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杰 黄上上 周丽
摘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旨在提高该病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12-0028-02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又被称为羊传染性支原体肺炎,俗称羊肺疫,它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首次暴发流行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甘肃,随后向全国各地的羊养殖主产区广泛传播流行。临床上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表现为咳嗽、体温升高,影响到羊群的正常生长发育。不同年龄的羊感染该病后,所表现出来的致死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病具有发病速度快、流行范围广的特点。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有很高的致死率。耐过急性型的患病羊逐渐转变成慢性型,成为养殖场的主要传染源,造成疫病反复流行传播。近年来,随着羊养殖产业不断发展,不科学的引种行为、养殖密度不断增大、羊群之间相互接触,均加重了该病的发生流行,需要养殖户提高重视程度加以防治。
1 流行特点
临床上传染性胸膜肺炎可以危害山羊和绵羊,任何年龄的羊都可以受到病原的侵染,但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和致死率存在一定差异。患病羊、隐性感染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6~12月龄羊感染致病原后,表现出来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更高。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常常呈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通常患病羊与健康羊直接接触,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养殖密度过大、气温忽高忽低、阴雨连绵等因素都可以引发该病的发生流行[1]。羊传染上胸膜肺炎传播流行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新发病的养殖场大多呈暴发流行,发生过该病的养殖场呈现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养殖场中一旦发生,需消耗大量的时间用于羊群的净化处理,否则养殖场的隐性感染羊会反复侵染健康羊,造成疫病反复传播流行。
2 临床症状
该病发病较为突然,患病羊表现为离群独居。发病初期患病羊体温升高到41 ℃,最高升至42 ℃,呼吸频率不断加快,精神状态逐渐变差,身体逐渐消瘦,大多数患病羊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被毛失去光泽,杂乱不堪。随着病情进一步加重,患病羊采食停止,反刍无规律,并表现出咳嗽症状。先是从鼻腔中流出清澈的鼻液,随后变得浓稠,患病羊咳嗽4~5 d后癥状越来越严重,并表现出痛苦的干咳,腹部卷缩,反刍停止,表现为气喘,从气管中发出呼噜声。患病羊鼻腔中流出的鼻液变成鲜红色或铁秀色,常常附着在鼻腔周围和上嘴唇,结痂。
3 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羊解剖后发现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肺脏和胸膜。胸腔中蓄积很多淡红色或淡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液,数量多少不等,仔细观察,在这些渗出液中还发现少量的纤维素性网丝混入其中或附着在肺脏组织表面[2]。通过检查病死羊的肺脏组织,发现存在明显的胶样浸润和肝脏病变,病变部位还会出现局灶性的炎症,病变病灶大小不一。病死羊的病变肺脏组织显著肿大,弹性下降,质地变硬,切面呈现大理石纹路病变。病死羊的胸膜和肺脏严重粘连,不能正常剥离。
4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死羊的病变肺脏组织,先进行常规染色镜检,没有发现被革兰氏染色的致病原,随后使用姬姆萨染色剂进行充分染色,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被染成红色,呈多种形态的致病原,有的呈螺旋状,有的呈逗点状,有的呈杆状。结合上述结果,可以初步判定致病原为支原体。将病料粉碎后,划线接种到添加了辅酶A的液体支原体培养基中,持续培养96 h后,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出了细小的致病菌落,将其转移到营养培养基上,持续培养48 h后,生长出细小灰白色中间凸起的致病菌,菌落外观呈现煎蛋状[3]。采集患病羊的新鲜血液,选择使用支原体标准凝集抗原,进行全血凝集试验,发现患病羊的新鲜血液和支原体标准抗原完全凝集,呈现阳性反应。将分离得到的致病原进行药敏试验,发现该致病菌对替米考星、氟苯尼考、卡那霉素、泰乐菌素高敏。
5 治疗措施
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过程较快,造成的死亡率较高,但由于很多养殖户的不科学防治行为,使得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性显著增强,多种药物的防控效果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在明确药敏试验的基础上,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研究主要选择使用30%氟苯尼考和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上述药物的使用剂量分别为0.01 mL/kg体重和0.1 mL/kg体重,使用1次/d,连续使用3 d为一个疗程,同时在整个羊群饲料中添加98%的泰乐菌素可溶性粉剂,添加量为0.1 g/kg饲料,连续使用1周。通过采用上述手段,连续防控2 d患病羊的临床症状逐渐减轻,继续用药5 d后养殖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采集该养殖场患病羊的新鲜血液,进行一次全血凝集试验,检测为隐性感染的立即淘汰处理,逐渐净化羊群,直到连续3次检测不出隐性感染羊后,表示净化完全。
6 预防措施
临床上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流行和养殖场不科学的养殖管理方式有很大联系。近些年,在早期发病病例中,羔羊的发病比例进一步增加,造成的死亡率更高,解剖发现病理变化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养殖户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养殖管理方案,一方面应该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管理模式,培育健康羊群,避免随意从外地引种,在引种前一定要落实严格的产地检疫和到场隔离观察。引进的羊群必须单独隔离观察30 d以上,确保健康才能混入大群。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是预防该病发生流行的最有效措施,每年春秋两季选择使用肺炎支原体氢氧化铝组织灭活菌苗,进行定期的免疫接种,注射2周后就能产生较强的免疫能力,有效期1年。另外还应该做好养殖场的管理工作,改善养殖环境,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保证圈舍通风良好,为羊群营造一个健康舒适整洁的环境,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全面满足羊群的生长发育所需,增强羊群身体抵抗力。一旦发现疑似患病情况,应立即隔离,并将疫情上报,由专业兽医进行诊断,确诊后采取对症措施进行防治,缩短发病周期,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农伟云,黄宝学.一例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3(14):265.
[2] 聂 玲.浅析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与防控[J].农技服务,2014, 31(12):141-142.
[3] 羊锦昌.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治体会[J].当代畜牧,2014(2Z):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