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戏剧面临的挑战与变革

2020-01-27 02:26刘梦妮
锦绣·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艺作品众筹剧场

刘梦妮

互联网与新技术的提升,已经全面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文艺作品来说,互联网时代文艺作品面临着从选题制作、舞台呈现与传播营销三方面的变革。选题层面,IP与大数据为创作者把明方向;众筹给予了小成本、小剧场舞台作品更多的制作成本。舞台层面,观演关系被重新定义;VR、AR的普及让文艺作品更倾向于游戏化;移动智能设备更是掀起了APP浸没式戏剧。在传播层面,足不出户看戏剧成为了未来趋势。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未来的许多挑战,一方面是“后真相”时代所带来的“娱乐至死”,警惕为了明星、奇观而忽略艺术本身,另一方面则是在技术前进的同时,保护版权,提升全民素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戏剧的变革

(一)运用于选题制作

1、IP与大数据:爆款文艺作品的依据

“IP”一词在影视行业十分常见,前几年的影视热都围绕于此。IP意味着文

艺作品有了粉丝基础,投资方或者运营团队再利用大数据对此进行侦测,判断运营成本,让文艺作品在运营过程中更加科学有效。

2015 年开心麻花的舞台剧 《夏洛特烦恼》、2016年周申执导的话剧《驴得水》、2018年饶晓志执导的《无名之辈》、2019年赵淼导演的《回廊亭杀人事件》先后被搬上了大银幕,让电影观众领略到了话剧与影视双向改编的互动乐趣,也使更多的电影投资者开始关注到戏剧“大 IP”的价值与票房潜力。

2、众筹:小成本影视、小剧场话剧有了更多制作成本

在戏剧领域,众筹也成为了常见的传播方式。2015 年, 国家话剧院舞台剧 《战马》中文版便试水了互联网 “众筹”方式, 《战马》中文版众筹项目在京东众筹平台上线, 短短数日便打破了该平台的众筹纪录, 甚至创造互联网文化类众筹项目历史。

众筹作为一种高效方法让剧院方跨过了一系列中间环节直接与消费者产生联系, 使制作人直面观众进行沟通。有许多文艺工作者常以自己心目中的艺术为标杆进行创作, 众筹的出现让他们远离了不切实际的创作内容, 编排最适宜消费者审美的作品。从这两方面讲, 众筹话剧的出现对这一行业的大众化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二)运用于舞台呈现

1、观众地位提升:观演关系被重新定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逐渐广泛地运用到了戏剧作品中,呈现

在了舞台上。观众不再只是接受者,不只是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而是与表演者甚至是创作者形成了双向互动,不仅可以真正“沉浸”参与其中,更可以根据兴趣改变情节走向。近几年在上海大火的沉浸式戏剧《sleep no more》,入場前工作人员会给每人一个面具,观众打破舞台的约束,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冒险者。

挪威电视剧《SKAM》火爆全球,它正是以一种观众参与式的直播方式进行更新。剧中角色还各自拥有Ins账号,官网上会不时更新他们的社交网络发布情况,甚至包括彼此的短信内容,这些剧情被“直播”在网上,网友们前去评论,也会成为情节的一部分出现在剧集里。

2、虚拟现实普及:文艺作品倾向于游戏化

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的发展,剧场中的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将被完全打通,沉浸性与交互性会得到进一步突破,观众的感官会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有了以手机为载体叙述故事,加上新颖的科技感,将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 张艺谋在《对话寓言2047》中,便运用了纳米技术和可穿戴技术,与英特尔共同创造出的世界上第一件会飞的Butterfly Dress。

3、移动智能设备参与:APP 浸没式戏剧兴起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传统的浸没式戏剧已经不再能满足“网

络原住民”的需要了,如《sleep no more》那种需要将手机密封,单纯靠现场感官刺激的浸没式戏剧在未来即将被App浸没式戏剧取代 。在《对话寓言2047》中,京剧表演者的《三岔口》选段与iPad表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与冲撞:19个iPad播放着人脸的画面,象征着空虚与寂寞,是现代人被科技束缚后的写照。

(三)运用于传播营销

2018年,国家话剧院与大麦网及旗下专注现场演出的品牌MaiLive联手,就《战马》这一优质的跨国IP展开合作。大麦网充分发挥自身的生态资源与宣发优势,为《战马》量身定制营销方案,并积极调动站内及阿里系资源实现生态联动。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多场景创意营销,帮助项目实现最大化曝光和对目标潜在用户的精准触达。

由于现场演出观看人数少,视频网站现已推出线上直播、点播演出的模式,让买不到票或者该地区没有演出的观众得以欣赏艺术。爱奇艺文化演出频道打造全新的“线上剧场”视频平台,与国家大剧院、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中央芭蕾舞团、天桥艺术中心、东方艺术中心、北京演艺集团、中国对外演出集团、开心麻花等机构达成合作关系,对演出进行直播。

二、互联网时代戏剧面临的挑战

1、“后真相时代”的“娱乐至死”

牛津词典曾提到过“后真相时代”,在“后真相”思潮的影响下,受众丧失了对文艺作品艺术性高下的辨别能力,而是只关心流于表面的肤浅元素,如演员明星、视觉奇观等,忽略了叙事和文本型,便会成为一种噱头,失去了作品本身的价值。

2018年,湖南卫视综艺《声入人心》的火爆让很多音乐剧、歌剧演员成名,大批粉丝为了“明星效应”涌入剧场,制作方为了明星效应选择粗制滥造,正如音乐剧《白夜行》,出现了录制音频现场“对口型”的事件,而观众却因为把关注点放在明星身上,过于注重娱乐性和商业性而忽视艺术性,甚至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对于艺术与审美的探索不仅毫无兴趣,而且举步维艰,甚至是行业的耻辱。

2、足不出户看戏剧,版权意识继续提升

疫情期间,线上话剧成为主流。互联网可以连接许多没买到票、没有时间的

观众足不出户看到精彩的表演,但它却不会取代剧场。需要警惕的是,当直播等手段引入,无视剧场规则,盗摄等行为屡禁不止,版权问题如何解决。如果直播演出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剧场的存在和剧场本身的收益如何保障,现场看演出是否还具有原先的价值,戏剧艺术的美学品格和文化坐标如何保障,这都需要在运营、制作方面严格把控。

纵然互联网给予文艺作品许多变革和启发,扩展了创作者和传播者的思维,扩大了受众,让文化和艺术、科技更加融合,但是文艺作品本身的精神内核是不被改变的。我们要在利用互联网达到文艺作品创新的道路上,不能丢下人文关怀、核心价值观取向以及对全人类的影响上。

猜你喜欢
文艺作品众筹剧场
开心剧场
关于众筹筑屋规划方案的设计
文艺作品赏析的重要性研究
大学生文艺作品成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载体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式众筹升级记
众筹圆梦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