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裕亭,中国作协会员。著有长篇盐河系列小说三部。其中,《盐河人家》获连云港市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看座》获“中骏杯”《小说选刊》双年奖、第16届中国微型小说一等奖、入围“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风吹乡间路》获“花果山”文学奖;《忙年》年获“冰心图书”奖;连续六届获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偷盐》入选2005年中国小说排行榜。结集出版了《盐河旧事》20余部作品集。
小城的西门到盐河口码头,还有一段距离。
每天清晨,鹽河里还是满天星斗呢,盐河北岸的菜农,便挑着菜担子、挽着果篮子,或是推着装满青菜、南瓜、小猪崽儿的独轮车,打盐河口的渡船上下来,一路“踢踏踢踏”的脚步声,伴着“吱呀吱呀”的车轮声,来到小城西门口。
挑担的,篮子里装着鸡蛋、鲜果的,直接就奔城内的菜市场去兜售了。而那些夫妻结伴,或父子推车而来的菜农,他们在西门口停车歇脚时,就有菜贩子围上来,以低出城内市场的价格,把他们车上的蔬菜买走。
由此,小城西门口,天不亮就热闹起来。
“让开让开,把黄包车的车道让出来!”
这是大梅子驱赶菜农的声音。
那时间,卖菜的和买菜的,都忙忙的,没人搭理她,大梅子就在那儿乱指挥一气。太阳出来以后,此地的蔬菜交易自然就结束了。小城的人管这种叫早市,也叫鬼市。因为,那地方的买卖是在黑夜中进行的。
天亮以后,西门口仍然很热闹。
城里人要到盐河北岸去走亲戚、办事情,或是要到码头上乘船,去更远的地方见个什么人,都要在西门口坐人力车。其间,也不乏有人在城里拉上客人,直接奔着码头去的。那样的时候,车里面一准儿坐着城里大户人家的老爷、太太、大小姐。西门口等车的人,远远地看到有辆黄包车过来了,一齐向其招手,对方就像拉着皇亲国戚似的,睬都不睬你的。
“呸!”
每当那场景被大梅子遇上时,她总是会冲着人家背后吐口水,骂人家:“个鬼样子!”
当然,也有车夫把车子停在大梅子跟前的。
但,大梅子并不急着上车就走,她要掀开车帘子,看看车内脏不脏,多数时候,大梅子都会噘着嘴巴缩回来,说:“不能的,斯亮会嫌弃的,连个垫脚的毛毡子都没放。”她向拉车的车夫摆摆手,示意:那车子脏成那样子,她和斯亮是不能坐的。
车夫们都认识大梅子,也知道大梅子过去的一些事情。所以,每当大梅子说“斯亮会嫌弃”时,对方总是会噎她一句:“你别替人家担心啦,斯亮早就坐前面的车子走了!”或者说:“你快回家吃饭吧,一会儿你妈又来找你了!”
搭话的车夫们,相互间捧着烟火,眼睛寻觅着前后想要约车的人,不再去搭理大梅子。
大梅子呢,受到人家的奚落后,一面到城墙根去找砖块、土坷垃,假假地要去打人家;一面歪着脑袋,装出十分羞涩的样子,不让人家说出她与斯亮的事。
斯亮是杨家的三公子。
好多年前,大梅子在西门口与斯亮有过一别。
那天早晨,斯亮是坐在黄包车内与大梅子挥手道别的,还是头一天晚上,两个年轻人相约在西门口那儿一同等黄包车?已无可考。但,大梅子的家人知道,斯亮到江宁读书后,与大梅子有过一段书信来往。
后来的某一天,大梅子看过斯亮寄来的一封书信后,脸色陡然一沉,随即跑进她自己的小屋,把房门反闩上,哭了。家里人猜到她与斯亮的事情有了变故,相互间打着手语,只想等大梅子哭过了,恼过了,再去宽慰她。
没想到,大梅子在自己的闺房里哭了一天一夜,再打开房门时,她就奔着小城的西门口那儿去了。
刚开始,家里人看大梅子出门时打扮一新,且口口声声说:“斯亮回来了,我要去见斯亮!”还真认为是斯亮要回来呢。
岂料,大梅子跑到西门口那儿去拦黄包车。而且,每拦下一辆黄包车后,她都百般挑剔,不是嫌人家车轴响,就是说人家车篷子旧,要么就是车上的座椅没有靠垫,或者是脚踏上没铺毛毡子,口中还喋喋不休地说:“那样,斯亮是会嫌弃的!”
此时,家里人才知道大梅子疯掉了。
于是,强行把她带回家,先是锁上院门,不让她出来。随后,四处求医,逼她吃了好些药物,病情时好时坏。无奈之下,家里人轮番看护着她,可稍不留神,她就跑到西门口那儿拦车去了。
好在,大梅子每回从家里出来,她都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只是后来她疯得太厉害了,自个儿往脸上擦的胭脂太厚,如同戏剧舞台上的花脸小丑似的,抹两个红脸蛋儿,还认为自己怪俊呢。有坏男人打她的主意,把她哄骗到没有人的地方去解她的腰带。那样的时候,大梅子总是很害羞的样子,告诉人家说:“羞死了,这事情,可千万别让斯亮知道了!”
好像她真是斯亮的妻子呢。
其实,斯亮早就与她断了。
这一年,大梅子天天念叨的斯亮回来了,可人家是一身戎装、挽着一位戴发卡、穿羊皮靴的女人回来的。斯亮在江宁学堂读书期间,直接考到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他此次回乡,已经荣升为陆军少尉。
大梅子的家人知道后,没有带着大梅子去找斯亮讨个什么说法,而是担心大梅子见到斯亮后会受到更大的刺激,当即把大梅子看管起来,丝毫没让大梅子知道斯亮回乡的事。
两年后,即公元一九三八年,斯亮在台儿庄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灵柩送回盐区安葬时,大梅子的家人带着大梅子去现场观看。突然间,大梅子恢复了常态,双膝跪在斯亮的牌位前,号啕大哭起来。
那一刻,乡邻们都说,早知是这样,当初斯亮回乡探亲时,领她来见见斯亮,该多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