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姣兰 聂秀梅
摘要:免疫抑制是养猪生产过程中,在某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到影响的疾病,对动物危害较大。临床常见的致病因素有疾病因素、营养因素、霉菌因素、药物因素、应激因素等;防控该病必须做好疾病的预防,把好饲料质量关,合理使用兽药,提高猪场管理水平;在进行该类疾病防控时,一定要科学分析出病因,针对性采取措施。
关键词:猪;免疫抑制;发生原因;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12-0017-02
免疫抑制是指在某种因素作用下,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免疫器官、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免疫应答反应出现延长或消失的现象。免疫抑制对动物的危害较大,不但容易引发病原感染,还对疫苗免疫应答产生较大影响[1]。另外,由于该病临床上难以即刻诊断,通常呈慢性拖延性存在,使得该病很容易被忽视。现就该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与大家进行交流。
1 发病原因
免疫抑制在临床比较常见,疾病因素、营养因素、霉菌因素、药物因素、应激因素等都可造成猪免疫功能受到影响[2]。
1.1 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以免疫抑制性病原感染为主,常见的有猪圆环病毒、蓝耳病毒、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以及副猪嗜血杆菌等,感染这些病原后能导致猪出现特征性剖检体征。对病猪进行剖检,看到淋巴结、脾脏、扁桃体、胸腺等和免疫有关的器官出现病变,表现坏死、充血、出血、肿大、梗死等,病原是以这些免疫器官为侵害对象,主要侵害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等,进而导致这些细胞对抗原信息的识别和传递功能受阻,无法最终产生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等,影响抗体及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趋化性因子等细胞因子的产生。
1.2 营养因素
营养因素常见于饲料品质差或饲喂管理不当的猪场,免疫反应的发生需要很多生化酶、媒介因子等参与,同时产生的抗体也是重要的免疫球蛋白,而蛋白质由最基本的氨基酸为单位构成,如果饲料中营养搭配不合理,蛋白质含量过低时会影响猪生化酶、媒介因子及抗体的生成,血液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机体出现腹水、组织水肿等。如果蛋白质含量过高,不仅会影响能量的摄取,同时过多的蛋白质会以脱氨基形式一部分转化为能量供机体利用,一部分转化为代谢产物尿素排出体外,造成氮元素的浪费,增加饲喂成本,还增加了肾脏负担。另外,维生素是机体各种生化酶的辅酶,矿物微量元素是生化代谢的催化剂,缺乏时会影响生化反应的进行,进而影响新陈代谢,间接对免疫形成抑制。
1.3 霉菌因素
霉菌中毒主要是猪采食了发霉的饲料引起,霉菌毒素种类较多,包括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等,这些毒素都可对免疫细胞起到侵染和毒害作用,中毒猪表现为易发生继发感染,机体对疫苗免疫反应弱,抗体产生周期延长,滴度下降,甚至不产生抗体。除了直接作用于免疫器官外,霉菌毒素还可对肝脏、肾脏、小肠、大肠等器官造成影响,使得机体的解毒能力减弱,体内产生的废物无法及时排出体外,代谢废物同样会影响免疫机能,从而对机体免疫产生二次抑制。肠道黏膜受损时,饲料消化和吸收受到影响,从而演变为营养性的免疫抑制。
1.4 药物因素
很多兽药是有免疫抑制作用,如糖皮质激素类药、解热镇痛抗炎药等,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地塞米松磷酸钠、氢化可的松、盐酸泼尼松龙、乙酰水杨酸、氨基比林、氟尼辛葡甲胺、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这些药物虽然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能显著且快速改善动物生病后表现的临床症状,但同时具有免疫抑制的毒副作用,每次用药量和使用周期要按规定,不能随意加大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如地塞米松可阻碍浆细胞产生抗体,引起淋巴组织萎缩,抑制淋巴细胞及干扰补体参与免疫反应,过量使用很容易出现继发感染。还有一些抗菌药也有免疫抑制作用,如氯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药物,氨基糖苷类的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使用过量时会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5 应激因素
