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轩
梨二叉蚜又名梨蚜、梨腻虫、卷叶蚜等,属同翅目蚜科,是梨树的主要害虫。全国各梨区都有分布(图1)。
1危害特点
梨二叉蚜以成蚜、若蚜群集在梨幼芽、嫩叶(图2)、嫩梢上(图3)吸取汁液。早春若虫集中在幼芽上危害。随着梨芽开绽而侵入芽内。梨芽展叶后,则转至嫩梢和嫩叶上危害。在叶片正面刺吸危害后,受害叶片向正面纵向卷曲成筒状(图4),后逐渐皱缩变脆,受害叶不能伸展,严重时容易脱落。受害叶片易招致梨木虱潜入危害。
2形态特征
2.1无翅孤雌胎生蚜
体长约2毫米,宽约1.1毫米,体绿色、暗绿色或黄褐色,常被白色蜡粉,头部额瘤不明显,背中央有1条深绿色纵带,腹管圆柱状,末端收缩。
2.2有翅孤雌胎生蚜
体长1.5毫米,翅展5.0毫米左右,灰绿色,头、胸部黑色,腹部淡色,前翅中脉分二叉,故名“二叉蚜”。
若虫與无翅孤胎生蚜类似,体小,绿色。卵椭圆形,初产淡黄褐色,后变黑色,有光泽。
3发生特点
梨二叉蚜1年发生20代左右,以卵在梨树芽腋内、果台及枝杈的缝隙内越冬。翌年3月梨芽萌动时开始孵化,初孵若虫先在膨大的芽上危害,待展叶后集中到嫩梢叶片上危害,并迅速繁殖,危害加重,使受害叶片向上纵卷成筒状。落花后大量出现卷叶,半月左右开始出现有翅蚜,4月中旬至5旬危害最严重。5月中下旬产生有翅蚜,陆续迁到越夏寄主狗尾草和茅草上危害,6月中下旬梨树上基本绝迹。秋季9—10月,在越夏寄主上产生大量有翅蚜迁回梨树上繁殖危害,并产生性蚜。雌蚜交尾后产卵,以卵越冬。
梨二叉蚜在春季危害较重,秋季危害远轻于春季。
4综合防治
4.1人工防治
从梨二叉蚜危害卷叶初期开始,结合其他农事活动,早期摘除被害卷叶,集中深埋或销毁,消灭卷叶内蚜虫,降低园内虫量。
4.2消灭越冬虫卵
上年秋季蚜虫数量较多的梨园,结合其他害虫防治,在萌芽期喷施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50~70倍液,杀灭越冬虫卵。
4.3生物防治
梨二叉蚜的天敌有食蚜蝇、草蛉、瓢虫及蚜茧蜂等,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4.4药剂防治
在花序分离期至铃铛期和落花后10天是药剂防治的两个关键期,各喷药1次即可,可选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 000~10 000倍液,或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8 000~10 000倍液、10%烟碱乳油800~1 000倍液、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0.8%苦参碱·内酯水剂8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 600~2 0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500~75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35%硫丹乳油1 200~1 5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1 000~2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2 5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水乳剂1 500~2 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4 000~5 000倍液、30%松脂酸钠水乳剂100~3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