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刘慈欣所做的科幻小说《三体Ⅲ·死神永生》 通过女主人公程心的视角描绘了太阳系人类命运的最终走向。新的救世主程心的出现反而将人类的命运彻底终结在太阳系,这一角色和情节的设置正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思考。从程心的角色设定和情节的细节之处可以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个看似完美实则精神“不健全”的女主人公。因此赋予生命和带来死亡的可能性同时出现在女主人公身上,既对立又统一。作者通过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表达了对“生命的意义”的不同看法,人类的伟大与渺小辩证统一地存在于冷酷的宇宙之中。小说最终达成结局“死神永生”,极具颠覆性。作者的内心极具自省意识,越是眼光向外,越是自省向内,二者双重辩证地打造了这部经典科幻之作。
关键词:刘慈欣 《三体Ⅲ·死神永生》 程心的角色设定 生命的意义 辩证观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第二部中的男主人公罗辑带领着人类走向光明的未来,无疑是“大写的人”史诗般的写照。作者高度赞美了人类求生的精神、永不言败的英雄主义。但是第三部的内容却发生极大的转折,新的救世主程心角色的出现反而将人类的命运彻底终结在太阳系,这一角色和情节的设置正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思考。
“依照症候的阅读”是被称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尔都塞提出来的。阿尔都塞认为:“作品内部的作家个人意识对社会意识形态表象时,会不自觉地造成小说内容与作者个人意识形態的内部距离。人们只有依照‘症候去阅读、欣赏,才能真正把握艺术的审美效果。”a我们在分析文学作品的时候,通常会忽略文本内部的矛盾、作者复杂的思想脉络,采取“依照症候的阅读”法可以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离心发现更多作者思考时的张力。笔者从文本中人物形象设置、剧情走向更清晰地挖掘出作者的思想。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的内容,对作者隐藏的意识做出分析,以此了解作者的辩证观。
一、救世主还是终结者
对于程心在书中的位置,陈颀在《文明冲突与文化自觉——〈三体〉的科幻与现实》中提出,程心以末人叙事视角讨论了末人时代的普世道德如何导致地球文明和历史的终结。程心是受到最多非议的主人公角色。小说以她的视角来展现,程心在小说中两度站在“上帝”的位置,可以挽救全人类的生命。在小说中,程心是公众推举的执剑人,也是人人信仰的救世主。但是这与作者内心的想法与立场构成了张力与矛盾。小说中程心从一个救世主成为人类的终结者,赋予生命和带来死亡的可能性同时出现在女主人公身上。这一转变其实有迹可循,作者的思考也藏在小说的细节里。
作者塑造了一个表象看起来完美,深层次的精神却不“健全”的救世主。小说中程心的初始设定是一个完美女性,无论外在的美貌还是内在的智慧头脑,无论是善良温柔的讨喜性格还是对全体人类赋予的母爱,几乎满足了世人对女性所有完美的想象。这一形象随着文本各处的细节逐渐立体起来,只有将这些细节进行整合,才能真正地勾勒出程心的立体形象,了解作者的辩证观和思考。笔者通过分析程心的整体形象来探究程心角色的秘密。
比起初代执剑人罗辑来说,程心是一个形象与之完全相反的、一个看似完美的人。程心的形象之美好,与最后带给人类的结局之壮烈形成了不可思议的反差。在许多读者看来,程心就是导致人类文明毁灭的罪魁祸首。
笔者认为程心的角色设定有其深意。作者没有将一个成熟的、优秀的女博士直接突兀地介绍给读者,而是由一个深爱着她的男人云天明在即将死去之前的回忆带出,这就把大学时期善良美丽的程心带到读者面前。之后程心在工作的阶梯计划中大放异彩,遵循行星防御理事会战略情报局局长维德所说的话:“前进!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b此时的程心留给读者的印象是一个聪颖的、进取的女孩。
但是当知道云天明是怀着爱意送给她一颗星星的人而她则回报以残忍的阶梯计划,即摘取云天明的脑子送到敌人(三体人)的心脏,云天明可能生死未卜的时候,她遭遇了第一次崩溃。随着程心冬眠在威慑纪元醒来发现云天明所送的那颗星星上面的生机使她获得了竞选执剑人的资格,因此她带着爱竞选执剑人,无奈自己的威慑度实在太低,导致威慑失败。她甘愿同人们一起做难民受苦,并且因为太过于痛苦而失明了。后来广播纪元开始后,程心因为“大写的人”c而受到鼓舞,同意了昔日的上司维德研究光速飞船,为人类开辟一条生路。在人类生命即将遭到战争威胁面前又放弃了,维德因为此事被判处死刑,在万分之一秒被汽化。当程心在末日打击到来前醒来得知光速飞船的研发可以拯救全人类的生命而时间已经来不及时,她陷入自责的痛苦已经是死后的麻木。作者故意要将她推上仅次于上帝的位置。原因何在?笔者细致阅读文本之后,发现程心的角色并不是原初给人的那种印象,反而是一个精神“不健全”的人。
