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斌 杨思林
摘要:随着音视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步课堂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跨校教学、跨文化教学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教学方式。经过初步文献调研,研究对国内3种常见的同步教学模式进行了概述和分析,随后以云南省两所高校为试点,并对同步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论述总结,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望提高高校同步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共享课程;同步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4-0084-0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dio and video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synchronous classroom provide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 for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cross-campus teaching and cross-cultural teaching.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3 common synchronous teaching modes in China, and then takes two universities in Yunnan province as the pilot,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practice of synchronous teaching, and finally raises relevant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synchronous classroom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shared course; synchronous classroom
网络课堂大体上可分为异步课堂和同步课堂两种,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的异步课堂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机会,也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网络异步学习的学生往往存在辍学率高、缺乏社会存在感、缺乏师生互动等问题[1]。同步课堂具有“网络面对面”的特征,给学生创造了类似传统课堂的情境,有助于网络现场师生互动,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增强学习动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网络异步教学的缺点。目前同步课堂已成为解决城乡教育不均衡、跨校教学、跨文化教学等问题的一个常见方式,也是国家努力实现城乡基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措施[2]。研究从同步课堂常见的教学模式和同步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1 同步课堂教学模式
同步课堂实质上就是互联网音视频直播会议系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经过初步文献调研,国内同步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1城乡异地同步教学
城乡教育均衡问题是国家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最早的同步课堂应用于城乡异地同步教学,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这种城乡异地同步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学资源较强的城市中小学作为本地端(或“直播端”),以教学资源较弱的乡村中小学作为远程端(或“接收端”),基本上是一种教育资源以强对弱的教育扶貧。王忠华[3]研究团队对咸安同步课堂试验区进行了调研,案列研究表明,同步教学过程中存在城乡异地师生、生生互动较少等问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通过划分单位课时和利用微课进行辅助的方法来增加课堂师生互动,为城乡异地同步课堂后续开展提供有效帮助。高丹阳[4]研究团队对河北省保定市区的H小学和该市管辖的T村小学开展的城乡异地同步课堂进行了调研,案列研究表明,在双方充分的准备下,双方学生在学习参与度方面的表现令人满意,尤其是乡村学生的英语口语发音有了明显的改善,达到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
1.2 高校跨校同步教学
随着同步课堂的发展,高校之间逐渐出现一种合作办学、资源共享的同步教学模式,实现双方教学资源的共享而非教育扶贫。高校跨校同步教学模式相对复杂,当高校A作为本地端时,高校B就作为远程端,可以理解为高校A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给高校B;当高校B作为本地端时,高校A就作为远程端,可以理解为高校B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给高校A。这样一来,双方形成互利互惠的教学资源共享模式,有利于双方高校的学生接触到本校没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因为是同级别高校之间的跨校同步教学,真正实现了合作互赢的“共享课程”模式,不存在一强一弱的教育扶贫现象,这种同步教学模式更容易推广和实现。
1.3 跨文化同步教学
跨文化同步教学是后期逐渐发展出来的一种模式,因为文化属性和语言都不一样,沟通难度更高,教学开展更难。杨俊锋[5]研究团队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跨文化同步课堂实践,邀请国际知名的12位教授为J专业的博士硕士生授课。案例研究表明,学生对跨文化同步课堂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多数学生表示能开拓国际视野、提高英语能力,但实践中也存在各种问题,例如语言障碍、组织困难等等,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够理想。由此可见,跨文化同步教学模式确实具有明显的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但是对师生都有较高要求,实行比较困难,仍然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2 同步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以云南省X高校和Y高校跨校同步课堂教学项目为案例,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同步教学,对整个教学周期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下:
2.1 前期 “共享课程”的遴选和沟通准备
