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化时代大学生价值自觉的困境及其养成路径

2020-01-25 15:50赵凤欣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泛娱乐化大学生

赵凤欣

摘  要: 大学生的价值自觉是大学生在对价值具有高度思辨的基础上,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有效地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从而在社会责任中实现自我发展。在泛娱乐化时代,过度的感官刺激侵蚀着大学生的价值信仰,消解着大学生对国家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自觉并在此基础上的实践,既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又是从党和国家人才战略的角度培养时代新人的需要。

关键词: 泛娱乐化; 大学生; 价值自觉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0)06-0083-06

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青年大学生,有梦想,有朝气,是国家和民族之未来。但是泛娱乐化时代,娱乐与资本的交织超越了娱乐本身的功能,多种思潮的融合催生出新的价值观念,娱乐话语在走出自身“场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后,无不消解着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弱化着大学生的价值信仰。价值自觉,作为大学生价值认识、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的原动力,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加强大学生价值自觉的培养和提升,不仅仅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立足时代使命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价值自觉的主要意蕴

价值是反映主客体关系的范畴,体现出客观事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之间的对象性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2]作为价值主体的人,依据客观事物对自身的关系作出的认识和评价,就形成了人的价值意识。从人的活动来讲,人的价值行为主要受到人的价值意识的影响,价值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人的发展程度,使人的价值追求呈现出自发性与自觉性的形态。

(一)价值自发与价值自觉

价值自发与价值自觉,是价值主体在价值认识、选择、实现过程中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价值自发是在对客观事物缺乏足够认识的基础上,凭借主观意识和主观驱动,盲目地追求事物的价值,带有一定的盲动性;而价值自觉是透过客观事物的本质、发展规律,能够科学地预见事物的发展状态,理性、科学地追求事物的价值。

价值自发与价值自觉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价值自发是价值自觉的基础,是人在价值追求过程中一开始的表现。由于对价值的本质缺少足够的了解,人的主观性往往居于主导地位,直接的感官、欲望、情感、需要等等影响着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如果追求的是客体对人的不合理需求的满足,就往往带来“价值理论的逻辑矛盾性”。[3]价值自觉是价值自发的升华,是人在全面了解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克服非理性的思想和行为,并且看待价值关系能够深思熟虑,从而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

从价值自发到价值自觉,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反复,需要价值主体不断地克服自身的非理性行为,从而实现自己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价值自发到价值自觉恰恰反映出人类个体需要由低一级向高一级的演进,从而促进自我实现,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如图1)。

(二)大学生的价值自觉

大学生的价值自觉,是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的价值行为主体而言的,体现的是大学生在对价值本质有着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价值自发的不合理性,价值追求趋向成熟。这种价值认识方面的觉醒,是大学生对自身的主体地位有了明确的认知,对自身的需求有了正确的认识,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指南。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资源,实现价值自发到价值自觉的转化,对于构建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实施人才战略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135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个人价值只有在社会价值的实现中才能得到实现。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而且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五四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则比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广大和更觉悟”。[5]所谓知识分子的觉悟,就在于知识分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树立崇高的价值追求并且融入到实践当中,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一个前提。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也指出:“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6]从近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来讲,青年学生的价值自觉与时代潮流的高度融合彰显着青年的主体责任,推动着五四精神的广泛传播。因此,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自觉,就是培养大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分析与看待社会现象,做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兼顾,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做出合乎理性与目的性的价值选择。

二、泛娱乐化时代大学生价值自觉的现实困境

泛娱乐化,是娱乐突破自身存在的边界后,所产生的一种内容浅薄粗俗、方式怪诞戏谑,但又不断产生新的话语和符号的文化现象。新媒体的发展,为泛娱乐化提供了传播载体;资本的渗透,为泛娱乐化提供了扩张的动力。泛娱乐化的发展,推动着娱乐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在休闲放松的同时,带有狂欢特质的娱乐背后的自我“沉沦”忽视了对时代价值与责任的思考。这种价值自发基础上的满足和欲望,带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困境。

(一)泛娱乐化时代的特征

《荀子·乐论篇》载:“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7]人具有获取一定信息使自己娱乐的本能,娱乐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位。问题在于,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与娱乐的交织,使得利益最大化成为娱乐走向的“风向标”,从而背离了娱乐的本质。这种市场化运作,使得娱乐超越原有的发展轨迹,异化为资本的附庸。以此衍生出的娱乐内容,无视价值导向,其恶果是娱乐产品的庸俗化,只剩下肤浅的笑声。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就表达这种担忧:“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了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8]在无尽的娱乐欲望下,人们心甘情愿为娱乐所俘虏,从而缺乏思考的深度。狂欢的背后,是在虚拟世界中忽视了现实世界的存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正如巴赫金所认为的:“在狂欢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相互关系,通过具体感性的形式、半现实半游戏的形式表现了出来。”[9]

