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伦 陈伟辉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慢直播”火了起来。在这个抗“疫”又抗洪的年份,从中央媒体到省市媒体,“慢直播”被运用到新闻报道、热点追踪等媒体融合的实践中。湖北广播电视台官方音频客户端九头鸟FM更是在这其中探索出一条融合的蹊径,也让人观察到“慢直播”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
没有主播、没有剪辑、没有渲染,它是区别于“短视频”的视频新路;没有“欧买噶”、没有“买它买它”、没有对情绪的挑拨与刺激,它是区别于带货直播的另类。
“慢直播”2009年诞生于“慢生活”的挪威,纪念卑尔根铁路诞生100年、壁炉中窜动的火苗、驯鹿的迁徙……这些当地电视台推出的“慢直播”都出人意料创造了高收视率。
2020年,我们将这种“慢直播”变成了“快直播”,对事件快速反应,并延伸为一种长期观察。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1亿网友通过央视频APP给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当“云监工”;7.5亿人次在云端赏武大樱花;9000万人次通过央视频、九头鸟FM等客户端守望武汉长江大桥,倾诉祝福……“慢直播”这个并不新鲜的事物,在2020年的这场疫情中火了起来。
在互联网服务提速降费和5G商用的大背景下,本文重点以全国音频客户端的“异类”——湖北广播电视台官方音频客户端九头鸟FM的实践,探讨“慢直播”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的现实意义。
1.战时状态,“慢直播”打开一扇窗
“封城”后,武汉和湖北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央视频APP对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直播吸引了1亿“云监工”,这给九头鸟FM团队带来启发。如何快速打开一扇窗,让外界了解此时最真实的武汉?他们独辟蹊径,做全国音频客户端中的“逆行者”,首创推出移动端视频产品——武汉地标建筑外景“慢直播”。以湖北广播电视台(集团)分布在两江四地办公区制高点为直播点,直播武展方舱医院、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沙湖公园和长江大桥等地标的实时画面。
央视两大客户端迅即联合湖北广播电视台,实现了以九头鸟FM为总信号源,通过央视频、央视新闻客户端、长江云等渠道分发,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网民24小时不间断了解武汉的重要窗口,疫情期间在线浏览人次突破1亿。
2.航标灯为“眼”,看长江水涨水落
2020年的武汉,抗“疫”又抗洪。
梅雨季追着疫情的脚步提前到来,水位汛情又成为新热点。九头鸟FM随即推出以宣传抗洪、服务长江航道为主题的“长江之眼慢直播”方案,得到长江航道局的大力支持。
九头鸟FM团队在长江武汉至鄂州段航标船上选择2个支点——武汉长江大桥与鄂州观音阁,采用5G移动网络和传播技术,小屏联大屏,为受众呈现全新的“览江”画面,更为英雄的武汉人民迎战洪水以及航道人护佑长江打开一扇新颖、快捷的外宣窗口。
7月5日,“长江之眼慢直播”开播。通过长江云、九头鸟FM、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2个月的累计观看量就突破5000万。网友纷纷留言:“英雄的武汉人民加油”、“洪峰安然过境、武汉平安”、“左汉口右武昌,稳坐灯船看大江。”
3.“瞰直播”,融合发展的品牌和方向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湖北广播电视台(集团)组织了大型融媒体蹲点行动“大山的回答”。
这次蹲点,九头鸟FM首次将“慢直播”运用到扶贫攻坚行动中,成为主题报道的全新探索。在麻城市福田河镇纯阳山村架设直播点,镜头以水车为前景,视角覆盖纯阳山村400亩福菊园和村文化广场。网友们通过慢直播可以看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舞,赏福菊盛开、银装素裹。这个慢直播,是湖北广电不撤退的扶贫宣传队,是不间断宣传大别山脱贫致富的“纪录片”。
战“疫”中发端、抗洪中发展、扶贫中发力。随着“慢直播”产品形成系列并申报注册“九头鸟瞰直播”品牌,九头鸟FM已成为全国音频客户端视频化融合的探路者。
未来,九头鸟FM计划加快建设,争做湖北“慢直播”的排头兵,继续强化长短视频、大屏小屏、线上线下、技术内容、体制机制等要素的“五大融合”,创新表达,讲好故事,推出一批传得开、叫得响、覆盖广的刷屏热转融媒产品。
1.关注现实而又拥有自主诠释的参与感。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人工智能+海量信息+算法推荐,让资讯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信息过载让受众无所适从。而“慢直播”却打开了自我放空、自由发挥、自主诠释的空间,无压力、无灌输、可随时进出、可沟通交流,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成为一个绝佳的交流空间。
疫情期间,网友们给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当“云监工”,给各种设备起外号,比如送灰宗(混凝土搅拌车)、多尔衮(压路机)、大黄(水泥泵车)、小绿(绿色渣土车)等。大家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到事件当中,不论鼓励或者安慰,都部分消解了网友内心的不安情绪。通过这种方式参与两座医院的建设,见证它们的拔地而起,见证中国速度,无疑给疫情中的人们更多的鼓舞和力量。
