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思维教学之路

2020-02-03 06:00欧阳林
江苏教育 2020年94期
关键词:谬误批判性思维

欧阳林

·人物档案·

欧阳林,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语文组组长,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常州市教科院兼职科研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主持的“批判性思维与高中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项目获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语文批判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被评为常州市精品课题;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语文批判性思维课程实施研究”。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学习》《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作文思辨36讲》。

·教育实践·

成长与迷茫

我刚参加工作时,对教学法知道得不多,不受什么束缚,课堂上比较随意。大学时也读了一些书,文艺理论、哲学思想等方面都有涉猎,在课堂上经常能引经据典,给学生们讲一些让他们耳目一新的观点,颇受学生的欢迎。在教学上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常常会跟老教师争论。幸运的是,老教师对我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行为并没有不满,反而乐于跟我争论。这种宽松的环境让我受益匪浅,得以自由发展。

那时,正值世纪之交,社会上兴起一股对语文教育的批判风潮。读了许多批判性的文章,我也开始思考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才更好。随后,新课程改革开始,各种理论纷纷登场,让人应接不暇。不断的学习让我懂得了更多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也在课堂上进行了尝试。但有时按照所谓的原理、方法精心准备的课,学生并不认为好,因为预设性太强;有时放手让学生来讲,反而学生讲出了真实的感受,推动了思维的发展,促进了对文本多元、深层的理解,学生更有收获。

语文的问题,一是应该教什么,二是应该怎么教。随着理论学习的深入和教龄的增长,我对这两个问题反而更加迷茫。

比如写作教学,教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王荣生教授曾指出: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中小学的“作文教学”,既没有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更没有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指导甚多,实际没什么用,有的甚至是违反写作基本准则的应试技术指导,贻害无穷。中学作文教学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教学的随意性很大,教或不教,教什么,基本上取决于任课教师本身的素质,因此教学效果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一路教下来,我觉得自己的语文教学越来越倾向于应付考试。这让我很不满意。

后来,我尝试以作文为切入点,把思维引入语文教学。我花了一番功夫,将辩证思维又学习了一遍,比如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等等。并尝试着按照这些知识点来建构写作教学的知识体系。可是,当把这样的方法教给学生时,学生常常一脸茫然,不知所措。作文是这样写的吗?真的能拆解成这样的思维知识点吗?我自己写文章也不会想到什么对立统一规律、什么联系的观点啊。显然,将这些思维原理生硬地搬到写作教学中是行不通的。

接着我又尝试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来指导写作教学,比如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可是,写作怎么会用到这种严密的逻辑推理呢?再回顾一下语文教学发展的历史,逻辑学在几十年前曾被引入语文课程,但后来还是分离了。这就说明把逻辑思维与语文教学结合早就被证明是失败的。我再这样做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依然没有找到出路。

曙光初现

2012 年7 月,我带校辩论队参加全国首届“东吴杯”辩论赛,在决赛中输给了上海的辩论队。这场比赛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学生缺少思维的方法。后来我又带队参加“精英杯”亚洲中学生华语辩论公开赛等。海外参加辩论比赛的经历更让我认识到我们的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欠缺。不是他们不够优秀,而是他们缺少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我们的教学没有教这些东西,所以在辩论场上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与海外顶尖辩论队的学生有不小的差距。

这也让我看到了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经过江南大学吴格明教授和江苏师范大学魏本亚教授的指点,我知道了这种思维不是单纯的辩证思维或者逻辑思维,而是以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为基础的批判性思维。

我开始认识到,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对文本的理解与赏析,存在的问题是思维含量不足,背后的原因是语文知识体系中缺少系统的思维方法和策略,语文教师也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和训练。比如,语文教师都会评判学生的作文,可以指出作文的问题是逻辑不清、思维混乱,认识问题片面狭隘、观点肤浅,等等。但是怎样解决上述问题,常常拿不出有效的办法,似乎告诉学生逻辑不清、思维混乱,学生自己就能解决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并不是天生就会思考,他们知道了问题,并不能自动形成逻辑清楚、思维深刻的思维能力。

叶黎明博士在《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一书中指出:“谈论证,只讲具体层面的论证技巧,而忽视了更高层面的逻辑思维方式——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这也是导致学生所写的议论文普遍缺乏逻辑力量并且倾向于散文化的重要原因。”

我们常说学生不会思考,实际是教师在教学中很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并不是因为教师不想教,而是因为语文课程内容中只有对思维笼统的要求,缺少具体的思维策略与方法。教师对科学的思维方法自然也是研究太少,知道太少。

探索实践

语文教学应该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那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什么?我开始了批判性思维与语文教学融合的研究,渐渐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摸索运用

这一时期我开始学习批判性思维原理,并尝试在教学中运用。

罗伯特·恩尼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合理”,意思是思维符合人们的正常认知和逻辑准则。那么,要明白什么是合理,就需要明白基本的逻辑准则。“反思”,是指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思考的再思考,破除已有观点,找到不同,打破自己的狭隘性,形成新的认识。因此,批判性思维是依靠自己理性的思考,为自己选择值得相信的信念和行动。

我首先在论述类文本教学中发现了文章的论证符合逻辑原则。

溯因推理是指在现象与预期不符或感觉有矛盾时(如出现新现象、异常现象),要形成假设,进而用这个假设解释这些现象。《五人墓碑记》恰好就是溯因推理法典型案例。

课文的第二段陈述了一个现象,即五人死后到修墓埋葬的11 个月中,富贵和得志之人死后“湮没不足道”的已经很多了,平民百姓死后默默无闻的更多,而只有这五个人名声显赫,仍被人们所纪念和传颂。为什么会这样呢?