泛娱乐化成为现代社会的凸显问题,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更新迭代是正相关的。新媒体技术助推着娱乐的活跃度,使得娱乐的种类不断增多,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手机、电脑的普及,在推动全民裹入其中的同时,更是催生出社会思潮的新变体。这种新变体,从本质上来讲是资本与各类思潮粘附所带来的价值观变异。在鼓吹娱乐至上、消费至上的泛娱乐化语境下,更需要警惕的是各种“戏谑英雄”“戏谑历史”使得娱乐话语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认为,娱乐作为“一个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概念”,“其间不提娱乐行业的商业规则,而只提虚构的受众或公众的假定需求”。[10]对英雄的否定,对爱国主义歌曲的任意改写等等,此种对受众的迎合,难以脱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进一步加速着大学生的价值裂变。

(二)泛娱乐化时代大学生观念行为的特点

在中国传统话语中,娱乐承担着一定的教化功能。如《尚书·舜典》记载:“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11]这里就突出了音乐的教导功能。当代社会,新媒体以更快的速度推动着娱乐以前所未有的渗透力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娱乐依托新媒体技术加快发展本无过错,但是资本逻辑导致的新的话语范式以娱乐为载体展开就成为新的社会担忧。

第一,价值信仰的弱化。价值信仰,体现为一种价值体系中的核心成分对社会成员的社会活动所具有的目标指向性。在一个社会中,总有一种价值体系占据主导地位,并明确价值目标以及民众应遵循的社会规范。高尔基认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12]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着民族基因,延续着民族精神,本应引领娱乐的发展方向。但是,三种文化在娱乐领域中的隐位与不彰,使得娱乐化伪装下的对历史记忆的“颠覆”,对政治话语的“新解”,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俨然形成了两条截然不同的“战线”。这种虚假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拉力,形成了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如图2)。一旦虚假世界的张力超越现实世界,非现实世界的虚幻,必然使大学生陷入信仰危机,消解着道德的约束力。

第二,实践行为的世俗化。任何一种娱乐文化,都不存在抽象的价值“中立”,无不通过感官吸引与情感引导塑造着新的价值观念。以娱乐至上为特点的文化产品,不仅意味着资本在文化领域的新态势,更是新的文化消费热点的形成。生活在娱乐中的大学生,有着对影像产品的天然亲和与依赖,却对事物的表象与本质缺乏辩证的分析,从而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狂奔猛进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无论是“网红”崇拜,还是“双十一”的狂购,这种自发的价值追求已经超出了人的日常需要而变成一种自我满足。有报道显示,2018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额已占全球市场的33%,“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消费主力。[13]虽然没有足够的数据显示在这些购买人群中大学生的比例,但是从大学生海外代购现象却可以折射出大学生群体的现实欲望。这种消费心态为不同价值观的叠合打开了一扇大门,在自我凸显和个性张扬中,价值观的悄然演变使得部分大学生的实践行为带有庸俗化、世俗化的烙印。

第三,思维的非理性。社会群体的理性思维,是一个社会健康向上的正常状态。激发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就是引导大学生理性地鉴别各种价值取向,调节自己的认知与情感,促使自己选择并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实践。以暴力、色情、隐私等为主题的泛娱乐化产品,将前台的粉丝与后台的流量捆绑在一起,打造着全民的视听盛宴,全方位充斥着大学生的感官。刺激的享受,自嗨的沉溺,“乌托邦”式的自我幻想,充满“魔力”的超限度娱乐传递出的浮躁、狭隘、功利,带来理性思维的缺位。道德、理想、奋斗等等不再占据头条位置,网红、明星、品牌等成为日常话语讨论的重要内容。狂热的崇拜,缺乏理性的发声和谩骂,使得大学生的思维陷入了一种非理性的娱乐“怪圈”。

(三)培养大学生价值自觉的现实境遇

在泛娱乐化的现实境遇下,娱乐扭曲为一种自我迷失的“愚乐”。在整个社会核心价值观塑造过程中,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一旦无法诠释价值理想与现实的不协调性,缺乏对社会思想观念的整合能力,那么泛娱乐化在高度兴奋的不自觉间就导致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偏差,并由此影响着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塑造。

