16.

[47]黄继红,刘 冰,杨 永. 威胁因素之外来植物[J]. 生命世界,2012(6):34-35.

[48]程跃红,乔麦菊,唐 莉,等.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植物调查[J]. 四川林业科技,2015,36(3):125-132.

[49]王天罡. 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50]王 丽. 青格达湖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J]. 新疆农垦科技,2014,37(9):20-22.

[51]石 妍. 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项规划(2011-2020)[D]. 昆明:西南林业大学,2012.

[52]刘 峰,陶国达,王东升.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调查及防范对策[J]. 林业调查规划,2008,33(6):112-114,117.

[53]陶永祥,赵建伟,王兰新,等.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现状调查[J]. 山东林业科技,2017,47(1):58-61.

[54]于海燕,邵卫伟,韩明春,等. 浙江省典型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2010,26(5):70-74.

[55]陈 京,徐 攀,姚振生.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外来植物入侵种的分析及防治[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9):137-139.

[56]孙 娟,杨国锋,陈玉成,等.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种及其分布情况[J]. 草业学报,2009,18(3):34-42.

[57]杨小艳,邓洪平,郭 金,等.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侵植物风险评估及防控对策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9(7):57-63.

[58]杨照渠,王珍彩,郑春明,等. 漩门湾湿地外来植物入侵调查[J]. 杂草学报,2018,36(2):10-15.

[59]丁 晖,马方舟,吴 军,等. 关于构建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环境危害防控监督管理体系的思考[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31(5):652-657.

[60]肖生鸿,刘锴栋,刘晚苟,等. 广东徐闻沿海滩涂红树林保护区入侵植物现状及防治策略[J]. 杂草学报,2019,37(4):22-30.

[61]陈良燕,徐海根. 澳大利亚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策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 生物多样性,2001,9(4):466-471.

[62]羅 欢,覃丽婷,刘可丹,等. 南宁市园林绿地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物种调查与分析[J]. 杂草学报,2019,37(4):31-36.

[63]宫 璐,李俊生,柳晓燕,等. 我国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概况[J]. 生态科学,2017,36(4):210-216.

[64]许光耀,李洪远,莫训强,等. 外来入侵植物管理与控制成效的制约因素[J]. 生态学杂志,2019,38(10):3169-3176.

收稿日期:2020-02-28

基金项目:云南滇中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监测项目(编号:2018-YN-10)。

作者简介:王有兵(1986—),男,云南弥勒人,硕士,工程师,从事林业资源调查、保护区及林木遗传育种研究。E-mail:1789908001@qq.com。

通信作者:李子光,硕士,工程师,从事林业相关工作。E-mail:499693017@qq.com。

猜你喜欢
种类自然保护区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电影
合唱演唱形式的审美研究
消防车有哪些种类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多功能破冰铲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