文章叙述了五人死难的经过后,在第五段写:在大阉之乱中,缙绅易志,而五人虽为平民百姓,却被大义所激励,为国家平定大阉之乱立下功劳。这里实际是提出了五人名声显赫的一种假设(原因):为义而死,利于国家。下面便用假设去解释“皦皦”这个现象。所谓解释现象,就是阐述假设和现象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作者在第六段写道:“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接着作者用假设法,推断另一种死法(自然老死)的结果,两相比较,论证了五人为义而死和“皦皦”之间必然的因果关系。

至此,作者亮出观点:“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也就是说死生的重大意义在于为正义而献身,对国家有重大作用。

阶段二:总结提炼

在多年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将零散的教学思考进行了整理,形成一个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系列,并出版了专著《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学习》(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年出版)。该系列包括以下十个专题:(1)什么是批判性思维;(2)概念辨析;(3)归纳推理;(4)演绎推理(包括直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5)因果推理;(6)类比推理;(7)隐含的前提;(8)溯因推理;(9)图尔明论证模型;(10)反驳与立论。

过去的语文教学并不教这些,讲论述文阅读和议论文写作时,讲的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讲论证方法一般是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这些知识只是写作的陈述性知识,告诉我们议论文的写作特征,没有讲应该如何分析论证(推理),如何得出结论,因此这种写作教学是低效的。

但是真实的写作往往不是只有完整的某一种推理法,演绎推理常常是省略的形式,常常是多种推理方法综合运用。所以只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依然不能满足教学和写作的真实需要。我们还要学习批判性思维的知识,懂得寻找隐含的假设,知道有哪些逻辑谬误,如何进行合理的推理,如何确认材料的真实性,如何确定合理的方案或观点,等等。

因此,每个专题中都应包含相应的逻辑谬误的分析,比如滑坡谬误、从众的谬误、诉诸权威的谬误、“稻草人”谬误、以偏概全谬误、非此即彼谬误、强加因果谬误等等。

阶段三:深化融合

这一阶段,我开始系统地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阅读与写作教学中。

在阅读教学上,一是从原来的论述类文本拓展到小说、散文、古诗词的教学。阅读教学不再只是理解与赏析,而是多了思辨。传统阅读教学很多认知停留在个案的、经验的、常识的、本能的层面,缺少分析与论证、辩驳与评估,看起来有理,但实际上可能经不起推敲。批判性思维指导下的思辨阅读有利于让学生拓展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养成探究意识,习得思维的策略。二是明确了从起点、过程、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批判性阅读教学的策略。阅读的起点是发现问题,形成冲突;展开的过程是分析与论证、辩驳与评估;阅读的结果是从理解走向认知结构与思维策略的建构。思辨性阅读,既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与赏析,也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策略实现有效建构。

在写作教学方面,我开始系统地将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策略与写作实践相结合,建构读写训练体系。一是通过小故事、小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思维的方法;二是通过分析名家文章,带领学生习得名家架构文章的思维策略。写作教学不再只是空洞地告诉学生要观点鲜明准确、论据充实,而是教学生怎么去思考,怎么去论证,怎么有效地反驳,等等。系统地将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方法与写作教学相融合,突破了议论文三要素的知识框架,从思维的角度建构了议论文写作的知识体系,改变了过去以直觉思维、感性思维为主的写作方式,以及以文体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写作教学方式。

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提炼,2019 年我出版了专著《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作文思辨36讲》。

回顾与展望

从教以来,我学习过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如果缺少思考和辨别的能力,自己的大脑就可能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而运用批判性思维思考,可以更好地将各种理论整合,为我所用。这不是对其他思维方式的否定,而是将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形态进行有效整合,融会贯通,从而灵活、深入地运用于教学。

对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融合与实践的过程,让我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让我在迷雾中辨清了方向,从感性、肤浅走向了理性与深刻。我的学生也受益匪浅。当他们拥有了思维的武器,就知道如何面对现实的问题,知道如何理性地思考、判断与选择。尤其是进入大学后,他们会感觉到思维的方法让他们受益很大,因为更容易有清晰的目标,有更高远的眼光。

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也许会引发一场教学的变革,但并不意味着对原有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否定,只是多了一种教学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语文教学工具性带来的诸多问题;超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精神的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自我发展需要和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猜你喜欢
谬误批判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汉字笔画理论谬误辨正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谬误与真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