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锋
(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90)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中高发的鼻黏膜炎性疾病,患者的症状主要为阵发性的喷嚏、鼻塞、鼻痒以及清水样鼻涕等,部分患者还存在嗅觉减退情况。过敏性鼻炎属于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容易诱发其他诸多疾病,甚至导致患者劳动能力的丧失[1]。现阶段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主要采用药物方案治疗,然而目前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在疗效方面差异较大,因此还需探索安全且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以下将探索究针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联合应用药物孟鲁司特与依巴斯汀的治疗有效性。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7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依据用药方案分组,即观察组35例,男/女:18/17;年龄21~74岁,均值为(46.3±1.2)岁;过敏性鼻炎病程2个月~7年,均值(3.2±0.3)年。对照组35例,男/女:19/16;年龄20~76岁,均值为(45.8±1.5)岁;过敏性鼻炎病程1个月~7年,均值(3.4±0.2)年。2组临床资料对比P>0.05。
对照组患者应用药物孟鲁司特进行治疗,10 mg/次,每日口服1次;观察组患者加用药物依巴斯汀进行治疗,10 mg/次,每日服用1次。2组均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
(1)对于2组患者治疗前后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和鼻痒等症状的严重度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度计为1~3分,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为显效:即患者治疗后症状总积分降幅≥66%;有效:即患者的症状总积分降幅达26%~65%;无效:即患者的症状总积分降幅<26%。(2)2组治疗有效患者均于治疗后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的疾病复发率。(3)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各症状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根据症状情况进行症状评分,包括鼻塞、鼻痒、流鼻涕和打喷嚏,依据症状严重程度依次记为0分、1分、2分、3分,症状总评分为0~12分。
涉及数据以SPSS 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以(±s)描述,组间数据t、x2检验,P<0.05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77.14%,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对比[n(%)]
观察组的疾病复发率为3.13%(1/32),对照组为14.81%(4/27),且组间对比P<0.05(x2值=4.193,P值=0.042)。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过敏性鼻炎症状总评分为(10.03±1.15)分,对照组患者为(10.01±1.18)分,且2组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过敏性鼻炎症状总评分为(3.10±0.26)分,对照组患者为(5.26±0.53)分,观察组的过敏性鼻炎症状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症状为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和鼻痒等,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均产生较大影响。患者血清和黏膜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升高诱发超敏反应,并且这也是造成患者症状加重和疾病复发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有研究发现,Th1细胞以及Th2细胞出现的免疫反应失调,导致Th2细胞发生浸润局部粘膜,致使患者血清中性细胞因子指标异常升高,例如比较常见的白介素4(IL-4)以及白介素10(IL-10)等,进而诱发机体的超敏反应。其中Th2细胞所释放的大量细胞因子多为IL-4以及IL-10,能够对Th1细胞增殖形成抑制效果,并且IL-4以及IL-10都为肥大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炎症介质因子的大量释放,使得患者的鼻部黏液分泌亢进,并诱发患者的鼻黏膜水肿等一系列症状。目前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都通过运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治疗,虽可取得疗效然而容易产生耐药性,特别是长时间用药不良反应率较高,因此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在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中应用第一代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等)进行治疗时,可能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在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时可能诱发患者的内分泌紊乱,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第一代抗组胺药物起效缓慢,疗效受到影响。因此还需探索过敏性鼻炎患者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价值。依巴斯汀为新型的临床抗组胺药物,同时也是H1受体拮抗剂,该药物的安全性良好,能够对变态反应介质的释放形成良好抑制效果,因此广泛应用于过敏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如支气管哮喘、结膜炎和荨麻疹等[2]-[3]。该药物用于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抑制细胞因子反应活性,特别是对于组胺释放可形成良好的抑制效果。药物孟鲁司特属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发挥良好的抗炎效果,同时可对嗜酸性粒细胞形成抑制作用进而改善炎症反应。孟鲁司特和依巴斯汀两者联用能够发挥良好协同作用,可快速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同时安全性良好。本次比较结果提示,观察组总体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升,同时随访期间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联合运用依巴斯汀与孟鲁司特可有效提升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联合应用药物孟鲁司特与依巴斯汀,可显著提升疗效并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