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超
本文以四年级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为例,来阐明道德与法制课是道德实践课、情商课。
在准备四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五单元第一课《我们的好朋友》一课时,我有下列几点感受:
一、 对朋友负责,提高孩子道德认知水平
在友谊中,学生都懂得友谊不重吃喝,不应该行学习之方便,但是具体执行和实践却是根本模糊不重视。等到教学完《益友》一则小故事后,我话锋一转问:“吕岱作为古代贤士能做到成长和进步重于一切,可是我们小朋友呢?”进而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没有对朋友负责任的情景:比如帮同学隐瞒抄作业,帮朋友隐瞒事实,和朋友一起撒谎……这些自己道德认知水平觉察不到的事才是孩子生命发展的大问题。
二、 理解“朋友”的意義,帮助朋友进步
当教学“子晴无理要求朋友投自己一票”和“李强冲动发火却要求朋友袒护”的生活情境时,我这样引导:有的好朋友之间,由于相处日深,情感上有所依赖,在自己并不优秀时,要求朋友袒护,照顾。这就是向朋友提出不合理要求,导致伤害对方,或者使友谊就此破裂。在这种情形之下,如何维持友谊,让友谊进行到底呢?生活是非黑即白的绝对真理吗?提出无理要求的一方就要排斥吗?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解朋友,帮助朋友进步才是重要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力,培养情商。
三、 从细微小事中培养孩子情商
我纵览了整册教材,发现道德与法制教材中潜藏着培养孩子情商的内容。例如教学《少让父母操心》一课,可以把学生应该做的事,导向极细微的小事。比如,爸爸妈妈进门时给予拥抱;给爸爸妈妈摆碗筷;提醒爸爸妈妈去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爸爸妈妈倒一杯热水;不随意撕下纸张,不掉一粒米饭……把培养发现小事的能力作为训练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用心生活。
再例如,教学《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一课,可挖掘培养孩子的口才与演讲能力。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家人的关系调和中提高表达能力,协调能力。
总之,道德与法制课同时是一堂情商课,从孩子小时候着手有意识地培养,会让孩子受用一生,比让孩子单纯喊道德口号实际科学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