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冯梦龙《挂枝儿》和《山歌》的艺术特色

2020-02-04 08:04王敏杰沈心雨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冯梦龙山歌艺术特色

王敏杰 沈心雨

摘 要: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采集编纂了《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两本民歌集,忠实记录了吴地民众的衣食住行和民风民俗,保持了吴歌特有的情调。民歌情感丰富,情景交融,充满浓厚的乡土风情,民歌的语言通俗自然,富有生气,极具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冯梦龙 《挂枝儿》 《山歌》 艺术特色

冯梦龙是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明代末年,明王朝统治逐渐衰败,由于吏治黑暗,导致许多文人入仕无门,转而研究诗词、小说、戏曲、民歌等文学艺术,文人士大夫阶层针对僵化的程朱理学和八股取士提出新思维,追求个性自由,促使民间文学得到发展。冯梦龙自小诵读经史以应科举,然而他的科举道路却不顺利,未能高中举人,只得在家中著书授徒,由于长期接触市民阶层,这为他熟悉民间文学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明代苏州,商业兴盛,城市繁华,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地方文化的发展,民间产生大量时调小曲、民歌,冯梦龙对此产生极大兴趣,他深入民间采集民间口头歌谣,并从事民歌的整理研究工作。他采集编纂了《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两本民歌集,忠实记录山歌,对作品中的吴地方言土语进行注释,并品评作品的思想特色和艺术情趣。

冯梦龙在《叙山歌》中表达了他编辑民歌的宗旨,他在《叙山歌》中写道: “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则以山歌不与诗文争名,故不屑假。”(本文引文见《明清民歌时调集》上册)他认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代有歌谣,编辑民歌就是倡导真情的文学观。《挂枝儿》共十卷,前八卷是情歌,他按照情感发展线路,精心编排,从描写男女两情相悦,表达永结同心的美好愿望,倾诉相思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到谴责埋怨负心人,触景生情倾诉哀怨之情。卷九“谑部”和卷九“杂部”是情歌之外的其他民歌。《山歌》十卷也是按照题材和主题进行分类,卷一到卷九是“吴歌”,卷十是“桐城时兴歌”。其中有爱情题材民歌,也有杂歌和咏物题材的民歌,所录山歌基本是七言四句,也有杂体,十句以上为长歌。

《挂枝儿》和《山歌》两本民歌集保留了民歌的原汁原味,忠实记录了吴地民众的衣食住行和民风民俗,保持了吴歌特有的情调,充满浓厚的乡土风情。

一、情感真挚,情景交融

冯梦龙编纂的民歌注重表现个性,流露真情,充满了对情的追求和对女性的同情。品读歌词,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冯梦龙对真实自然情感的认同和赞赏。

如《挂枝儿》感部七卷的民歌“又”,描写了满地翠绿的芳草、挂满枝头的桃杏、双飞的燕子、盛开的杜鹃花、垂丝的杨柳等景物,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去年的芳草青青满地,去年的桃杏依旧满枝,去年的燕子双双来至。去年的杜鹃花又开了,去年的杨柳又垂丝。怎么去年去的人儿也,音书没半纸。

这首民歌开头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将今年与去年的景色进行对比,细致描繪出一幅生机勃勃景色优美的春景图。接着却发出疑问,思念的人儿离去一年为何杳无音信,表现出思妇孤独的处境,与开头描绘的美景形成强烈反差;物是人非,衬托思妇心中的孤独和悲伤,思妇身处美景之中,却并未感到快乐,无时不想念着情郎,感情真挚。

又如《挂枝儿》感部七卷的“冬”,描写纷飞的雪花、飘落的雨点、肆虐的大风等景物,描绘了冬季夜晚寒冷萧瑟的画面,渲染悲凉的氛围,衬托出思妇内心的孤独寂寞,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三冬天,受不得凄凉况。雪花飘,雨花飘,风儿又狂。夜如年,独自个无人伴。拥炉偏觉冷,对酒反生寒。便有那棉被千重也,可是孤眠人盖得暖。

思妇无人相伴,抱着火炉,喝着酒想要取暖,却感到更加寒冷,因此夜晚变得格外漫长,简直是度日如年。让思妇受不住的不是天气寒冷,而是无人相伴的孤独,即使有千斤重的棉被,也不能让她感到温暖。民歌的景物描写突出环境的严寒,对人物内心的凄凉之感起到了烘托作用。

