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守俊
摘要:在明末清初遗民画家中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便是戴本孝,他毕生一直坚持个人民族气节,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画作中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渴笔焦墨”享誉整个画坛。戴本孝主要完成山水画的创作,其画作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创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道”抑“法”这一独特的绘画思想,将自然界存在的事物通过绘画笔触达到真实再现,戴本孝的画作形式简单却不缺乏应有的气势,这为现代山水画也奠定了一定的艺术基础,在整个艺术史上无人可以撼动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戴本孝;绘画思想
引言:戴本孝作为具有高尚民族气节的遗民画家,他仿佛将内心真正的想法融合到山水画的创作中,运用这种独特的艺术来向人们传达个人思想、吐露内心深处的声音。戴本孝画作通常以大团块构造作为主体,绘画风格与当代山水画艺术极其相似,体现了戴本孝超前的思想和艺术造诣。本文对戴本孝画作进行简单赏析并试论其绘画思想,品析“虽师承于六法却又独立于其之外”的独特艺术魅力。
一、戴本孝艺术创作的背景
戴本孝一生命途多舛,孩童时期和父亲一起为生活奔波,青年时期惨遭亡国之痛不得不疲于奔波生计,其艺术启蒙仅仅来源于孩童时期临摹绘画金石古文,中年开始钟情于在山水之间游历,用了近乎二十年的时间全身心的进行诗画的创作,在此期间他游历的足迹遍布我国大好河山,二登黄山、踏足五岳、寻便各地名山美景、拜天下高贤名胜,戴本孝因为自身绘画技艺高超且阅历充足,对于诗画研究有着极高的艺术涵养等,种种原因使得众多文人大家被戴本孝个人魅力和艺术造诣所吸引,纷纷推崇戴本孝画作,其中就包括石涛、龚贤、梅清等个人艺术造诣也颇高的书画大家。戴本孝通过与这些人绘画思想以及艺术创作等各方面进行思维上面的交流碰撞,不断深化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将自身真诚豁达的性格特点与绘画思想相结合,综合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在画作中体现出了极强的包容性和独树一帜的绘画理念,最终树立了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
二、戴本孝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一)“渴笔焦墨”
戴本孝笔下作品大多数都是枯笔淡墨的艺术形态,在山水的表现上以重叠的皴法来达到艺术表现力的完成,通常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整体画面安静冷逸、疏淡简远,这种独特的绘画风格被人称之为——“渴笔焦墨”。
戴本孝早期和中期的艺术创作中已经体现出了这一艺术特征,其晚年作品更是将这一艺术形式展现的淋漓尽致,达到了“渴笔焦墨”的巅峰。戴本孝曾经说过,“笔法能实其所虚,复能虚其所实,此亦天地自然之理”,这与其个人个人创作理念不谋而合,在晚年众多代表作中,例如《春山谈霭图》、《文殊院》、《象外意中图》等均是构图率性,画面层次简单,减弱笔墨浓淡的差距,给人一种墨虽淡但意义深的调和之感[1]。这种独特的绘画形式简单的凭借水和墨的调和比例是无法完成的,这就显示出了戴本孝绘画手法的独特之处,戴本孝综合笔速、笔重、个人力量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写实中反复皴擦,创作出苍茫之中却又见分明的艺术作品。
(二)意境阔达
“最模糊处最分明”是对戴本孝画风最好的概括,戴本孝的艺术作品中山水、树木通常都是模糊的,但模糊之中却能清晰的感受到山水真实的面貌和存在形态,令人对其画面所画之物心驰神往,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戴本孝画作整体深邃的意境,激发了人们的联想能力的同时引发大家心目中隐藏的情感共鸣,仿佛可以通过画作看到当时戴本孝眼中袅袅升起的炊烟,引人入胜。这种枯笔高旷的意境非常人所能达到,使绘画艺术作品朦胧之美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三、戴本孝的绘画思想
(一)独立于六法之外
“独立于六法之外”这句话来源于《象外意中图卷》后的题跋:“六法师古人,古人师造化”。
1.谢赫提出“六法”论后对当时整个绘画艺术届引起了轩然大波,受到大多数画家的推崇和重视,在隋代后对山水画的鉴赏主要以“六法”作为标准。而戴本孝认为,“六法”是基于各个朝代绘画风格和技艺进行的总结,而一位成功的画家不仅仅应该踩在古人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更不能墨守成规,拘泥于历代画家所采用的笔触程式,应追崇自己内心的想法和笔触的自然,以画笔完成对大自然各种形态的展现和记录[2]。
2.“六法”对后人来说应该起到指引和融汇贯通的作用,画家在完成山水画的创作时首先应对所画之物做到切合实际的心中有感、脑中有物,将“六法”和个人艺术造诣、笔触水墨相融合。“多在六法之外”正是黄宾虹对戴本孝山水画的评价,准确的阐明了戴本孝的绘画思想和主张,更是戴本孝毕生的艺术追求。
(二)师造化更要“写心”
在戴本孝山水画的创作中,从其绘画画面不难发现,戴本孝虽然倡导作品主体的自然写实,但这绝不是仅仅意味着对于自然事物的照搬照抄,而是对画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自然存在的事物与个人感受相结合,运用自然的表现手法对所创作之物完成描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个人情感与真山真水相辅相成。这是对宗炳“澄怀观道”这一观点的延申,也是对新安画派绘画思想的综合,但更多的是来源于戴本孝个人创作时的感悟与经验总结。
(三)最分明处最模糊
这句话即是对戴本孝笔法的概括又是对其墨法的总结。戴本孝用尽后半生精力来完成对“枯笔渴墨”的提炼研究,经过不断的探索和一次次的实践终于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笔墨浓淡搭配方式,达到了令其他人可望不可及的笔墨意境。
四、戴本孝绘画思想的艺术影响
戴本孝的绘画思想主张天地间、大自然乃至世间万物均有其正常的存在形态并且都是富有靈性的,画家在对其描绘时应完全遵从于内心,避免其他外在固有形式的影响和局限,“天人合二为一”是画家创作的最高境界[3]。
戴本孝的作品往往有较强的冲击性和表现力,和同一时代的画家相比其超前意识也十分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戴本孝作品画面简略却有极强的气势,在继承中实现了自我的创新和发展,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戴本孝绘画思想的影响。
五、结语:
戴本孝的绘画思想在漫长的发展和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道”抑“法”、“师造化”等美学绘画思想,这与其枯寂清冷的画风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理念并对当代乃至后世山水画创作都起到了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阮荣春.清初画坛率先吹起的反复古号角——《戴本孝艺术思想浅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7(1).
[2]邱才桢.山水空间与家国观念:戴本孝<黄山图>解读[J].四川文物,2008(5):72-79.
[3]查律.老从林壑见前身每对名山辄写真,清代戴本孝其人其画[J].荣宝斋,2012.2:6.
项目名称:传承徽文化语境下戴本孝绘画图式研究;SK2019A0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