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说并进,助力思维提升

2020-02-04 07:40刘兰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刘兰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图片,发挥想象,走进诗境,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

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忆诗词,揭诗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诗的世界。你们知道哪些写景的诗呢?比比哪一组积累得多。

2.中国幅员辽阔、山美水美,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今天我们就跟随大诗人苏轼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

【设计意图:美丽的自然风光,优美的诗词佳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祖国河山产生赞美之情,增强了对西湖之美欣赏的期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解诗题,知诗人

1.指导读题,读好停顿,理解诗题。(板书:晴、雨)

2.我们一起来了解苏轼。(出示关键词:东坡居士、文学家、书画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设计意图:“题好一半文”,写作如此,教课亦如此。通过解题、解诗人的巧妙结合,奠定情感基础,增加阅读期待。】

三、学字词,明节奏

1.大诗人笔下的西湖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播放古诗录音,出示活动要求:

(1)大声朗读古诗,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读正确。

(2)同桌互读,尽量读出诗的节奏。

2.重点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1)指名读,相机指导。

(2)小老师教读。

(3)打拍子齐读。

【设计意图:诗之美,美在语言,美在音律,读出诗句的节奏美、韵律美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环节。】

四、品诗句,赏诗景

1.读得真好!你们能读出画面感吗?(出示活动要求)

(1)自读诗句,结合注释,想想: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诗人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

(2)同桌互读,试着读出诗的画面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注释或学过的方法自主品味诗句,既使学习本诗有法可循,化难为易,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2.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和诗人热爱西湖的情感。

预设:赏“西湖之晴”。

(1)“潋滟”两字我们一看部首就知道跟水有关,这是怎样的水呢?(波光闪动)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等)(指导读好“潋滟”)

(2)在这样明媚的晴天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

欣赏西湖美景图片。这一缕缕金光使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得恰到好处,难怪苏轼赞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指导读出画面美)

(3)(板书:方好。出示“方”的解释。)这里应该选择哪个呢?多一分嫌浓,少一分嫌淡,抓住“方”,再读这一句。

(4)这么美的西湖,诗人只用了一个字进行概括,把它找出来。(板书:好)抓住“好”齐读这一句。

预设:赏“西湖之雨”。

(1)雨中的西湖又给你带来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

(2)看图:指导由近及远观察。近处的亭台楼阁、依依垂柳还依稀可见,而远处的呢?诗中用哪个词来形容这番景象?(山色空蒙)

(3)出示著名作家于敏的一段描写西湖的文字,自由读,说说感受。

这雨中的西湖也真是奇妙无比,难怪诗人又一次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指导读出画面美)

(4)诗人用哪个字高度赞美了雨中的西湖呢?(板书:奇)(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两处想象说话,由想象画面引领学生走进诗句意境,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想象之窗,插上想象之翅,使西湖晴雨之美鲜活灵动起来。】

3. 晴雨两重天,西湖两样美!诗人到底爱的是哪种美呢?(都爱)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亦)一起来赞赞晴雨之美吧。

(师激情引读,情感升华。)西湖美,美得让人心旷神怡。西湖美,美得让人如痴如醉。

【设计意图:诗歌语言简练、意境生动,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感受、理解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揣摩,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生成。】

4. 赏“西子西湖”。

(1)这么美的西湖,你们想把她比作什么呢?

(2)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西湖?从哪里知道的?(板書:西子)

(3)诗人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子呢?(播放微课,找原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施从小在西湖边长大,西湖之美成就了西施之美。 齐读诗句。

【设计意图:“西施”是诗中意象,苏轼借西施比喻西湖。此处借微课,重墨渲染西施之美,让学生感西施之美,悟西湖之美,更感受到文字之传神。】

五、诵诗句,悟诗情

1. 一天之中经历西湖晴雨两重天,苏轼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带上这样的好心情,配上美妙的音乐,我们把整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2. 想把这么美的西湖印在脑海中吗?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音乐是流动的画,《出水莲》柔婉的曲调非常接近诗句意境,在音乐的伴奏之下,学生们更能入情入境地感受到带情感的画面。】

六、荐诗篇,重积累

赞美西湖的古诗还有很多,今天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同学们课后去进一步理解这首诗,比一比,它与我们今天所学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有什么异同,你会体会到西湖更多别样的美。

小结:走进诗的世界,你会有如在画中游之感。这堂课我们就欣赏到这里。

【设计意图:拓展另一首描写西湖的诗,能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借助课堂拓展延伸,大量阅读,让古诗教学洋溢鲜活魅力。】

【教后所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此学段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结合这一目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这次的设计中,我注重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以读促悟,感受诗蕴之美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即理解力。在本诗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读出韵律美、画面美两个层次来指导阅读。在一步步的朗读指导过程中,诗词中的韵味、美景便自然而然地流淌于学生的心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首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以读促悟,如范读、同桌互读、打拍子读、引读、男女生配合读等,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朗读中感受到诗的意蕴,感受到诗词表达的博大精深;其次,在朗读中引领学生掌握品读诗词的方法。对于每一首诗词,我们往往能读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味道,如“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霎那间,或许你品味到的是“潋滟”之美,或许你品味到的是“方”之巧,或许你品味到的是对“好”的感慨……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抓不同的字眼,体会别样的情感,提升阅读审美能力。

二、以说促智,激发思维之光

“说”即表达力。表达能力的高低,其本质就是语言思维力的高低。在言语实践中,学会理解和表达,提升逻辑思维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古诗词教学应能巧妙地选好文本切入点,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首先,运用联想、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理解“水光潋滟”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水呢?你还想用什么词来说呢?”在理解“山色空蒙”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想象“雨中的西湖又给你带来怎样的一幅画面”,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两处想象画面的设计,通过从心灵深处自发产生最美西湖的画面,伴随语言的建构,使学生在相互间的思维碰撞中,对诗句的意蕴有了恰当而生动的理解。

其次,运用比较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处比较学习形式。第一处在“品诗句,赏诗景”环节,采用自主学习形式,让学生比较思考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诗人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从而感受晴雨两重天,西湖两样美。另一处是在“荐诗篇,重积累”环节,拓展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加研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我欣喜地看到,一下课,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展开了研究。由此可见,比较的学习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传承经典,我们教师责无旁贷。在多年来的教学中,我一直乐于与学生一起读诗、品诗,希望诗性的种子能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因为诗,可以浸润他们的心灵,涵养他们的德行,启迪他们的智慧……赠与他们诗意的人生。

(作者單位:江苏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诗人”老爸
愤怒
不为五斗米折腰
挽衣留谏
刘禹锡与《陋室铭》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辟雍雅集·“大美寻源——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展”选登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书画家娄师白
书画家自定润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