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羽
(吉林省通化县人民医院,吉林 通化 134100)
肺心病属临床高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以慢性缺血缺氧为典型表现,其致病机制为肺部胸廓亦或是肺动脉发生慢性病变所致肺循环阻力异常升高,进而引起疾病。慢性肺心病易使机体发生排痰无力和肺部感染,甚至是呼吸衰竭,对患者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形成较大威胁[1]。随临床护理学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护理干预于老年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改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鉴于此,本研究对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治患者实施研究,现作如下报告。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内科就诊的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年龄>60岁),共纳入病例180例。纳入标准:满足《内科学》中关于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确诊标准;患者知情同意,且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肝肾肺器质性病变;罹患精神疾病,如双相情感障碍等;中途因故退出研究。按照分别抽样法分组,可将其划分为常规组(n=90)和观察组(n=90),常规组男女比(50/40);年龄临界值62~84岁,均龄(73.05±5.12)岁;病程1~5年,均程(3.06±1.24)年;观察组男女比(52/38);年龄临界值64~83岁,均龄(73.54±5.22)岁;病程1~6年,均程(3.51±1.23)年。两组一般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入院后,辅以常规组常规教育指导,并以医嘱为主合理用药,在此情况下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①呼吸道护理。咳痰时指导患者有效咳痰,适当将饮水量加大,采取雾化吸入及药物诊疗;密切对呼吸情况加以观察,如果患者的痰液难以排出,需要给患者采用吸痰器进行吸痰。②心理护理。发病后患者内心易萌生诸多负性情绪,主动与患者交谈沟通,就疾病发病机制、护理流程及须知事项加以详细介绍,并阐述既往成功诊疗案例,减轻其焦虑、烦躁等情绪,重建疾病信心。③并发症护理。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并行合理胃肠减压,对局部皮肤采取清洁按摩操作,以免分泌物误吸形成吸入性肺炎;为防治压疮,护理时帮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进行受压位置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尽可能穿棉质衣物,按时清洁皮肤,更换床单与被套,维持身体干燥、清洁。④饮食与用药护理。引导患者进食低盐、维生素含量高及低热食物,同时配以水果和新鲜蔬菜,控制糖类食物摄入量,严禁食用刺激、辛辣及油腻食物,忌烟酒;遵医嘱用药,加大对患者用药后相关反应的监测,以免出现耐药性、真菌感染;禁用强烈镇咳药,以防加剧呼吸道阻塞,特殊情况下可予雾化吸入药,以达到理想化痰功效。⑤运动护理。依据患者长期卧床状况予以运动干预,比如肌肉按摩、关节活动及起坐训练等,以防肌肉痉挛,诱发严重后果。
①护理效果。显效:症状、肺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症状、肺功能较干预前有所好转,但不显著,生活无影响;无效:未达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并发症。包括休克、肺性脑病等。
使用版本为SPSS 23.0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并发症等)用百分比(%)表示,检验用x2,计量资料(心肺功能指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护理效果[n(%)]
观察组并发症率2.22%(2/90)明显低于常规组13.33%(12/90),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7.745,P=0.005)。
肺心病是因支气管-肺组织病变亦或是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压升高而引起的心脏病,多以慢性起病为主。此病若未及时救治可诱发呼吸衰竭,使机体严重缺氧。有资料显示,肺心病并呼吸衰竭预后较差,需早期采取治疗,以免累及生命[3]。近些年,伴随护理学发展,经优化、改进护理方案促使慢性病诊疗效果提高已成为护理工作核心内容。综合护理属全面化、系统化、精细化护理服务之一,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以减轻,树立与疾病斗争的决心,提高治疗依从性;予呼吸道护理,指导患者有效咳痰,保证呼吸道通畅,降低误吸、呛咳发生率;饮食护理能够确保机体正常能量供应,有益于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针对性实施并发症护理,以预见性眼光实施干预,促进机体康复。另外,依据患者恢复状况开展运动训练,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痉挛等症状,为患者疾病转归奠定基础[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总效率、FEV1、LVEF与常规组比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较常规组明显下降P<0.0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改善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具安全、可行性等特点,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5]。
综上,老年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优良,可降低并发症,改善心肺功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