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分银行为依托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2020-02-03 09:36方悦昕陈继理卢红
价值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社区教育

方悦昕 陈继理 卢红

摘要: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学分银行建设已成为终身学习体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学分银行体系建设具备全局性、权威性和统筹性特点,对加强社区教育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成果管理和资源管理有技术的政策上的优势,把学分银行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指导社区教育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banks has become a hotspot i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bank syste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thority and overall planning. The credit bank system has technical advantages in strengthening community education process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results management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use credit banks as a third-party evaluation agency to guide community education management.

关键词:学分银行;社区教育;数据溯源;公信度

Key words: credit bank;community education;data traceability;public trust

中图分类号:G7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02-0038-03

0  引言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努力追求的目标。在实际运行中的社区教育和各类非学历培训在项目管理、教学管理和成果认定方面却存在着制度性或者体制性的发展“瓶颈”,各类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专项资金在使用中缺乏政策保障,很多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项目的开展过程没有数据支持,或者因为数据不严谨而缺失管理效果。目前的社区教育管理存在缺乏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绩效机制和成熟信息化系统支撑等难题,正阻碍着社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社区教育管理角度看,一个成熟的系统应该能实时反应学员参加学习的时间点、学习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学习项目开展的频次与参与人数、老师授课的频次与受益学生数量、教育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多个维度信息,需要制定适合成人学习特征的科学、有效的认证体系。而“学分银行”体系的建设,能较好地满足各类社区教育管理的需要, 其非学历教育和成果转换的理念符合社区教育的特点,能从大数据管理的角度切入社区教育管理,是社区教育实现科学、和谐、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社区教育管理困境

1.1 机制体制缺失

社区教育的发展如果没有体制机制的保障将不能很好地运行,机制体制的建设离不开立法的支持,目前大部分区域开展社区教育都缺乏法律和机制保障,因而发展缓慢,甚至有些基层办学单位采用消极方式对待社区教育工作,认为社区教育是可有可无的。

1.2 经费来源和使用管理不到位

1.2.1 经费配置不到位

2010年8月25日,教育部就出臺《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中规定区(县、市)财政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2元标准设立社区教育专项培训经费,并落实到位;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本项规定执行并不到位,仍然有很多县市未按这一标准配套相应资金,同时区域发展也很不匀衡

1.2.2 经费使用中的具体问题

①社区教育班主任及教师津贴标准混乱,做得好的学校将社区教育班主任及教师津贴纳入绩效工资和教学业绩考核体系,部分的学校采用业绩奖励或外聘人员劳务等形式列支,仍有大部分学校没有定义社区(老年)教育班主任这一角色,也没有配套任何激励措施,造成项目设计、招生组班环节、信息采集和录入与教学管理等工作无法开展有效管理。

②社区教育课时费支出的标准混乱,缺乏科学规范参考,从事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劳动与收入不匹配。

③专项经费被挪作它用,或只有少部分被用于教育教学环节,没有源头活水,实际工作难以开展。

1.3 数据溯源不清,学员身份信息收集困难

社区教育的开展需要数据体现,目前社区教育数据统计的口径及报送部门繁多,有教育局、民政局、老龄委、人力社保中心等,每个从事社区教育的基层部门在年终往往要疲于应付各种数据上报,存在数据重复填报、多头填报、数据造假等现象,造成数据溯源不清,影响社区教育成果评判。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大部分社区群众特别是老年人不愿提供身份信息或提供的身份信息存在错误,造成学员身份信息收集困难,也成为数据录入工作的严重障碍。

1.4 场地、设备等社会资源管理缺失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74号)文件中指出要鼓励各类公共设施、各类文化教育基地、社会力量,场所在闲置时间,以低价租赁甚至免费的方式提供给社会力量举办社区教育。但在现实中没有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管理的手段,从事社区教育的工作者及学员都不知道哪些资源能够用于社区教育,哪些资源是免费的,哪些是需要收费的,收费标准是什么,怎么才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1.5 项目与师资缺乏统筹

目前普遍缺乏优质社区教育项目,开设的教育项目对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不足,优秀项目、优秀师资区域共享率低,缺乏统筹。

2  学分银行理念在社区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2.1 学分银行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学分银行是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管理的一种新型手段,它本身不承担学历和资格证书颁发的任务,只是对学分进行管理,借鉴银行的功能,把学习成果当作货币进行存储。学分银行可以沟通和衔接各级各类教育,充当第三方评价者的角色,促进终身教育工作。它使学习形式和对学习成果评价的方式得到改变,有形和无形的学习成果得到认可,使以成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更加客观全面。在传统社区教育角色中,我们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其评价显然有失公允,而把学分银行作为第三方评价的引入,使双方分立,各司其职,让评价结果客观、公正,能在社会大众中获得很高的认可度。[1]

2.2 学分银行可以实现多元主体的信息共享互通

在以往的管理过程中,数据分析更多的是一种事后的解释或对未来的预测。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成为动态监测、实时决策的手段,几乎所有的管理过程都可数据化。[2]把教育成果纳入学分银行统一管理,以学习银行为依托进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可以充分吸纳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教育,协同治理同样要求多元主体的信息共享互通。

2.3 学分银行顺应教育开放的发展趋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建立“学分银行”机制作为促进我国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出要加强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形成继续教育学分认证、累积与转换机制,为学习者提供多次选择学习的机会,以满足个人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多样化学习需求。[3]学分银行作为一个国家层面推进的教育成果检测和评价机制,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威性和客观性,以学分银行数据为依托开展社区教育管理可以清理社区教育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顺应教育开放的发展趋势。

