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满族村特色风貌营造研究

2020-01-27 02:26崔志茹
锦绣·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风貌样式满族

崔志茹

一、研究背景

在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以北京市门头沟区陇驾庄村民族村村庄风貌重点区域提升规划为契机,对满族文化及满族村落的风貌特色进行深入研究,为满族特色村落的风貌提升提出改造方法,为村庄民生及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满族村庄常见问题

2.1景观风貌

经过时代演变及民族融合等历史发展,村庄的民族文化特色逐渐消失,满族传统文化元素难以寻觅,以致村庄的民族文化特色形象较弱,村民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情怀缺失。

2.2产业发展

村庄现状产业发展多以一产为主,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与销售,传统种植业收入较低,难以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村庄应借力资源、区位等优势,挖掘旅游产业的潜质,积极引导村民由单一的一产发展模式向一产、三产融合发展模式转变。

2.3服务功能

现状村庄服务设施可满足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学校、银行、小型商业场所等设施机构。但商业服务业设施存在规模小,布局分散,且不具备民族文化特色的问题,综合服务设施、文化活动设施严重不足。

三、满族文化特色

3.1文化元素谱系

满族文化元素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涉及饮食、建筑民居、生产生活、服饰、工艺品、民族文化以及等多个方面(如图3-1)。

3.2满族建筑民居

苞米楼、烟囱、索伦杆是满族民居院落中特有的元素。满族民居多采用硬山式屋顶,选用小青瓦材质,整体为灰色色调。

满族传统民居大门分为“杆式”和“房式”两种。满族民居进门之处设置影壁,起装饰性作用。民居外侧山墙内嵌石狮或砖雕,图案多采用吉祥寓意的纹样如:富贵长春、福寿绵长。

传统窗户为支摘窗,分为上下两扇,用软杂木制作;门分单扇门和双扇门。窗样式包括灯卧蚕、工字、菱形、万字、方胜、云纹、亚字、回纹、轱辘线、双笔筒、圆盘长、方盘肠、井字、套方、风车纹、灯笼锦、十字等;门样式包括木板门、灯笼锦式、套方式等。

3.3满族宗教信仰

满族信奉萨满教,其命名与萨满教有直接关系,直至解放后仍有人信仰萨满教,萨满文化一直流传至今。海东青被列为野神之首,相传救过满族先祖女真人,备受尊崇,是满族标志性图腾。

3.4满族民俗剪纸

满族人民喜欢窗花剪纸,彩色剪纸表现内容丰富,包括海东青、萨满文化、反应生活的场景等。

3.5满族特色服饰

满族有自己特色的编织技艺——补绣,或称钉线,以家织布和棉线为主要原料,纹饰丰富多样,色彩艳丽,以动植物、吉祥图案为主,并在外侧配上传统花纹加以装饰。

3.6满族风情舞蹈

满族舞蹈种类繁多,包括隆兴舞、秧歌舞、莽式舞、腰铃舞、庆隆舞、单鼓腰铃等。

四、满族村庄特色风貌营造方法

4.1入口标识性风貌营造方法

村庄村落入口宜设置具有村庄名称的小品或构筑物,可选用牌楼、指示牌的形式。适当融入红灯笼、云纹、索伦杆等满族文化元素,凸显民族文化氛围(如图4-1)。

4.2民居立面特色風貌营造方法

民居墙面增加传统文化元素,利用小青砖饰面的方法装饰墙面,利用“五进五出,圈三套五”等方法增加墙面变化,采用轱辘线、十字形做镂空拼花墙丰富围墙样式,具有美观和遮挡的作用。屋顶可采用平改坡、加建女儿墙两种方式(如图4-2)。

门窗可采用传统的木色材质进行规划,入户大门建议选用满族特色的套方、灯笼锦、井字格、方格等门花格样式。窗户宜采取在外套框或者换窗两种规划方法,窗格形式采取具有满族特色的套方、井字格、灯笼锦等样式。

对墙体外侧的电表箱、空调机及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进行遮挡处理,采用传统窗格样式的格栅外罩或者带装饰的墙体进行遮挡。

结合雨棚或者屋檐设置牌匾,可以选用简约木色牌匾,也可使用具有传统满族花纹装饰的牌匾,花纹样式包括云纹、回字纹等。也可选择在墙面设置幡或刀牌的形式。

遮雨棚主要可采用墙体承重和地面承重两种形式,以木质梁架和小青瓦为主要材料。

五、结论与建议

满族村落特色风貌。建议民居建筑主色调采用灰色,改建成硬山屋顶样式,主要材料选用小青瓦。村庄内门窗加入灯笼锦、套方、井字、方胜、回纹等传统样式。开敞空间设置索伦杆、苞米楼等构筑物体现满族文化特色及乡土特色。村庄公共空间、民居院落的入口采用门楼、杆式大门等形式。民居外墙采用满族特色砖雕、剪纸画等进行装饰。公共空间核心设置图腾柱、海东青图腾等萨满文化象征意义景观小品。

满族村特色风貌建设除构建满族特色空间外,还应从构建满族特色生活氛围着手,设置满族歌舞表演、民族体育活动场地;开设满族特色主题餐厅,民族特色文化创意产品零售店;增设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增强村民民族文化意识。

猜你喜欢
风貌样式满族
在不同的Word文档之间借用样式或格式
包裹的一切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库车城市风貌
这是巴黎发布的新样式
新休闲主义风貌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
泥火的实验和表达理念的个人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