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另觅新法之探析

2020-01-26 05:48孙燕蒋志梅戴广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色彩语言绘画艺术工笔画

孙燕 蒋志梅 戴广东

摘 要: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曾历经辉煌,也因水墨至上的思想导致画家对其色彩语言的忽视,随时代多元化审美需求的发展,当代艺术家们更注重工笔画色彩语言的创新表现,即立足传统,探其色彩语言的表现,析当代具有创新色彩元素的作品,觅古今美学的融合之法,创符合艺术规律的色彩语言,以再现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蓬勃之势。

关键词:工笔画;色彩语言;绘画艺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工笔花鸟画色彩嬗变的时代性研究”(2018SJA0617)、“交通运输类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实践平台创新研究”(2018SJA0614)和院级科研计划项目“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色彩创新研究”(JR1714)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工笔花鸟画色彩的现状

中国工笔花鸟画源远流长,被历史传载的工笔重彩花鸟画成熟初期的杰出代表当数徐、黄两家,历经宋元,工笔花鸟画不仅传承其“勾勒着色”的主流画法,又出现了纯以彩色图之的“没骨”画法和水墨至上乃至纯水墨的文人画。自清代中叶以后,写意花鸟画盛行,工笔花鸟画逐渐衰落,后经过历代工笔花鸟画家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工笔花鸟画渐入佳境,呈现出崭新的艺术风貌。

二、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创新

当代工笔花鸟画艺术受各种文化艺术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呈现多元化发展,其色彩语言遵循传统,没有忽视花鸟的主体地位,却更加注重四季更替、晨光暮霭等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的花鸟情态,善于表现精微的感受以及清晰物象与朦胧幻境的融合,其开辟了工笔花鸟画的创新之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工筆花鸟画色彩肌理表现的手法

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新大多为色彩语言的突破,在技法上博古纳今,继承传统的勾勒法、设色法、白描法、渍染法,又创造出新的绘画方法;拓宽色域,贯通中外,综合运用各种颜料如日本岩彩、水粉、水彩等,辅以多样技法,创造出表现力突出的肌理效果。例如陆越子先生的新作《月华如影》(图1),他善用泼墨泼彩作底,任其自由流淌,形成自然的肌理效果,再因势利导,勾勒出似有似无、层层叠叠的荷叶之形,通过国画颜料与水粉、水彩叠加进行反复积色,打造荷叶的斑斓色彩,通过新墨与宿墨交替使用进行反复积墨,塑造荷塘的朦胧月色,让夜景之荷展露无遗。显然,这样处理肌理的技法会使画面丰富且生动,物与境浑然一体。还有一种洗染的技法在当代使用得非常广泛,其效果有仿古的典雅,如雷苗的工笔作品“百宝箱”系列和“华灯”系列,将古典与现代完美地融合。折枝的古法渲染与现代透明器皿、华丽灯具的新意搭配,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丝现代气息,处理后的背景,更显如梦如幻、唯美浪漫之境。

此外,工笔花鸟画色彩的拓印技法层出不穷。拓印植物肌理的画作效果突出的当数陆越子先生早期的作品,他曾尝试熨烫新鲜的草木进行拓印,根据印迹勾勒其外形,再从尖部渲染草的质感,活灵活现,空灵的意境顿时跃然纸上,可谓在“玩”中画,其乐无穷。对于动物的拓印,常见又可操作的对象就是鱼,把鱼身体表面擦干,蘸浓墨涂其全身,用生宣覆盖其上,用刮板用力压遍全身使鱼形显现,再调整细节。此外,还有对生活物品表面纹路的拓印,如布纹、丝网、古代器皿上雕刻物象的凹凸之痕、地砖等,在许曼克的作品《路过》中就采用了拓印瓷砖肌理的技法,将赭石、三青、朱磦等冷暖对比色分别泼洒于瓷砖地面,以地板肌理做底,铺上生宣,多次重复,达到仿古色瓷砖的效果,与作品表达的意境尤为贴合。总之,工笔花鸟画肌理的“探新”之法必须与作品表达之意相符,为其服务,流于单纯肌理形式的尝试都无艺术生命可言。