前期共享课程的遴选和双方师生的沟通准备是同步课堂教学项目的基础工作,也是项目的重点工作,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决定了同步课堂教学效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同步教学实践和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前期工作的问题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1)课程教学大纲问题,两所高校的课程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存在差异,导致两所高校专业相近的学生同时选修Y高校主讲教师的《植物病理学》时,在开展教学前X高校的学生并不了解Y高校《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大纲,Y高校主讲教师也没有对X高校的学生进行课前学情摸底,没有充分了解到X高校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导致教学过程中X高校学生学习进度跟不上,普遍反映课程较难,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双方师生沟通不够造成的。每学期开课前,双方都应该做到充分调研,尤其是主讲教师要对远程端学生进行摸底,最终和远程端助教教师共同商量确定课程的教学大纲,甚至调整教学策略,以符合两所高校的学情,满足双方的教学需求;(2)主讲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培训问题,在同步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如果还是按照以前教学的节奏进行,会造成远程端学生缺乏存在感和明显不适,在前期同步教学中,远程端学生普遍反映“感觉自己像个旁观者,本地端主讲教师没有注意到我”,经过反馈和调整后才有明显改善。在同步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负责的是两所高校的学生,应该做到一视同仁,无区别对待,所以必须在课前对主讲教师进行专门的课前培训,只有经过角色改变的适应后,放慢教学节奏,兼顾所有学生,才能让两所高校的学生通过互联网真正融入一个班级。
2.2 中期同步课堂直播教室的使用和维护
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中期就是同步课堂直播教室的教学实践,经统计分析,中期工作的问题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1)远程端学生和本地端主讲教师的异地师生互动问题,由于互联网音视频传输的延时性问题(实际有大约5秒延时),在同步教学刚开始时,本地端主讲教师和远程端学生普遍感到不适应,虽然通过音视频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存在,但是一旦交流起来,仍然缺乏现场交流的顺畅感和“四目相对”的心灵互动,而且交流互动的节奏明显变慢,会产生倦怠感,远程端学生虽然知道主讲教师在网络另一端,但现场无人监督,“学习紧张感”普遍较弱。经过一段时间的合适后,异地师生互动有所改善,但还是普遍反映体验感较差;(2)技术保障问题,异地同步教学必须保证互联网和音视频的稳定通畅,双方高校各有专人负责同步课堂直播教室的技术问题,随时随地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因为一旦网络出现问题,远程端学生无法上课,主讲教师不愿意单独补课的话,造成远程端学生部分课程缺失及学习进度跟不上。目前双方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同步课堂专网建设和技术问题,各有一名专职人员在课前负责设备调试和开启工作,保证主讲教师进来就可以上课,并且在课中随时在岗,保证同步课堂直播教室的正常运转。在前期运行过程中,由于主讲教师对多媒体设备还不够娴熟,上课前准备时间较多,后期熟练之后,操作明显顺畅。
2.3 后期教学设计的调整
同步课堂教学过程完成后,应根据学生(尤其是远程端学生)的成绩和平常反馈,作出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调整,一方面可以适应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同步教学效果。前期同步教学时,一般主讲教师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认知还不够清晰到位,只是起到了远程讲课和演示的作用,没有充分意识到师生线上、线下互动和教学设计也是影响同步教室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对于同步课堂来说,线上直播只是教学的一部分而已,在教学设计上应该进行更多的拓展,在调查问卷中,远程端学生提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1)适当安排线下课程,让异地师生和生生真正的面对面交流;(2)线上同步直播和线上论坛结合起来,弥补线上同步交流的不足,在线上进行充分的答疑和交流。
3 小結
同步课堂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化,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各种困难,现根据目前同步教学实践,提出三条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同步课堂教学质量:
3.1 鼓励和引导教师同步课堂授课
由于同步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工作量较大、压力也较大,也更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制度政策上,可以通过提高课程系数提升课时费和职称评审量化加分等方法引导、激励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参加“共享课程”同步课堂项目的建设,顺利完成前期共享课程遴选工作。
3.2 制度和人员保障同步课堂直播教室的稳定运行
各个部门和人员的协同努力才能保障同步课堂直播教室的稳定运行,发挥出同步课堂应有的作用。由教务处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前期课程遴选工作以及中期同步课堂直播教室的硬件、平台维护工作,至少保证有一名专职人员负责同步课堂直播教室的技术问题,保证网络音视频直播的稳定、流畅、低延时。
3.3 转变教学观念,拓展教学平台
同步课堂教学效果主要还是取决于主讲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设计,仅仅通过线上直播无法保证教学效果,仍然需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平台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通过后期持续不断的实践探索,逐步完善同步教学体系和提高同步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雪峰,杨俊锋.同步网络课堂的理念、应用及未来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4(9):93-99.
[2]柯斌,芦俊佳.高校“共享课程”同步课堂的构建与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6):100-102.
[3]王忠华,张鸽子,马方.咸安“1+2”同步课堂互动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2):59-64.
[4]高丹阳,张泽晖,郭伟.城乡异地同步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提出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5):71-77.
[5]杨俊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国际视野——跨文化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5(10):33-38.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