书中塑造的程心的形象不是平面化的。作者有意将程心放在了一个从小沐浴在母爱的阳光中,但是在只有母爱的环境下长大。因此她“甚至怀疑父爱会不会有些多余”d。但是随着程心长大,她的母亲为程心找了一个也很爱她的父亲。“程心感到这个小世界已经很完整了,再来一个人真的多余了,所以爸爸妈妈没有再要孩子”e。她在冬眠前离开父母,却没有与父母永远告别。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程心只会享受爱,而不会付出爱,也不懂爱的性格缺陷。在大学,程心对于云天明的感情没有回应,也在于她并不懂付出爱,直到知道是云天明送了她一颗星星,才会在云天明被摘取了大脑之后痛哭崩溃。程心的爱起源是“我被父母、周围的人爱着,因而我去爱”,首先这种爱带着依赖性,有赖于别人先供给的爱作为养分,自己再去输出爱。并且这种爱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因为我被爱所以去爱别人,是先天的自我反应,不曾经过后天的自我思考,并且也是自私自利的。
足以证明,程心去竞选执剑人的原因正是新纪元的人类激起了她的母性,她认为自己要用母爱保护这群人类,这种反应几乎是下意识的,不带有深思熟虑,冲动而不负责任。在小说的末尾,程心去647号宇宙生活,并写下《时间之外的往事》,即她个人所回忆的地球文明史,其中包括了程心个人的自述《责任的阶梯》。其中认为自己依然为责任活着,表达了被迫担起责任痛苦和为自己开脱的意味,深刻体现了程心的心路历程:内心的本我实际是渴求别人的爱,但被超我所体现的道德原则束缚和欺骗,表现出来的自我就是程心自认为自己对新纪元的人有着母性的本能。但是因为执剑人的责任太过沉重,程心逐渐感到内心的痛苦,所以才在《责任的阶梯》里说自己一直被责任所绑架。但是她在当选执剑人之时所想的“是母性本能不是责任”f,这是非常矛盾的。
程心在得知自己可以竞选执剑人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要用爱去保护这些人,这无疑是她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挚爱因她离去的痛苦打击之后情感的转移,即将那些让她感到“负疚的欲望分离出去,并且将它们压抑到无意识里面去”g,如此,程心才能找到自我,或个体认同在社会上的地位。威慑失败后的程心看到三体人占领地球后,人类迁往澳大利亚裸移民,即将被迫进行相互残杀,因此程心竟然心因性失明,之后被公众认为是“爱产生的痛苦甚至使她双目失明”h。即使转移了自己负疚的情感,但是程心依旧经受不住巨大的精神压力,得了心因性失明其实是正常的现象,而公众却看作是因为程心对人类的爱产生的痛苦导致了失明。实则作者是将程心失明的真正原因通过程心的性格彰显出来,程心其实是懦弱的、逃避的。
因此,程心在书中前后所表达的意思和所做的事情看起来是很分裂的。女主人公程心的形象并不扁平,反而是有着深刻的潜意识或者说无意识地在发挥作用。这样的救世主在作者的眼中,是看似完美实则内心有着疾病的不完满人类,不能算是真正的英雄,也无法最终拯救人类。像罗辑、章北海这样的英雄终是不会再有,而像程心这样潜意识追求本我的快乐,肉体的惩罚或精神的压抑只会让她内心安宁,而非像真正的英雄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决断力,那么那些完美的人设又有什么用呢。作者将程心作为第三部的人类终结者,是作者在“世界和中国的双重语境中重振英雄主义的努力”i之后的迷茫与对英雄主义无意识消解的批判,也是作者对文学中女性形象的颠覆尝试和辩证思考。
《三体Ⅲ·死神永生》的主线是以程心的视角描写从危机纪元、威慑纪元、广播纪元到掩体纪元、银河纪元,再到DX3906星系黑域纪元和647号宇宙时间线,程心见证了一个长时段地球文明的历程和宇宙的尽头。这样一个角色不仅仅有人格意义,更多的是时间意义,她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死亡、宇宙的死亡。越是如此,越见人类之渺小。作者正是通过程心的角色带给读者无尽的思考。
二、大写的人还是冷酷的宇宙
在小说里,刘慈欣借助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表达了对“生命的意义”的不同看法,作者也在这些对话中不断推翻重建自己的思考,对于生命意义的讨论正是作者对于小说中人类命运走向何处的纠结。这些对话表达了对大写的人与冷酷的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
作者曾经通过小说中的物理学家杨冬,表达了冷酷的宇宙观。杨冬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被其他高等智慧专门设计出来的,生命是被动且无能为力的。j但是与此同时作者又借另一个技术人员“绿眼镜”之口,反驳了杨冬的话,表达了生命的能动作用。“地球产生了生命,生命也在改变地球,现在的地球环境,其实是两者互相作用的结果”k。生命不只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软软的、稀稀拉拉的、脆弱的东西”l。
作者又借天文学家威纳尔之口认为生命其实不存在毁灭一说,只不过是物质的组合方式发生了改变,物质总量没有变化,“只是物质的组合方式變了变,像一副扑克牌,仅仅重洗而已……”但是又提出生命的可贵性与不可复制性,“可生命是一手同花顺,一洗什么都没了”m。生命对于宇宙来说,意义很小,但也很大。作者既表达了对生命能动性和力量的肯定,又表达了对人类长期处于中心地位而掠夺自然、破坏地球环境的批判思考。虽然生命与时间结合成就了文明,但是从科学的角度看,人类的消失或者地球的毁灭,物质依然守恒,宇宙依然运转。作者心中不同的观点交叉出现,造成了文本中多种立场的思考跃然纸上,同样也带来了文本内部的张力。
