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楚新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对媒体深度融合、全媒体传播、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提升阶段。“十四五”期间,媒体融合发展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为此,要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全力布局全媒体传播体系,加强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加强创新社会治理,提高基层媒体服务水平。
【关键词】“十四五”时期 媒体融合 全媒体 县级融媒体中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和媒体融合转型的高度重视,释放出媒体融合将持续深度发展以及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信号。我国将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发展已有6年历程。此次《建议》纳入媒体融合,是中央为实现媒体融合全面质变而提出的顶层设计,体现出我国实现媒体融合深度发展的强大决心。
从我国各级媒体已有的改革实践,特别是6年来媒体融合的推进情况看,虽然成绩斐然,但也存在需要进一步突破的瓶颈和障碍。比如,我国部分媒体利益市场分割化,内部发展存在差距;组织架构分散,体制机制僵化;技术人才资源难以匹配;等等。对此,《建议》将媒体深度融合作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点任务。这意味着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下不断谋划的工作重心,国家将从顶层设计层面给予各级媒体以方向和指导,媒体融合改革将开启新征程。未来,在顶层规划的政策引导下,我国将加快推进媒体融合走向纵深,媒体融合将在体制机制、人才技术、县级融媒等方面获得进一步发展。
全力布局全媒体传播体系,加强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一些媒体仍处于浅层次的融合状态,并没有从体制机制、流程管理等深层次维度考虑“相融”的战略规划。一些媒体没有从自身实力和需求出发,一窝蜂式地攀比建设各种“高大上”的新媒体矩阵,导致高质量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尚未形成。对此,《建议》提出“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为我国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明确指引。未来,各级各类媒体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为发展目标。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内容、人才等资源优势,不仅要实现“采编播”重构,还要持续打通“网端微屏”,以优质内容建设为根本,以移动优先战略为出发点,生成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管理机制,主动挺进新媒体战场,加强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同时,各级各类媒体也要充分认识各自在传播范围、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资源和效果等方面的差异,依托自身比较优势,努力打造各有所长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提高基层媒体服务水平。媒体领域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是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基层传播组织,也是为社群服务的综合性集成平台,因此需要不断提高为基层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建议》提出“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表明未来县级融媒体不仅要建好,而且要“建强”并“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仍是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一环;提高基层媒体服务水平,离不开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助力。县级融媒体中心一方面要致力于解决当下仍然存在的内容同质化、技术人才稀缺等问题;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服务群众的能力,注重媒体功能的延伸,即拓展“媒体+”综合功能,主要包括“媒体+政务”“媒体+服务”“媒体+商务”等,助力政务民生工程建设。
未来,县级融媒体要提高优质内容生产能力,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新兴技术为支撑,因地制宜,生产立足于本土的传播内容,将基层群众关心的民生政务问题作为解决用户黏性的关键切入口。基层媒体机构和组织要主动贴近市场、受众,加强干群互动交流,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力争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一个功能丰富、服务健全的基层“互联网+综合服务”智慧平台,以多元化的服务满足群众需求,在助力基层党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阶段的媒体融合是以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为中心,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以构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为根本任务。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导向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壁垒逐渐被打破,人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中,网络成为党凝聚共识和宣传主流思想的重要阵地;受众升级成为用户,其地位逐渐从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末端移至传播前端;媒体的服务功能被逐渐放大,满足用户需求成为传播的目标和动力;在技术的支持下分众化传播和精准化传播成为可能,基于用户特性进行的定制化传播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
然而,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我国部分媒体还存在内容质量低下、同质化等问题。部分融媒体中心对融合理念理解不到位,认为媒体融合只是将传统媒体的内容转移到互联网平台,导致互联网平台的推送内容和传统媒体的高度相似;部分融媒体成为主流媒体或者上级媒体的“搬运工”,没有结合自身特色做好本土化传播,推送内容千篇一律,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
“人民至上”的导向意识是“十四五”时期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让用户能够在融媒体平台上获得心仪的产品、让更多的用户能够转移到主流媒体的全媒体平台,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为此,主流媒体要在坚持“人民至上”导向的基础上,以千人千面的用户需求和定制化服务为出发点,成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主流舆论阵地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各级媒体既要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地生产与人民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优质内容,也要关切用户需求,利用算法等先进技术进行个性化内容的生产与传播,不断提升用户黏性。
二是发挥先进技术的支撑作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AI)等新兴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媒体智能化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果。5G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意味着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以及更大的容量。5G时代万物互联,不断赋能媒体实现深度发展;大数据不断夯实媒体深度融合基础;人工智能使媒体内容生产、分发及互动更加高效;明晰的用户画像精准定位用户需求,实现更佳的传播效果。
然而,从更深层面来看,尽管我国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央厨房”“县级融媒体中心”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体融合创新经验,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近年来各地“中央厨房”建设好坏参半,一些地区盲目开展“中央厨房”建设,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并不能充分运用,甚至使“中央厨房”沦为地方绩效考核的摆设。再如,部分媒体在融合过程中过度重视技术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内容生产,落入了技术的窠臼。《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未来媒体深度融合的进程中,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发展保障,要进一步发挥技术在媒体融合中的支撑作用。第一,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在生产优质内容的同时,发展信息技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第二,在媒体融合进程中,除了要将所有媒体内容资源数据化之外,还要搭建全数据集,实现用户数据、行业数据等不同部分的勾连,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中的良好数据生态,充分发挥数据在未来发展中的核心竞争优势。
三是提高满足用户能力以及经济效益。我国的新闻媒体不仅具有事业属性,还具有产业属性。媒体融合不仅要提高优质内容生产能力,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地生产与基层群众密切相关的新闻内容,提高基层媒体社会治理能力;同时也要把握好全媒体时代的市场化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从当前来看,我国融媒体产品与服务仍然滞后,难以有效满足用户的需求。首先,虽然多年来我国以内容创新为驱动力的媒体融合生产出了一大批爆款产品,但是在面对需求多样化、生产垂直化、传播精准化、消费场景化的互联网消费市场,主流媒体提供的融媒体产品仍然无法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PGC(主流媒体专业生产内容)相对于UGC(用户生产内容)或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与全媒体社会的需求相匹配。其次,一些主流融媒体产品并没有立足于用户立场,实现与用户的共情传播。最后,一些地市级、县级融媒体中心更多的是依靠中央财政支持,而不是自身的造血能力,导致媒体融合效益难以实现质的突破。《建议》提出,要“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未来,我国媒体融合一方面要更好发挥自身的舆论引导功能,凝心聚力;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将服务好人民群众作为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最终目的,进而增强内生效力,提高媒体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改革是关键,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十四五”时期,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仍然是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在我国媒体融合改革进程中,传统媒体的条块分割模式依旧存在,旧的体制机制尚未实现完全突破,组织架构分散、经营理念落后,使其無法适应讲究资源共享、合而为一的融媒体传播格局;机构各自为政,导致新闻生产效率低下,出现“只合未融”的尴尬情况。
跨越体制性障碍,最关键的就是改革先行。未来,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需要在中央政策的支持引导下,突破传统体制机制障碍,改变原有的媒体层级,引入先进的市场管理理念,创新思维,使传统媒体逐渐适应更具现代性的管理模式,进而从根本上突破媒体融合瓶颈,提高传播效率。
责编/刁娜 美编/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