(二)工笔画色彩装饰效果的探索

除了画面肌理表现方面的创新之外,当代工笔画还有完全借古法表现现代物的一些尝试。对工笔画色彩装饰效果的探索,一是表现自我感受的小情趣的意境表现,像许曼克作品《窗外》中的手机、《路过》中的现代海洋鱼类(狮子鱼),高茜作品《若屐若梨》中的新式凉鞋、《日光浴》中的吊带白纱裙等。可见,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新”大多表现在绘画题材、趣味观念和形式的呈现上,将西方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融入传统中国画画理范畴,用现代人的眼光和审美感受与之密切联系的生活空间,更好地表达当代人的情感和时代精神。二是打破时空的局限,造主观的意象之境。如卢韵至在作品中善用花卉和人物结合,花卉多为莲花元素,其次是牡丹,均是层次感强的复瓣花卉,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表达“一花一世界”,一朵莲花即一个法界,清净自在;人物也是符号性的,非实非虚,肉体是逐渐老去的,但是精神世界可以愈加强大而充满生命力。其他画面元素都是围绕这两个元素而展开,烘托整体氛围。其作品《洛神赋》(图2)中采用蓝灰色为底,以底为衬,用白粉勾勒渲染花卉使其呈半透明状,创造虚无缥缈的禅境。作品中浮于空中的蓝绿波纹状的线条则具装饰效果,被擦洗掉的底色使得人物周围散发出柔和的光晕,不禁让人联想到仙人踏云远去的景象。

三、工笔画色彩语言创新中“度”的把控

色彩的创新是画家将思想感情与内心的世界用异于他人或已有的色彩形式、形象来表现的,它必须立足传统,遵循一定的艺术美的表现规律,同时达到从直观描绘客观物象转为注重内涵的升华。

(一)立足传统另觅新法

批判继承是创新的必经之路,即在已有的绘画理论或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思索,另辟新径。如陆越子先生在工笔画意境营造时的色彩肌理与物象表现,充分地体现了“笔在意先”的新法。“笔在意先”的艺术思想源于郑板桥画竹时的启发:“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 “胸中有无成竹”成就了陆越子先生 “笔在意先”的想法与实践,在处理工笔花鸟画色彩肌理时将“意在笔先”的自由性、任意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任墨与色自然流淌,极尽天地之造化,时而奇趣横生,时而清雅瑰丽,把画面偶得的肌理效果因势利导,既释放了画家的情感,又促进了工笔花鸟画色彩技法的不断演化和发展及其艺术精神的不断升华。在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有模仿或重复他人的技法,亦有为创新而不择手段而导致脱离中国画最基本的笔墨特征的作品,这无疑都无法称作中国画的创新。

(二)符合艺术规律的色彩创造

任何事物发展都是在变革中不断推进的,工笔花鸟画色彩语言的创新也不例外,但创新必须遵循艺术发展的规律。首先,不能过分追求色彩的视觉效果,忽略了工筆花鸟画的色墨相依的最基本的国画特征。当代画家在创作中存在着过度追求工笔画色彩与形式独树一帜的做法,而弱化了笔墨趣味和意象化的魅力,如在近几年的全国美展中出现了包含二维构成的画面构图、线条勾勒无起伏变化、色彩平涂等纯装饰画特征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备受追捧,甚至一幅作品在构图、物象微调的情况下,在国画、油画、壁画等领域的展览中屡获大奖。这样无画种区分的装饰绘画形式的创新,可以看作是现代审美的风向标吗?笔者认为过分强调装饰而忽略国画本质特征的作品都算不上国画。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尝试装饰效果的成功画家有很多,如雷苗、万茜、许曼克等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实践的新一代艺术家,像他们一样遵循艺术发展规律、不忽略国画基本特征的创作方式才能称为对工笔画的创新。

(三)注重内涵外化的色彩表现

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万变不离“师造化”,即写生。写生并非仅追求物象的“似”与“真”,而是观其象时内心的触动。在当代,有一部分工笔花鸟画艺术家受西画的影响,在色彩语言的表现上,利用光影的明暗、色彩的纯度对比等多种因素,追求逼真,力求还原现实,这未尝不可,但不能忘却中国画之本,花鸟之色未必是所见真实物象之色,也可以是意象之色,追求“超以象外”,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色彩的诗境,将面对的真实大自然与内在源源不断的心性力量相融合,外化为充满灵性的个性表现。

推陈出新是数代艺术家们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背景、文化土壤,“出新”是在其艺术大环境中自然涌现的、不脱离传统文化根基的创新,接受艺术史的筛选方可见其成功与否。工笔花鸟绘画语言的创新不是单纯为了新颖而创新,而是表达的需要,即根据每个人内心的诉求而创作,同时要遵循工笔花鸟画艺术创作的美学规律,日月积累,个性的语言日趋纯熟,最终呈现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薛永年.蓦然回首:薛永年美术论评[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2]韩林德.境生象外:华夏审美与艺术特征考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3]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4]王文娟.墨韵色章:中国画色彩的美学探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5]唐秀玲.重彩技法语言解析[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6]尚莹辉.新时期中国重彩艺术语言研究[D].天津大学,2010.

作者单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

猜你喜欢
色彩语言绘画艺术工笔画
2020年首届广西工笔画作品展作品选登
陈孟昕工笔画作品
后工业时代绘画艺术的身份嬗变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论童年经验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影响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浅析马蒂斯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
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