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鑫 白健 尹鸿博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帮扶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内容,深入做细做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意义重大,事关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个人接受公平教育、提升技能,为就业生活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随着高校扩招等政策,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加大,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毕业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薄弱环节,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显得极其重要。本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观念、技能提升、就业目标、就业选择等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念、发挥精准资助帮扶长效机制、政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重视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出就业工作对策,以期更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就业质量。
关键字: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
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1]。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2]。2020作为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的一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广受关注。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化、大众化,更多学生有机会到高校继续学习,其中,很大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对学生后期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贫困等因素,或由此带来其他如心理脆弱、交际腼腆、技能缺乏等问题,如何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教育和提升,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质量就业,对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1学生就业观念有待改进
据统计,高校中大约有2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由于自身成长环境影响,从而导致人际交往、自身技能、心理状态等方面薄弱,体现出学生适应能力低,无法更好地进行就业选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基本存在父母无固定收入、父母收入能力低等问题,学生就业积极性较高,但从经济方面考虑,大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就选择就业,没有更好地接受研究生教育,近期来看可以缓解经济压力,但长远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
1.2学生就业技能尚需提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原生家庭影响,与外界接触不足,除了在校期间的课堂学习外,基本无其他方面技能,加之家庭因素导致的人际交往、工作技能等方面差距,使得学生就业技能欠缺。而学生在企业招聘面试中,企业更为重视学生的技能水平,因此,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技能水平,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就业。
1.3学生就业目标模糊不清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虽然在就业择业主动性积极性上较高,但个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定位不准确、对未来就业目标模糊不清,空有就业积极性也无济于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群体较为单一,朋辈力量对他们影响较少。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立正确就业目标,加强在校期间精准指导,让学生在就业阶段更有竞争力。
1.4学生就业选择少,就业压力大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面临着学生不想找工作,企业找不到学生的不对等现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优先选择稳定类工作,而对于创业等高风险工作不愿涉列,大多由于所学专业限制,报考公务员事业编岗位比例高、录取率低,影响学生就业。对于工作城市选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考虑城市房价、生活成本的问题,减少了学生就业选择数量。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对策
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
据统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聘工作更多考虑薪金待遇,而忽略了企业和工作给自己带来长远的发展机会。很多学生认为找到一份稳定工作就是正确的就业方向,但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传统的就业择业观已经跟不上国家发展需求,学生应提早规划大学生活,寻找更多为国家社会创造价值的岗位锻炼自己。
2.2发挥精准资助帮扶长效机制
国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逐年增加,高校的“奖勤补贷助免”工作持续推进,对毕业生也推出求职创业补贴等政策,但如何将“输血”转化为“造血”,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效果,就要求进一步发挥精准资助帮扶措施,精准对接每一位经济困难学生,为学生制定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手册,以生涯的视角指导学生每学期生活工作,做到“一生一册”,同时,不断跟踪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更好发挥精准资助帮扶的长效机制。
2.3政校企合作,提供就业岗位
政府作为毕业生政策的实施者,对毕业生就业起到了关键作用;企业作为解决学生就业,为学生提供展示和发挥才能的平台,作用重大。学校应该加强与政府、企业合作,不斷挖掘总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点和优势,结合政府资源,有针对性地推荐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到企业工作。要强化高校和企业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的构建,让学生在实习期间,更多接触企业文化和工作,提早培养专业技能,按照企业需求不断提升自己,提升岗位竞争力。
2.4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高校应该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更多参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技能讲座、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培训等活动,让学生由被动参加活动转为主动带动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组织、社团、班级学生干部竞选,借此机会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
2.5加强心理和生涯指导,重视人文关怀
高校要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马斯洛生存需求理论提出,在满足学生基本生存和安全需求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社交需求,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尊重需求,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加强学生就业帮扶指导,争取更多资源和资金,助力学生顺利就业;辅导员通过谈心谈话、个性化需求帮扶、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岗位推荐等方面,多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对学生开展贴心服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性、不可控性、长期性的特点,在国家提出“六稳六保”工作总基调下,高校、社会、家庭要做好工作对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数量和质量,让学生更好感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功感。
参考文献
[1]王一彪.和党报青年一起读总书记重要论述[J].人民论坛,2019(22):6-15.
[2]马国辉.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17(24):67-68.
作者简介:尹鑫(1992-),女,山东济南人,汉族,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