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20-02-04 08:03何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栓血流

何野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发病率较高,其中ST段抬高型病情较为危重,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预后并发症较多,患者预后质量不佳,患者发病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破裂,增加了血小板活性,并激活凝血机制,导致血栓形成,对冠状动脉造成阻塞,因此,临床治疗应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心肌再灌注[1]。目前临床主要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但术后受支架植入等因素影响,动脉内血栓会发生移动,甚至破碎,导致其流向血管远端,存在潜在风险,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主张进行有效的抽吸操作,增加动脉内血流,保证治疗效果[2,3]。本文分析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9年8月凌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64.23±5.75)岁;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3~26 h,平均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14.63±4.21)h。试验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3.82±5.61)岁;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3~25 h,平均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14.03±3.68)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心电图两个相邻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 mV;②胸壁导联ST段抬高>0.2 mV;③心肌酶水平高于2倍正常值,且持续时间>30 min。上述3项满足任意2项即可确诊[4]。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者;②胸痛情况持续时间<12 h患者;③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

1.3.2 排除标准 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患者;②预期生存期<6个月患者;③心源性休克患者;④接受过溶栓治疗患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6 h咀嚼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 mg,配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6125 U。对照组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确定右侧桡动脉,穿刺置管,沿着鞘管送入造影导管,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操作,确定梗死动脉,根据造影结果进行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术后病变残余狭窄程度<30%、无冠状动脉夹层或者穿孔情况提示操作成功。试验组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血栓抽吸治疗,先行血栓抽吸治疗,使用6F Export血栓抽吸导管,由美国美敦力公司提供,取0.014英寸导丝,引导其通过病变位置,再将血栓抽吸管沿着导丝置入病变位置近端,通过病变位置前即开始抽吸,抽吸导管来回经由病变位置,将病变位置血液和残余组织彻底吸出;随后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操作同对照组。

1.5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和心电图结果,包括TIMI血流等级3级、慢血流/无血流、ST段回落(回落幅度≥70%);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水平,于术前和术后4周检测患者的LVEF水平;③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患者治疗后2个月内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和心电图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等级3级占比、慢血流/无血流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T段回落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和心电图结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3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情危重,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冠状动脉供血急剧下降甚至中断,导致心肌急性、持久缺血,引发心肌坏死,死亡率较高,目前临床治疗以疏通血管、实现心肌再灌注为主,其中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广泛,但术后存在潜在血栓移动、破裂风险,因此临床注重血栓清除工作,血栓抽吸装置应用价值较高[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等级3级占比、慢血流/无血流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T段回落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分析如下:既往临床经验和研究证实[7-11],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存在血栓碎块向冠状动脉远端移动情况,阻塞血管,导致慢血流情况,甚至出现无血流问题,尤其对于血栓负荷重的罪犯血管,上述情况较为严重,会影响ST段回落,治疗效果欠佳,在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视心肌灌注的改善,促进缺血心肌血液灌注,改善心肌功能,进一步缩小梗死面积,因此有效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意义重大,血栓抽吸可直接将血栓、残留斑块清除,从而减轻心肌缺血情况,更利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发挥效果,二者联合应用可更好地清除病灶,提高心肌再灌注效率和质量[12-14]。

综上所述,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血栓抽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值得借鉴。但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恢复时间较长,研究时应注重长期随访,以此评估远期疗效,本次研究此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血栓血流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