第一,泛娱乐化遮蔽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泛娱乐化下的娱乐世界,将短暂的感性满足作为获取受众的支点。这种理念引导的失范,带来娱乐产品的肤浅化、低俗化,从而形成对主流价值观念的销蚀。娱乐面向的不断扩大,娱乐内容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娱乐明星的言行舉止充斥着媒体屏幕,似乎一切都变得可以用来娱乐。无论是“充值”还是“打赏”,娱乐与金钱的捆绑,是资本借助技术打造新的经济效益。麻痹性消费的背后,却是消费主义、娱乐主义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隐喻。进取心态的隐匿,庸俗文化的越位,自我陶醉的现实困境是大学生价值追求的遮蔽。

第二,泛娱乐化带来大学生的价值裂变。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加快着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互动性,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可控性。泛娱乐化的走向,为多样文化传播创造了新的机遇,却也造就了多元价值观的传播推力。错误的社会思潮,更是裹挟着娱乐的外衣,借助新的热点寻找自己的“宿主”,在惬意的虚幻梦境中进行浸入式的渗透,损伤着主流价值观赖以生存的“肌体”。此外,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西方的意识形态话语也摇身一变,将赤裸裸的话语攻击变为文化产品的输出,以此传播西方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乃至政治制度等等。在盛大表演的嬉笑怒骂中,无意识地强化着大学生对西方世界虚假自由的情感向往,引发大学生的价值裂变,带来思想领域的混乱。

第三,泛娱乐化消解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是构建整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增强整个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關键。一个社会,为实现其目标,必然首先要求其价值观念在“传播→动员→整合→认同”的过程中达到高度统一,以此凝神聚力。因此,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是实现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基础工程。当前,各种娱乐活动方兴未艾,相对政治话语的严谨、抽象,泛娱乐化的话语更通俗易懂,引人发笑。在这种忍俊不禁的话语下,各种“恶搞”、“解密”,制造虚假历史,误导大学生对事实的全面认识,使得大学生对课堂上的内容产生质疑。事实真相的模糊与各种杂音的耦合,潜移默化地消解着大学生的价值认同。香港暴力事件也表明,缺乏价值认同的大学生,极易受到外来势力的蛊惑,冲动之余,迷失自我。

三、泛娱乐化时代大学生价值自觉的养成路径

泛娱乐化时代的典型问题就是虚幻世界冲击着大学生的正确认知,弱化着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归根结底还在于建立在价值自发基础上的大学生缺乏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克服价值自发,实现价值自觉,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要多方并举,形成育人的合力。2018年,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媒体要加强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强化对娱乐新闻报道的总量控制”,[14]使得娱乐节目的生态环境总体趋势逐渐变好,为大学生价值自觉的养成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校还需从内部加强资源整合,形成话语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引领,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自认知

以理论为引领,首先要强调理论之“真”,能够为大学生分析问题、看待问题提供科学的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泛娱乐化思潮的泛滥,带来大学生价值世界的贫瘠,价值观的混乱与盲从。娱乐的过度消费,并没有从根本上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短暂的兴奋刺激之后是精神的冷漠和身体的疲惫。面对大学生的表面狂放与内心空虚的矛盾,任何空洞的说教都难以奏效。针对泛娱乐化思潮带来的错综复杂的价值观混乱,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看待泛娱乐化现象,增强信息取舍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娱乐观,为大学生价值自觉的培养提供理论坐标。

培育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9-10大学生能够成为泛娱乐化的受众,说明娱乐必然有契合大学生需求之处,能够引发双方关注点的碰撞。高校的理论教育,不能脱离大学生的实际,要注重从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的解决,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引导大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最终实现价值自觉。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引发了新的教育变量。依靠互联网,学生获取信息的内容更加多样,也更容易寻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回应大学生的关切,重塑大学生的价值观,同样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重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媒体,针对热点问题积极探索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疑惑的解决,促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与运用。目前,上海市提出了“三圈三全十育人”的教育理念,就是通过打通校内外的资源与线上线下资源,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深化育人效果。

