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会均,杨勇
(徐州市中心医院眼科,江苏 徐州 22100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导致眼、肾、心血管等器官组织受到损害,引起相关并发症的微血管病变[1]。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功能异常,眼底的微血管发生病变,进而对患者的视力产生损伤,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致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该病一般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的方法,为了长期稳定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的的眼部健康,提升疗效。将眼科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较为理想,现将我院5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护理情况作如下汇报。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到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的病历号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其中常规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4~72岁,平均(55.46±4.14)岁。实验组男1 4 例,女1 1 例,年龄3 3 ~7 5 岁,平均(56.34±3.5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等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即用药指导、健康教育以及常规护眼等工作内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眼科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为患者介绍专家栏、科室特色等,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增进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对于有紧张焦虑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营造一个较好的护患氛围[2]。②饮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个人口味,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计划,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入。主要以低盐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为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③运动指导护理干预:在治疗期间禁止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其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气功等,严格控制运动量,运动前饮足量水。④眼部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眼底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立即就医。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外出活动时佩戴防护眼镜,注意卫生防护。
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
采用SPSS20.0软件对情况数据进行统计,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给予t检验,数据资料以n(%)表示,给予x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血糖控制效果的比较如表1 所示,①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水平、F P G、2 hPBG差异不明显,P均>0.05;②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视力水平(0.76±0.10)、FPG(6.44±0.63)、2 h PBG(8.23±0.84),明显优于常规组视力水平(0.62±0.08)、FPG(7.33±1.05)、2 hPBG(10.18±1.32),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均<0.05)。
表1 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血糖控制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血糖控制效果比较(±s)
组别 时间 视力水平 FPG 2 hPBG实验组(n=25)12.97±2.04 8.23±0.84常规组(n=25)护理前护理后0.37±0.07 0.76±0.10 8.65±1.21 6.44±0.63护理前护理后0.37±0.06 0.62±0.08 8.63±1.20 7.33±1.05 12.90±1.90 10.18±1.3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病情的恶化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由于该病的病情发展缓慢,治疗周期长,长时间的治疗会对患者的身心受到影响,加上药物的不良反应会使患者的依从性下降,影响病情的痊愈。而整体护理干预以人为本,重视以心理护理干预为主导的护理模式,通过研究发现①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水平、FPG、2 hPBG差异不明显,P均>0.05;②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视力水平(0.76±0.10)、FPG(6.44±0.63)、2 hPBG(8.23±0.84),明显优于常规组视力水平(0.62±0.08)、FPG(7.33±1.05)、2 hPBG(10.18±1.32),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均<0.05)。
综上所诉,整体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建议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