长期处于应激环境中的猪群,其免疫器官发育以及免疫细胞的成熟度等都不如在非应激环境中的猪群,如建在铁路旁边的养猪场,由于噪声的刺激,猪群疫病暴发风险显著升高;猪在注射疫苗时如果出现暴力驱赶,强制性保定猪等行为,免疫后抗体产生的时间明显延长;天气突变时,猪群很容易出现疾病,也使免疫力出现暂时性的下降,病原菌乘机入侵机体导致。临床常见的应激因素有饲养密度过大、饲料变更、噪声应激、断水断料、天气突变、饲养员变更、长途运输、暴力驱赶、注射药物等。应激因素产生的免疫抑制通常为暂时的,一旦应激解除后免疫机能可逐渐恢复。
2 防控措施
要想最大程度降低因免疫抑制造成的损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加强疾病的防控
临床上因疾病原因导致的免疫抑制占绝大多数,尤其是猪圆环病毒2型、蓝耳病毒、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以及副猪嗜血杆菌等感染,临床上一定要加强该类疾病的免疫,针对性采取措施。禁止从疫区引猪,引入的猪需要至少隔离最长潜伏期,确定安全后再进行混群,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对全场进行严格消毒。规模化猪场需要做好生物安全建设,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疫病防控知识培训,将疾病发生率降至最低。
2.2 把好饲料关
饲料要确保营养均衡,猪料中要有充足的氨基酸、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保证猪群合理营养补给,霉变、过期和变质的饲料禁止饲喂。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猪群可以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增强免疫功能的添加剂,如黄芪多糖粉、香菇多糖粉等。夏季饲料容易发霉,有些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明显的霉菌斑,但在检测时都能发现霉菌毒素超标,尤其是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仓库内存放的饲料,很容易发生霉变。建议夏季在饲料中额外再加入抗霉菌药来降低霉变饲料带来的风险,常用的抗霉菌添加剂有蒙脱石、葡萄糖氧化酶、酵母细胞壁多糖、丙酸钙等。
2.3 合理使用兽药
兽药要在执业兽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尤其是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氢化可的松、盐酸泼尼松龙、乙酰水杨酸、氨基比林、氟尼辛葡甲胺、對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守使用剂量和疗程。抗生素使用时也要避免滥用,2种以上药物配伍时要讲究科学,长期使用劣质的抗生素很容易导致免疫抑制。最好先对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有条件的可以药敏试验为依据,选择敏感度高的抗生素进行有效的治疗。采购兽药时一定要选择有批准文号和二维码追溯标识的国标药物,禁止使用有违禁成分的不良厂家生产的兽药。
2.4 提高猪场管理水平
严格控制饲养密度,饲料变更不要过于突然,至少有3~4 d的过渡期,逐渐提高新料比例,降低老料比例。减少环境中的噪声对猪群的影响,做好硬件设施储备,防止出现断水断电等情况,天气突变前应做准备工作,气温骤降时做好猪舍保温,气温突然上升时应注意舍内降温,长途运输前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或大剂量的维生素C,以抵抗运输带来的应激。有转群、阉割、接种、注射等操作时也应提前做好应激预防工作,操作过程尽量动作温柔。平常注意舍内通风换气,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确保舍内干燥卫生,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适宜生长环境。
3 讨论
除了上述之外,导致猪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因素还有很多,有些还是多种因素叠加累积后形成的,治疗难度更大。在进行该类疾病防控时,一定要科学分析病因,找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本着“养大于防、防大于治”的养殖理念,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从而将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生率降至最低[3]。
参考文献:
[1] 万遂如.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J].养猪,2019(4):89-92.
[2] 郑同剑.引起猪免疫抑制疾病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19(9):41-42.
[3] 赵艳艳.猪免疫抑制综合征病因诊断及其防控[J].中国畜禽种业,2019(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