2.身临其境的在场感。一种是物理上的在场,另一种则是心理上的在场。技术的发展已经让物理上在场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通过视频、VR等技术弥补身体上的不在场,而互动区则给了网友心理在场的空间。
比如疫情期间,通过央视频和九头鸟FM客户端,网友们可以实时观看长江大桥、沙湖公园、洪山广场、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这4个地标的状态。而在留言区,网友纷纷祝福“武汉加油”“一切都会好起来”等等。
2020年梅雨季推出的“长江之眼”系列“慢直播”,以航标灯的第一视角看城市复苏、江水东流,更实时呈现汛情。7月13日在九头鸟FM客户端及头条、抖音同时上线,不到一周时间便吸引近350万人次的观看。网友们纷纷留言“洪峰到哪里了”“武汉加油”……此后,“长江之眼”系列“慢直播”又扩展至鄂州观音阁等地,不到两个月累计观看量即突破5000万。
无论疫情期间还是汛情期间,九头鸟FM“慢直播”都找到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为受众提供了物理和心理上的在场感。
3.随时随地的伴随感。“慢直播”和广播的相通之处就是陪伴与倾诉。“慢直播”的信息没有剪辑,固定时长内的信息量很小,观众不需要时刻关注以避免遗漏信息,因此观看时心理压力不大。这也就给了观众舒缓、放空以及自由沟通的空间。在评论区,大家谈论着和“慢直播”无关的事情,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在这个空间里,你会感觉自己可以与人分享,也有人愿意倾听自己的分享。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这个空间成为了情绪的缓冲区。
目前,央视频、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湖北广电九头鸟FM、长江日报、武汉广电、四川观察等越来越多媒体投入到“慢直播”的实践与探索中来,爆款也越来越多。
能否成为爆款,“热点突破”尤为重要。“慢直播”的架设并不随意,而是紧跟热点事件,把镜头对准“风暴眼”,实现“零时差”直播。而选点、布点上的“独居匠心、不断延展”,则让慢直播形成话题和规模。
1.紧贴热点事件,让平台帮你置顶。7月24日,央视新闻客户端发起《正直播丨中国关闭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当天11点56分,外交部正式发布消息,各大媒体争相推送。12点20分,央视新闻客户端紧追热点,开启了长达7个半小时的“慢直播”。4路镜头对准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在央视新闻客户端,直播浏览量超500万人次,在抖音平台观看量近3000万,创政务类账号单场直播最高观看记录。
2.取好直播标题,让算法帮你推荐。“慢直播”也要成为“标题党”。2020第二轮洪峰过境武汉时,九头鸟FM长江大桥“慢直播”推送标题为“洪峰正在经过武汉长江大桥”,在头条和抖音上的观看量一周就突破350万。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后,武汉的关注热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位,在抖音7月“网红”城市榜中位列榜首。而历来长江流域防汛的重点就是武汉。这个“慢直播”中“武汉”“洪峰”“长江大桥”三个关键词与抖音平台当时主推的内容非常契合,自然就得到更多推荐。
3.精挑直播选点,让粉丝帮你传播。“慢直播”的选点必须满足受众的某种需要,或信息、或美景、或记录、或独特视角,总之必须让人有兴趣观看、讨论、分享。九头鸟FM在这方面就独具匠心。比如报道抗洪,选点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九头鸟FM工程人员既兼顾在汛期展现“阁坚强”迎击洪水的全过程,又全景展示这一700年历史建筑的雄姿。最终以平视和俯视两个视角呈现,吸引了万千网友每天打卡观看、分享。
正是有了独特性,粉丝才主动分享。随着5G、4K、VR等技术的发展,“慢直播”的门槛和成本势必进一步下降。适应受众移动端需求,媒体可探索的“慢直播”应用场景还有很大空间,比如特色美景,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宠物园区,让萌宠疏解现实压力,等等。
“慢直播”未来还有哪些空间?
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慢直播”是传统媒体机构在互联网吸粉最快、成本最低的方式。一方面,它只需要摄像头以及网络、电源的硬件投入即可开播。另一方面,只有传统媒体机构在互联网各平台才有拉流直播的资质。尽管所吸引的流量多为公域流量,但却是未来实现变现的基础。
目前,不少媒体机构都已推出此类产品,比如四川观察推出成都环球中心慢直播、杭州电视台推出京杭大运河慢直播、长江日报推出武汉关慢直播,等等。
随着实践的深入,对“慢直播”的挖潜也将逐渐展开。画面是首当其冲可以进行商务开发的领域,而另一方面,音频直播流的垫入也为“慢直播”的开发提供了另一个通道和可能。
“慢直播”是另辟蹊径的媒体融合。它让更多人体会到,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媒体而言,“快”也许不再是唯一出路。睿智地“慢”下来,不仅能为提升新闻报道“时、度、效”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另一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