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灿华
【摘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把课堂教学时间一分为二,把教师的精讲、学生交互学习的时间和形式都作了一个明确的划分。笔者从一次观摩学习活动中,初次接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的运用,从而引发“对分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运用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分课堂;模式思考
“对分课堂”简称PAD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如何结合学科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黄圃镇培红小学与横栏镇第二小学通过《比的意义》这个课例进行了探索研究。本文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精讲留白,不过分
“精讲”是指教师对 “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向学生进行传授的过程。“留白”则建立在“精讲”的基础上,在“精讲”的过程中将部分内容和疑惑留给学生,为学生课后的独立思考、独立做作业做好准备。
莫老师在上《比的意义》一课时,从出示宇航员手拿小国旗的情境图 了解比的意义 认识前项、后项、比值 怎样求整数比的比值,这个讲授过程只用了14分钟。而把含有小数、分数怎样求比值,比与除法以、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内容进行“留白”。
“留白”太少,学生应有的机会被压缩,实践能力和技能提升得不到更好的锻炼;“留白”太多,中等偏下学生的学习负担会加重,导致知识的内化出现问题,适得其反。课堂上的“精讲”与“留白”两个环节,要科学、合理安排。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独学内化,生自主
“精讲”后,大部分学生能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大致掌握,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似懂非懂。这时学生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正好有个独学环节,学生可以把刚才学到的知识进行理解,内部强化成为自已掌握的知识,保证所学知识学生是真学、真懂。
莫老师在上《比的意義》一课时,在完成“精讲”后,接着安排10分钟学生进行独立内化:
1.学生独立探究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4分钟)
2.独立完成学习单二,如下图所示。(6分钟)
独学环节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为下一环节交流讨论做准备。同时,也可以让教师通过课堂学习单的反馈,来进一步提升“精讲”环节的质量。
三、小组交流,亮考帮
正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团队的力量,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对分课堂”中的“亮考帮”正好恰如其分地突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所谓“亮考帮”,就是每个组员要用一句话分享自己在作业中的感悟,称之为“亮闪闪”;自己弄懂而别人可能有困惑的地方,可用问题的形式考考其他人,称之为“考考你”;自己独立作业时没有搞清楚的部分,在讨论时求助他人,称之为“帮帮我”。
莫老师在《比的意义》教学中,采用4人小组讨论(用时约7分钟)。首先,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把自己在学习“比”的知识和完成学习单练习中最有把握的内容展示出来;然后把自己在学习单练习中弄懂了,但觉得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来挑战别人;最后,把自己在独立内化过程中不懂、不会的地方,在讨论时求助别人。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们展示出真实、自然、自信的良好学习品质,这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衷,要坚持通过小组交流,把“亮、考、帮”环节贯穿于课堂,实现真正的生生互动。
四、师生交流,提素养
“对分课堂”讨论交流有两种形式:一是当堂讨论,二是隔堂讨论。不管是当堂讨论,还是隔堂讨论,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准备和堂上的调控。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并为在发言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和鼓励。莫老师在这节课上采用了当堂讨论,先安排了2个小组进行汇报讨论的成果;接着让班上其它组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最后教师根据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了综合的评价。莫老师的这个安排,既肯定了学生,又解答了疑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分课堂”保留了传统教学智慧,使讲授法与讨论法两者长短互补。形成师生“对分”课堂的格局,既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学习,又能让教师针对授课的核心内容进行精讲。教师不再只注重结果,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讨论情况、作业完成等情况。笔者虽然对“对分课堂”的技巧未完全掌握,但是已经感觉学生的参与度、主动性有很大的提升,课堂氛围和师生交互空前融洽。同时,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进行分层教学,关注到所有的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体的价值,学会团队合作,树立语言表达的自信心,由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批判精神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05).
[2]孙抒文.“对分”实践谋自由 差异教学得平等——对分课堂在初中数学的初体验[J].数学教学通讯,2019(06).
[3]许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探索,2018(08).
[4]李海权,李春霞.从茶文化看对合裸堂在毅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