又如《山歌》五杂歌四句中的“月子弯弯”, 这首民歌中的“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被民间广为传唱。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弯弯的月亮,清冷的月光播散到九州,我们仿佛看到有的人家充满欢声笑语,有的人家笼罩着愁雾。由此联想到九州大地,有多少人家能够享受天伦之乐,夫妻欢聚,又有多少人家四处飘散,对着月亮在发愁。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民歌借月亮这一特征,通过对比描写,渲染了浓浓的思念之情。

二、语言质朴,善用修辞

民歌从民间孕育,民间丰富的生活内容为民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激发着人们旺盛的创作力。民歌的语言通俗、自然、富有生气,极具艺术表现力。

如《挂枝儿》想部三卷的民歌“想嫁”,开篇用直白的口语描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嫁了罢,嫁了罢,怎么不嫁。说许他,定许他,怎能勾见他。秋到冬,冬到春,春又到夏。咬得牙根痛,掐得指尖麻。真不得真来也,假又不得假。

吟诵这首民歌,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踌躇徘徊的女性形象,心神不定,内心想嫁却犹豫不决。“秋到冬,冬到春,春又到夏”,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写女子随着季节的变换内心也在不断变化,语气贯通,环环相扣。“咬得牙根痛,掐得指尖麻”,一个咬,一个“掐”,写出女子内心的焦灼,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真不得真来也,假又不得假”,结句一个“也”字,我们似乎听到思妇在向我们絮叨,表达她内心千回百转的情感。

如《挂枝儿》隙部五卷的民歌“负心”,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俏冤家,我待你是金和玉,你待我好一似土和泥”,将情郎眼中的思妇比作泥土,将思妇眼中的情郎比作金玉,形成强烈的反差,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负心汉的绝情、思妇的真挚情感。

赋比兴是民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或铺陈直叙,直接对事物进行描写,或托物起兴,生动形象。《挂枝儿》和《山歌》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借助千姿百态的各类事物,在表现事物属性的同时,抒发着人物的复杂情感。

《挂枝儿》 感部七卷的民歌有的以季节“春”“秋”“冬”为题,有的以气候“风”“雨”为题,抒情主人公借季节和气候的变换抒发情感。

如“春”这首民歌开篇以一个“孤”字点出歌者孤独的处境,害怕春天到来的心态。

孤人儿最怕是春滋味。桃儿红,柳儿绿,红绿他做甚的。怪东风吹不散人愁气。紫燕双双语,黄鹂对对飞。百鸟的调情也,人还不如你。

民歌借红艳的桃花、翠绿的柳树描绘了处处充满生机的春景,写到紫燕和黄鹂都是成双成对,恩爱调情,与思妇的孤独处境形成对比,反衬思妇的孤独,表达了悲伤落寞之情,与歌者内心之愁绪形成对比,反衬出愁之深之切。

《挂枝儿》咏部八卷的民歌有的以自然景物为题,如“月”,有的以植物花卉为题,如“花”“叶”“荷”等,有的以生活用品为题,如“木梳”“扇子”“镜”等。通过吟咏一个物品的特性,形容男子善变,写扇子的特性是“只道你会偷情,一片热心,谁知你情性儿飘摇不定”。 写镜子的特性是“待把你磨得好,又恐去照别人”,表达出女子细腻的情感。

如 《挂枝儿》 咏部八卷民歌“月”,以“月亮”起兴,将月亮拟人化,写月亮嘲笑思妇,唤起了阅读者无限的想象。

青天上月儿恰似将奴笑。高不高,低不低,正挂在柳枝梢。明不明,暗不暗,故把奴来照。清光你休笑我,且把自己瞧。缺的日子多来也,团圆的日子少。

月亮位于树枝梢,不明不暗的幽光笼罩着思妇,将月亮阴晴圆缺的属性与思妇的境况作比,有一种同病相连的无奈之感。这是思妇对自己的聊以安慰、自我排解,表达出思妇心中期盼团圆、孤独寂寞的心情。

《山歌》卷六咏物四句与《挂枝儿》咏部八卷总体相像,大量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例如将结识私情比作风、骰子、投壶、毡条、网巾圈等。这是思妇的真实感受,形象而具体,写情郎对待情感的随意,与思妇的忠贞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思妇的悲伤和痛苦。

