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者胡愈之

2020-01-29 05:20
全国新书目 2020年12期
关键词:总署文化部书目

胡愈之(1896—1986),浙江上虞人,著名記者、编辑、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首任署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与中国版本图书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直接推动了中国版本图书馆的前身——出版总署图书馆的成立。

筹划创建出版总署图书馆

胡愈之十分注重发挥图书馆在保存人类优秀科学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他说: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本来收藏古籍抄本是很丰富的,可是一把火给烧光了。我们虽然古有秦始皇焚书坑儒,几千年来战争不断,也毁了不少的书,但留下来的却也不少,这是图书馆的功劳。他把图书版本的保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亲自筹划建立一个专门收藏解放以后出版的新书版本的图书馆——出版总署图书馆。胡愈之强调,版本图书馆要收罗解放后所有的版本,印一本就收藏一本,决不能漏掉。这个图书馆不做图书的流通工作,只负责保存版本。这不仅将来在研究历史时有用,即在现实斗争中也会有用的。

1949年10月24日,出版总署筹备会议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出版总署编制问题,提议图书馆隶属总署办公厅。11月5日,在出版总署第一次署务会议上,决定由编审局金灿然同志前往南京接收原国立编译馆全部藏书。11月11日制定的《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暂行组织条例(草案)》中规定,出版总署办公厅设四处一馆,图书馆负责收集供编译出版参考用的图书,并收藏全国出版物的版本。11月12日,出版总署送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转政务院的《情况报告》中谈到:“图书馆亦尚未成立,现正准备进行各项筹备工作(包括房屋、登记表册、编目制度等),以便有大批书运到时即可正式成立”。在《出版总署一九五零年工作计划》中还特别提到:“在出版总署图书馆中设立版本保藏室”。

除了接收原南京国立编译馆全部藏书之外,1950年1月,出版总署为了“保存书刊版本和进行调查研究”,向全国国营、公私合营、私营出版单位征集建国后印行的初、重版图书及期刊样本。这些版本成了出版总署图书馆的最早馆藏。

1950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29周年纪念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出版总署图书馆正式宣布成立,孙伏园出任馆长。

关心版本和书目工作

1959年,胡愈之任文化部副部长,专管出版工作。他向来重视版本和书目工作,曾对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副局长陈原说,民国时期出的书也不少,不过现在没有一个总书目,好多书就湮没无闻了。在胡愈之的提议下,文化部出版局计划编纂一套1911年至1949年的回溯性国家书目,上接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下连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全国总书目》,以弥补国家书目建设的空白。陈原为此请教了北京图书馆副馆长左恭。左恭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只要有书目,什么书的下落都能追踪得到。”但由于北京图书馆从1911至1949年间有很多书没能收藏,且人手紧张,只靠一家图书馆没有能力独立完成这项任务,于是,陈原向版本图书馆负责人吕朗、李志国和陈国钧宣传,鼓励他们承担这个任务,并建议他们到上海、北京、重庆和桂林等地几个重要的图书馆去做调查研究。上海、北京、重庆是民国时期的三大出版中心。这三地的图书馆是近水楼台,藏书集中而丰富,具有代表性。此外,桂林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进步文化中心,出书很多,广西图书馆藏书也不少。陈原还提出一条原则:不见书,不著录。

1960年7月开始,文化部出版局版本图书馆承担了民国时期总书目的编纂任务,分别派人到上海图书馆等地方图书馆搜集资料、进行图书编目。他们以上海图书馆藏书为基础,着手编制卡片目录。经过几年的努力编制了卡片式书目近10万条。后来,版本图书馆一度合并到北京图书馆,《民国时期总书目》的编纂和出版也随之转到北京图书馆。

1964年4、5月间,胡愈之在文化部出版局局长王益同志陪同下,视察版本图书馆工作。视察中,他专门了解版本登记书目的编纂情况,对《全国总书目》大加赞扬,说编纂《全国总书目》是为子孙后代、为出版界做了一件大好事。

猜你喜欢
总署文化部书目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英税务总署为道歉买花耗费上万英镑
2014文化部“春雨工程”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
中央调整新闻出版总署领导班子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