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斌,洪 峰*
(苏州永鼎医院普外科,江苏 苏州 215200)
消化性溃疡穿孔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危急重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等特点,有较高的致死率,手术干预是其首选的处理方式。而腹腔镜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手术快捷、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得到了医师的认可和患者的接纳。本研究对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本组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共46例,按随机原则分成腹腔镜组(23例)以及开腹组(23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25~68岁,平均(37.6±9.1)岁,其中,胃穿孔9例,十二指肠穿孔14例;治疗组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22~65岁,平均(35.5±10.4)岁,其中,胃穿孔11例,十二指肠穿孔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病情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病人平卧位,建立气腹后经脐孔置腹腔镜,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为主副操作孔。探查全腹盆腔及病灶位置,排除癌性病变后将可吸收线放入腹腔,在穿孔处距边缘3 mm处进针,全层间断缝合2~3针,并加以固定。冲洗腹腔后将一枚引流管放置肝下,固定后拔出套管,缝合切口。(2)对照组:患者仰卧位,取腹部正中切口,长约10厘米。逐层切开,钝性分离腹直肌、切开腹直肌后鞘及壁腹膜,护皮进入腹腔。探查腹腔情况及病灶位置,排除癌性病变后用小圆针细丝线,全层修补穿孔处并用大网膜加盖后缝线固定。冲洗腹腔后,在Winslow孔及陶式腔各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引流。术野内仔细止血后,逐层关腹。
监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统计两组患者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比例、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肠粘连、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以x2进行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1)治疗48 h后,两组患者血清WBC均较手术前明显下降,而CRP均较手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腹腔镜组患者术后48 h血清WBC及CRP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见表1。
(2)腹腔镜组患者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比例、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48h后WBC、CRP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48h后WBC、CRP的比较(±s)
注:与手术前比较aP<0.05,与开腹组同期比较bP<0.05
组别 WBC(×109/L) CRP(mg/L)手术前 术后48 h 手术前 术后48 h开腹组(n=23) 18.25±4.51 15.45±3.25a 18.89±2.91 48.55±10.72a腹腔镜组(n=23) 17.94±4.32 12.49±2.98 ab 19.74±3.18 36.21±7.57 ab
表2 两组患者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比例、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单纯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对于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治疗效果不佳,改善预后的关键是及时手术修补穿孔[1]。随着技术的提高和术者经验的积累,腹腔镜手术已逐渐成为可选择性甚至常规施行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腹腔镜手术视野大,探查范围广,不容易误诊、漏诊,并可以诊断不典型溃疡穿孔[2]。(2)手术侵袭小,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有利于者术后恢复,医疗费用相对较低。(3)手术操作方法简单、方便,手术要求相对较低,在基层医院亦可开展;(4)腹腔镜手术的同时可行腹腔冲洗彻底并清除感染灶,降低感染的发生率[3]。(5)患者术后下床活动较早、消化道功能恢复较快、进食早、肺部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4]。
我们在本研究中发现,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修补术治疗组患者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降低,而总有效率提高;自治疗后48 h起,腹腔镜组患者血清WBC及CRP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同时,腹腔镜组患者术后镇痛比例较开腹组低,术后疼痛减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