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晴
光阴荏苒,2008年撰写“我们一同走过:三十年学校地理课程改革与《地理教育》”, 2010年与前任主编张承胜先生共同撰写“《地理教育》三十年”,还历历在目,而2020年《地理教育》四十周年大庆又即将来临。
回顾四十年来《地理教育》期刊满载着全国一线地理教师的殷切期望和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丰硕成果,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攻坚克难,一路走来,提笔之际脑海中迸发出的题目,便是“信守初心,担当使命”。
1978年,四川省地理学会成立。1979年,四川省地理学会召开第一届学术年会。与会的中学地理教师代表广大地理教育一线的同行,强烈要求创办一份切实为中学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广大一线地理教师成长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地理教育专业期刊。经四川省地理学会报请四川省委宣传部和四川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四川省地理学会地理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师范学院地理系承办的《地理教育》杂志在全国教育复兴的春风里创刊。
四十年来,《地理教育》走过了创刊初期的迷茫和紊乱,经历了地理高考起落演变的困惑与挑战,遭遇了多次因院系调整、体制重组而发生的危机,也克服了长期无专职编辑、人手不足的艰辛与无助,始终信守初心,担当使命,坚定办刊方向,坚守刊名,坚持公益原则,终于持续发展。从办刊初期每期36页的季刊,到1982年起全国公开发行后的双月刊,1999年改版扩版增至每期64页,再到2010年改为月刊。从单色封面,到套色封面,多色套印封面,再到彩色双铜封面,70克胶版纸印刷内文。从栏目无几、不定,到栏目丰富、專题醒目。从四川省内发行,到国内外公开发行。《地理教育》杂志一步步推进,一次次提升,不离不弃,坚守阵地,创造条件,抓住契机,不负广大读者的期许。
四十年来,《地理教育》杂志始终跟进我国地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坚持紧随地理课程改革创新的大方向。20世纪90年代,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多次修改,《地理教育》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大量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伴随新世纪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进程,以及“一标多本”的地理教材编制新格局,《地理教育》荟萃各种新模式、新媒体、新手段,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案例。顺应数字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使用传播平台的习惯变化,以及全球期刊利用新的传播技术、介质和终端扩大影响力,占据竞争制高点的趋势。《地理教育》作为国家学术期刊,已被中国知网等多家数字平台全文收录,并拥有网上评稿、扫码订阅和微信公众号等,在信息时代以崭新的面貌提升为读者服务的质量。
回望《地理教育》四十年经历的风风雨雨,感念一路走来陪伴相随的广大读者和作者群体的有力支持。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来函,一个个充满正能量的鼓励,一条条切实可行的建议,一篇篇探索创新的文章,一项项改革实践的成果,推动着《地理教育》健步前行。回忆《地理教育》创刊十周年,众多专家、学者、前辈、教师纷纷致电发函,激励办刊;创刊二十周年、三十周年,来自两岸四地的学者、同行、读者们发来贺词或深情撰文,期盼自己的期刊《地理教育》更上一层楼。几代编辑人化压力为动力,化风险为机遇,推动《地理教育》一次次改版升级,促进《地理教育》不断提质增效。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基础教育是基础工程的基础。新时代,国家赋予地理教育很高的战略地位,深化地理教育改革创新,建设高素质优秀地理教师队伍,加快推进地理教育现代化,都需要《地理教育》杂志保驾护航,开启地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图景。新时代,《地理教育》杂志将聚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地理高考新方案的实施、地理教学信息化的推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乡村地理教师的培训等关键问题,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展望前程,在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的带动引领下,在广大读者和作者的持续关爱下,《地理教育》当与友刊一道,永守为我国地理教育事业和广大地理教师服务的初心,勇担推动我国地理课程深化改革开放的使命,一路前行,奋勇前进!
(作者系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地理教育》前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