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 田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过去几年中,各级外宣媒体积极开展媒体外交与合作传播,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和均衡的全球信息传播新秩序。①依托新华社全媒体平台,江苏外宣聚焦江苏省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借筒传声、借船出海,创新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推动媒体海外落地,不断提高江苏海外关注度和影响力。
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是中国南北汇聚之处。一方面,江苏文化是吴越、金陵、淮扬、中原四大文化的汇集,具有让世界聆听江海大地吴韵汉风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基础。另一方面,江苏综合经济实力一直处于中国前列,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文化推广和发展与经济大省形象存在一定落差,对外文化交流还有待提升和完善。②时任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在《切实承担起“展形象”的江苏使命》一文中提出,江苏外宣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要进一步解决好分众化不够、精准化不足;内外不分、时效不够;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开展传播互动性吸引力不强等问题。
近年来,江苏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贴近中国实际、国际关切、外国受众,坚持地方定位、国家站位、全球视野,用江苏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用江苏实践阐释中国理念、用江苏文化展现中国形象,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一、开拓国际视角,文艺作品“出海”打动欧美观众
近年来,江苏着力打造了一批精品文化交流项目,形成了富有江苏特色的对外文化交流新地标。
2019年7月3日至10日,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巡演版在德国柏林、汉堡及奥地利维也纳等多地上演,圆满完成了5场演出,海外受众反响强烈。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江苏中心协助邀请德国《青年世界报》、德国经济新闻网等媒体负责人和记者观看了演出,他们也给予了积极报道与评价。德国当地媒体称:“《拉贝日记》在德国歌剧艺术中站稳了脚跟。”
二、捕捉江苏之变,使江苏故事成为有热度的世界新闻
2018年10月,在“秀江苏——中外主流媒体摄影采风”活动中,欧新社摄影师亚历山大·普拉韦夫斯基拍摄了扬州沿湖村邵伯湖渔民张网捕鱼的精彩瞬间。两天后,这张照片被英国《卫报》《经济学人》等多家媒体转发,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江苏“美丽乡村”建设的关注。
截至目前,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联合策划的“秀江苏”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年,成为江苏外宣的重要品牌。活动策划过程中,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江苏中心从江苏在科技、人文、生态等领域的巨大变化着眼,精心设置议题,整合传播渠道,创新叙事表达,构建让世界更愿倾听、更易认可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2018年,“秀江苏”活动邀请法新社、日本共同社、欧新社、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国际主流媒体记者及国内知名摄影师到江苏采风,相关报道和摄影作品登上美国《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及英国《卫报》《经济学人》等海内外260多家媒体,覆盖中、英、法、德、西、葡、日、韩、马来语等十余个语种。相关报道超过600篇,全球总传播量超过5000万人次,江苏故事成为热度持续的世界新闻。
三、巧用文化名片,让优秀传统文化为江苏“代言”
随着苏州昆剧院的《牡丹亭》《1699桃花扇》等传统剧目成功进入欧美文化市场,昆曲日益成为江苏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2018年G20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期间,“昆曲与探戈的对话”主题摄影展览及演出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受到了阿根廷政府和媒体的关注。阿根廷《号角报》刊发《“昆曲对话探戈”:歌舞为媒助苏州走向世界》专版,盛赞中国文化名城苏州,以昆曲为媒,对话世界艺术,助力江苏走向世界。
“她从600年前走来,江南水榭中,亭台楼阁间,良辰美景时,演绎一出绝美的爱情故事……”微视频《昆曲》通过英文解说,从“诗情、画意、传承、创新”四个方面,展现昆曲这一“百戏之祖”在水乡风韵中的绰约风姿。在拍摄中,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江苏中心团队将昆曲放置于园林水乡、黛瓦白墙、小镇古戏台、国际舞台等不同场景,展现昆曲在新时代的全新生命力。通过技艺相传、师徒练功等场景展现昆曲的传承和创新。正是因为对昆曲艺术的深入探索、细致描画、创新表达,以及对国际受众的精准传播,江苏文化名片《昆曲》篇获得了中宣部2019优秀地方外宣品影视类二等奖。
四、思考与启示
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了常态化阶段,但在全球疫情仍继续蔓延的大背景下,江苏对外交流活动产生了“走出去”趋势放缓、“引进来”障碍重重的状况。今后,江苏外宣工作要在精准传播、柔性传播、提高国家站位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外宣工作有序开展。
1.融入国家战略和发展大局,从“自说自话”到“国家站位”
新时代大外宣格局下,推进江苏外宣工作要坚持国家站位,自觉融入国家战略和发展大局。要大力对外宣介江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取得的成果,宣介江苏积极参与共建“一帶一路”的务实举措和阶段成果,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人文交流与合作。要以新媒体为平台,覆盖更多海外受众,特别是青年受众。同时,进一步推动江苏媒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深度合作,既传播客观的江苏信息,又讲述有温度的江苏故事,引导国际社会透过江苏窗口增进对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理念的理解与认同。
2.借力外媒大数据分析,从“广泛撒网”转向“精准传播”
2020年3月,新华社信息中心江苏中心以“江苏”为关键词,通过道琼斯数据库(Factiva)平台统计分析了 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期间100多个国家28个语种刊发或转载的与江苏相关的新闻报道。在总数为29万条的新闻中,纸媒共刊发28万余条,网页新闻4600余条,博客24条,相关图片近1300张,多媒体新闻仅为1条。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国外媒体对江苏较为关注,但图片及多媒体产品数量占比很低。在语种方面,英文、德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法文的新闻报道较多,其中,英文占据了90%以上的流量。因此,在今后外宣工作中,要进一步重视短视频、图片、H5等多语种产品的制作与传播,这是提升江苏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抓手。同时,还应借力海外成熟的传媒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3.注重真情实感柔性传播,从“我讲你听”到“对话交流”
知乎话题“如何评价李子柒”的最高赞答案是“李子柒的海外视频对外文化影响力,可以抵得上1000个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截至2019年12月,李子柒在优兔(YouTube)平台粉丝数是735万人,仅次于全球影响力最大媒体之一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792万粉丝)。③李子柒走红海外的案例对江苏外宣工作在内容策划、叙事表达、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今后,要对国际传播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创新对外话语表达,真情实感讲好故事,柔性表达展江苏风采,立足江苏,着眼世界,依托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平台,提升江苏文化走出去的实际效果。
总之,在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征程中,外宣工作要围绕国家大局,服务江苏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内容、创新形式,守正创新,奋发作为,全面展示江苏发展新形象、新成就,让开放、创新、魅力的江苏在国际舞台上持续绽放新光彩。
「注释」
①史安斌,《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思路新作为》,《国际传播》2018年第1期。
②宣云凤,虞滢:《打造“江苏外宣名片”》,《对外传播》2015年第4期。
③《李子柒的“走红”告诉我们什么?》,思客(新华网高端智库平台),http://sike. news.cn/statics/sike/posts/2019/12/219552196.html,2019年12月11日。
责编: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