作者冷眼旁观新世界在巨大危机之下的反应——新纪元的大众用圣母称呼程心,把对程心的感情纳入日益浓厚的宗教氛围中,建立起来一个新纪元圣母的形象。大众认为人类的命运屡屡奇迹般脱险,是明显的神迹。信徒们都进行了虔诚的大规模祈祷。n而三体人一次又一次地成为人类的救命稻草,人们愿意以各种虔诚的方式得到救赎。o这种功利性的信仰方式,以及高福利社会之下的人们不再依靠家庭和血缘,因此家庭的消失导致了家庭代与代之间亲情和文化传承的断裂。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很大转变,对个体幸福的孜孜以求以及对于整体观念的传承完全丧失。
生命的意义在文中的世界已经变得不重要了,这同时也是作者对于现实问题的延伸思考,作者认为人类的伟大与渺小辩证统一地存在于冷酷的宇宙之中。小说中身处太阳系的人类最终被其他高等文明使用二向箔进行降维打击成为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一结局无疑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的。这样集典雅的冷酷、精致的残忍和唯美的死亡于一身的结局,无疑会引起读者的震惊与思考,科幻文学以一种独特的视角照进现实并引起反思。
三、结语
就像刘慈欣所认为的,科幻文学就是“把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包括最不可能的可能”p。刘慈欣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动人心魄的《三体》,最后一部《死神永生》更是想象力爆棚,给予读者和世人震撼和反思。通过症候阅读法,对作者和文本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尤其是对作者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主张会更加明晰。作者在小说中或隐或现地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不可复制的,但同时人类也是渺小的,在茫茫宇宙中是那么脆弱。只有人类真正学会处于渺小的地位,而不傲慢自以为是,走向联合走向共存才是人类真正成熟的表现。作者的内心极具自省意识,越是眼光向外,越是自省向内,二者双重辩证地打造了这部经典科幻之作。
《三体Ⅲ·死神永生》中的结局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人类的地位在宇宙的发展过程中只是微小的,但是人类现有的科技的发展让人类渐渐忘记了生存的困境。作者在小说中把人的地位重新归于渺小,使人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关系;将眼光看向宇宙,而不是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科幻文学将人的文学重新定义,有其深刻性和反思性。
a 冯宪光:《“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第333页。
bcdefhjklmno刘慈欣:《三体Ⅲ·死神永生》,重庆出版社2010年版,第50页,第342页,第111页,第11页,第111页,第228页,第18页,第18页,第218页,第334页,第227页,第228页。
g 〔英〕特里·伊格尔顿:《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纪念版》,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67页。
i 李广益:《罗辑的决断: 〈三体〉的存在主义意蕴及其文化启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年第12期。
p 刘慈欣:《〈三体〉与中国科幻的世界旅程》,《文艺报》2015年9月25日。
参考文献:
[1] 冯宪光.“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
[2] 刘慈欣.三体Ⅲ·死神永生[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3] 刘慈欣.《三体》与中国科幻的世界旅程[N].文艺报,2015-09-25.
[4] 李广益,陈颀编.《三体》的X 种读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
[5] 李广益.罗辑的决断: 《三体》的存在主义意蕴及其文化启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12).
[6] 特里·伊格尔顿.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纪念版[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作 者: 史俊云,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2018级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