冯梦龙的民歌语言通俗自然,感情真挚,描摹人物心理入木三分,逼真形象。

三、长短句式,韵律和谐

冯梦龙民歌的句式结构精妙,同一首民歌存在不同的句式,或对仗工整,或讲求格律,民歌还巧用叠词、拟声词、衬字,使民歌句式错落有致,变化无穷。

《挂枝儿》想部三卷“又”,这首民歌开篇运用排比的句式,前一句三个字,后一句六个字,长短句错落有致。

风萧萧,一阵阵穿窗牖。雨丝丝,一点点都是愁。淅零零,铁马儿在檐前骤。惨淡淡灯共影,扑簌簌珠泪流。手摸一摸庞儿也,呀,瘦了,怎的瘦得这般样丑。

民歌运用叠词“风萧萧”“雨丝丝”描写风声雨声,运用“淅零零”这一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屋檐下铜片撞击发出的声响;“惨淡淡”写出思妇形单影只,满怀愁绪,泪珠“扑簌簌”地流淌,用手一摸,惊觉自己因忧愁而消瘦憔悴,面容变丑;一声惊叹“呀,瘦了”,细腻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首民歌感情逐渐推进,思妇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实。

冯梦龙的民歌在句中频频使用衬字,也是一大特色。如 《山歌》卷一私情四句的民歌“模拟”,运用衬字,使民歌更富有音韵美。

弗见子情人心里酸,用心模拟一般般。闭子眼睛望空亲个嘴,接连叫句俏心肝。

这首民歌中运用衬字“子”,在句中起着舒缓补充的作用,使词句更加贴近音乐旋律,适于吟诵。在诵读时我们能感悟到痴情女子的娇憨情态,既是真境,亦是妙境。

民歌的末尾两句常常是“……也,……”的句式,上句和下句之间用一个“也”字连接,有种回环曲折之感,使情感显得更加复杂、深沉。

如《挂枝儿》想部三卷民歌《牵挂》的结尾是“牵挂在心头也,放又放不下你”。又如《挂枝儿》想部三卷民歌《自怨》的结尾有“不怨你的薄情也,只怨自己的缘分浅”。“也”字部分的词句慢慢唱来,婉转连绵,细细品味,眼前仿佛出现一個愁苦悲伤的思妇形象,刻画出思妇思而不得却又放不下的纠结心理。

冯梦龙编的民歌保存了大量的吴地方言,有着吴地独特的地域特色,民歌中女孩常称“阿奴奴”,语言表达常用儿化音等,有着独特的音韵美。

如《山歌》卷一私情四句民歌“笑”,如运用吴地方言吟诵,语调平和,语速适中,抑扬顿挫,低吟浅唱,韵味无穷。

东南风起打斜来,好朵鲜花叶上开。后生娘子家没要嘻嘻笑,多少私情笑里来。

这首民歌七言四句,第三句加了衬词,句式长短变化,鲜活生动的语言,读来更有趣味。

又如《山歌》卷一私情四句民歌《睃》,“思量同你好得场騃,弗用媒人弗用财。丝网捉鱼尽在眼上起,千丈绫罗梭里来”。 民歌保留了吴地方言 “不”说为“弗”的习惯,朗读时“弗”比“不”语调更柔和,适合低声吟唱。

冯梦龙的民歌继承《诗经》的“风雅”精神,关注日常生活,注重抒发真情,正如他在《叙山歌》中所言:“书契以来,代有歌谣,太史所陈,并称风雅,尚矣。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冯梦龙关注“民间性情之响”的文学主张,冯梦龙热爱民间文学,崇尚自然,强调真情实感。关德栋在《明清民歌时调集》序中评价他是“在明代热爱民间文学、通俗文学的文人中,工作较早、贡献最大的一位作家”。他对民歌的搜集整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挂枝儿》和《山歌》在明代通俗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 冯梦龙等编.明清民歌时调集(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 周玉波. 冯梦龙辑民歌刍议[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9(1).

[3] 胡单芳.冯梦龙与吴地民俗[J].安徽文学,2014(11).

作 者: 王敏杰,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与文学;沈心雨,苏州市职业大学文秘专业学生。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冯梦龙山歌艺术特色
东周列国志
苗山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
冯梦龙的谜语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国画:唱支山歌
智短汉
不洗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