3  通过学分银行消除社区教育管理困境的途径

3.1 终身教育立法

纵观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但凡采用了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都通过立法来推进学分银行的建设,即通过国家权利机构出台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度对学分银行的运行和管理进行规范,以使其认证成果具有法律效力。[4]从学分银行层面推进终身教育立法,以《学分认定条例》及具体的实施细则指导终身教育是一条切实可以的路径,学分认定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公正性如得以保证则终身教育立法难题便迎刃而解。

3.2 利用银行体制破解社区教育经费困境

学分银行的发展将会要求各类非学历教育成果纳入统一管理,而其“银行”特性会从根本性层面解决数据准确度问题,在此基础上各地的社区教育经费拨付便可有权威依据。通过“银行”这一专有属性,将学分与资金挂钩,定义哪些社区教育项目可以获得专项经费支撑,专项经费的开支渠道有哪些,种类支出的标准等等,通过规范社区教育资金的来源的支出,从而在根本上保证社区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可以更好的推进优质社区教育项目发展。

3.3 确定唯一的数据统计口径,简化基本数据采集

3.3.1 学分银行应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面对各类统计乱象和部分地方数据造假的问题,学分银行可以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这是从“学分银行”这一概念提出之日起就被赋予的神圣使命。数据是立法的依据,学分银行重点工作就是做好数据溯源,以此做好各类工作的判断标准,如果存在一条学习数据可以多次录入系统的可能或者造假数据也能轻易录入学分银行系统,则学分银行便失去存在的价值。从当下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发展视角讨论學分银行的发展,其应结合“学信网”所具备的权威,面向所有学历及非学历教育对象,作为各类学习成果统计的唯一入口,同时学分银行还应结合全国公安人口信息平台,对学习者的身份认证做好充分对接。

3.3.2 用高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在对应基层办学点的日常教学工作上,学分银行可以学员信息采集方面简化基层工作,用户身份信息一次采集,终身有用,不需要每次学习都采集学员身份等信息。此外学习银行的发展应结合人脸识别,指纹识别、NFC(非接触式射频识别)、二维码扫描等先进技术对学习者进行身份识别及信息采集,自动完成数据采集的终端工作,将工作人员从原始、低效、繁重且易参假的手工录入工作中解放出来。社区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信息采集、录入与汇总交由学分银行来完成,可以从根本上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3.4 通过学分银行有效统筹场地、师资、项目等社区教育资源

教育评价是伴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产生而存在的, 是对实际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衡量。[5]在社区教育管理中引入学分银行这一第三方评价机构具有现实意义,针对社区教育及学分银行的现状,通过对学分银行教学服务平台进行功能分析和提升,避免学员信息进行多次录入,实现学员的信息高效利用,重构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资源库、项目库、教师信息库和管理员信息库建设思路,各类资源便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和质量提升。

通过学分银行实时统计数据可以对场地利用率、教师授课规模、项目受众规模、社会治理贡献及群众欢迎度等角度做出科学评判标准,以数据为依托,加强优秀项目及优秀师资的区域共享。

3.5 依托学分银行权威建立社区教育准入制度和教师成长通道

社区教育专职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和社区教育教师缺乏职称成长通道一直以来是困扰社区教育发展的难题,学分银行因其具备更高的权威和视角,并有坚实的教学数据做支撑,可以为该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以“银行”运作的标准定义社区教育专职人员必备的素质,建立准入门槛,对教师资格的认定、聘任、培训、考核、奖惩等制定第三方评价标准,可以避免社区教育本身在评判标准下的不公平,对社区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促使社区教育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4  总结

结合学分银行系统定位思考,社区(老年)教育过程管理规划和设计,是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从机制设计理论的视野进行学分银行和社区(老年)教育管理模式研究,从数据公信度及可靠性为切入口探索解决社区教育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资源配置不充足、配置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可以让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得到更科学和权威的数据技术支持,教育成果能得到更科学的评价和管理。根据我国的国情,应该选择以资格框架为引领的制度模式和“框架+标准”的技术路径,并且要在国家层面进行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架构设计。[6]

社区教育施行“学分银行”制度是由社区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自主性、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补充性、复杂性等特点决定的,它的有效实施,将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社区,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有利于改进教育服务,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社区,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有利于改进教育服务,让教育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7]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学分银行建设已成为终身学习体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以学分银行系统为依托的数据价值体系建设具备全局性和统筹性,是加强社区教育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成果管理和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体现社区教育价值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学分银行与社区教育体制建设,在于充分调动社会的共同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汇聚县域内社区教育“一盘棋”的協同发展理念,通过顶层设计和合理布局,形成政府推动、社会联合的保障机制和教育合力,从而使现有的各类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力量有机整合[8]。从管理模式上看,社区教育中的数据采集录入、统计分析、政策体制建设等功能可以转移到学分银行平台中,依托其大数据理念完成各类数据处理任务,而社区教育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应放在项目开发,资源建设,教师队伍及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等环节,不能过分强调社区教育自身的数据统计功能。

参考文献:

[1][5]杨兰.构建学分银行公信力的探讨[J].成人教育,2018,38(08):14-17.

[2]周晶晶,孙耀庭,慈龙玉.区域学分银行建设的困境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05):55-60.

[3]刘素娟.机制设计理论视野下的“学分银行”机制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4,07(34):71-75.

[4]黄欣,赵华.学分银行立法:基于国际经验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3(5):38-44.

[6]鄢小平.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架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01):30-38.

[7]陈东勤.“学分银行”制度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成人教育,2016,36(05):5-7.

[8]方素文.学分银行服务于农村社区教育的逻辑起点与路径探究——兼及农村社区教育学分的分类与应用途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8,33(06):101-110.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社区教育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大连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