(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切入点,深化大学生的价值选择

大学生对娱乐的追求,近似疯狂的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对人生价值选择的迷茫,以及由此造成的无所事事。信念关乎未来,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注重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中汲取营养,培育大学生的崇高信仰。“四史”之中,蕴含着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信仰的追求,蕴藏着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艰难险境无所畏惧的精神,恰恰为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标注了方向,带给大学生心灵上的洗礼。“四史”的特殊性在于,这些红色的历史不仅有人、有物、有事,更重要的是有魂(即红色基因)。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呵!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15]这是何等的忠诚!焦裕禄起草《干部十不准》,规定干部不搞特殊化,严明纪律,这是何等的干净与担当!张富清,革命老英雄,深藏功名而不露,这是何等的政治本色!光荣的历史,蕴含精神的寄托。英雄的事迹,无形中引导着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是解决泛娱乐化带来的信仰缺失的有效“药方”。

历史照亮未来之路。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之所以能够通过泛娱乐化的方式产生一定影响,这也源于一个重要的原因——对历史的无知。恩格斯指出:“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16]“四史”作为过去的呈现,为我国的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上的释义。大学生在人民用小推车将革命推过长江的史实中可以感悟到党和人民生死与共;在“半条被子”的事迹中可以读懂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在“乳汁救伤员”故事中可以体会到军民鱼水情。回顾党和国家的历史,我们大学生感悟到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体会到的是历史的担当,看到的是时代的责任。只有在这种熏陶之中,大学生才能对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做出肯定的价值判断,从而整合价值秩序,重塑道德观念。

(三)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推动大学生的价值实践

价值实践是在价值认识、价值选择基础上的价值行动,是价值自觉的行为逻辑。大学生的价值自觉,贯穿于价值认识、价值选择、价值实践的全过程,但最终要落实到价值实践层面。思想上的认识,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加以巩固、提高,并以此培养掌握实践能力的现实中的人。大数据时代,计算机通过智能算法有效地进行倾向性的娱乐信息推送,将现实中的个体束缚在自己编织的“信息茧房”之中无法逾越。通过有效的议题设置,借助社会调研、党团日主题活动等等,逐渐引导大学生以辩证的思维,而非以是否具有娱乐性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在实践中打破娱乐内容编织的“七色气泡”空间,寻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价值观的自我转变。

泛娱乐化下的“娱乐至死”,是一种无意识中的麻木,是在娱乐铸就的高墙内的自我孤立。在信息的自动过滤下,笑声替代了思考,任何的非娱乐内容都将作为“杂音”而予以屏蔽,难以实现主流话语的有效传播。结合大学生的专业、兴趣、特长开展社会实践,是在肯定正当娱乐的同时,以高尚的价值情感为引领,深入了解社会,观察社会,在新的实践层次中提升价值自觉的水平。尤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通过探寻地方文化资源,参观发展成就展等,实现国家主流价值观与地方文化“微视角”的同频共振,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独特的特点与中国特色道路的内在逻辑,以此强化价值归属,激发爱国之志。例如在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上,体会好八连“拒腐蚀,永不沾”的高贵品格,寻找我们党得到人民拥护的“基因密码”,在大学生与主流话语的双向互动中再塑价值自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7-10-28(0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06.

[3] 吕振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21.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5]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59.

[6] 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9-05-01(02).

[7] 荀子[M].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142.

[8] [美]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9] 巴赫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复调小说理论[M]. 白春仁,顾亚铃,译. 北京:三联书店,1988:176.

[10] [美]约翰·费斯克. 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M]. 李彬,译注.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96.

[11] 四书五经(上)[M]. 陈戊国,点校. 长沙:岳麓書社,2014:218.

[12] 高尔基. 论文学[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340.

[13] 买走全球三分之一奢侈品的主力居然是他们[EB/OL].(2019-06-26)[2020-06-20]. http://www.cfbond.com/zclb/detail/20190626/1000200033150051561536312858376952_1.html.

[14] 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治理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EB/OL]. (2018-06-28)[2020-06-20]. http://www.wenming.cn/ziliao/wenjian/jigou/zhongxuanbu/201806/t20180628_4737181.shtml.

[15] 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M].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7:21.

[1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50.

Abstract: The college students' value consciousness is that college students set up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 and practice correct values on the basis of highly speculative value, which can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value and social value, so as to realize self-development in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era of pan-entertainment, excessive sensory stimulation erodes the value belief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dispels their recognition of the mainstream values of the country.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college students value consciousness is not only the need for their healthy growth, but also the need to train the new generation of the ti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alent strategy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Keywords: pan-entertainment; college students; value consciousness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泛娱乐化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体育新闻娱乐化产生原因研究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研究
网络直播热发展中的冷思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泛娱乐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