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职业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略

2020-01-25 15:50钱娜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院校育人

钱娜

摘  要: 在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改革、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与信息化融合以及“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其专业技能的应用,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校企“双元”育人作为一种高效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政府引领,学校和企业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职业院校和企业应该深度融合,将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结合,提升职业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為企业发展输送充足的人力资源,从而促进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关键词: 校企“双元”育人; 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 校企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0)06-0031-05

一、思路与进路

职业院校作为我国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阵地,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推动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向前迈进。从国家教育部在2018年11月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公开的数据看,近三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大规模培养技能技术人才的能力显著增强,在现代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筑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各领域,70%以上的一线新增从业人员都是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认可度逐渐提升。[1]

在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改革、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与信息化融合以及“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专业应用技能和职业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往往需要他们能够适应企业文化,快速融入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中,这给职业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向企业持续提供充足、优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职业院校应该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基准,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但是就当前各院校的改革实施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探究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具体策略。如何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切实发挥“双元”教育的优势,源源不断地向社会培养符合企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含义及特征

(一)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含义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所采用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实质上是属于一种双元制办学,所谓双元制是指职业院校和企业二者之间通过合作,共同肩负起职业教育的责任,在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企业对技术人才的技能标准、职业规范等要求融入到职业院校的教学之中,这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双元制最早应用于德国的职业培训,德国的职业培训理念较为先进,他们在很早就认识到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贯通的重要性。因此,职业培训由两个主体组织机构来进行实施,一个是负责传授专业知识的学校,一个是负责开展职业技能实训的企业。现今,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被传播到很多国家和地区,也逐渐运用到我国职业教育中。职业院校校企“双元”育人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准确认识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主动适应和服务新时代,通过新方式新方法,培养更多的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

(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特征

1. 理论教学和实际生产紧密结合

在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教学和培训内容相较于传统的职业教育有了大幅度的调整,理论教学和实际生产紧密结合。有关职业技能的培训教学活动非常丰富,学习者参与到实际生产的实习过程中时,企业为学习者提供培训实践基地,并提供专业人员技术咨询。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时,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显著增强,培训效果大大提升,学习者在结束学业走入社会后,能够快速地适应岗位工作。

2. 企业在教育教学中的参与度增强

在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改革、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与信息化融合以及“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企业对市场需求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企业将最新的专业技术、工艺手段和操作流程带到职业院校课堂中。在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企业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参与度显著增强,企业的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等成了职业院校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内容。同时,这些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工作岗位匹配,也能够帮助学习者提前熟知工作内容,体会工作任务。

3. 多种教育形式之间实现互通互联

教育分流也是来源于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宝贵经验,即完成基础教育后,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教育形式之间进行选择和组合。也就是说,参加完职业培训后,学习者仍然有机会进入高等学校学习,而接受完普通高等教育的学习者也可以再次接受职业教育,提升专业实际操作技能。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互通互联多种教育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积累职业经验的机会。

4. 职业培训和考核相分离

为进一步提高考核过程的公平性,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不再采用传统的考核办法,将培训和考核相分离。细化培训内容,严格考核程序,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督导、考核和评估,使学习者最终获得的岗位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更有含金量。

三、政府、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双元”育人中的作用

(一)政府发挥引领性作用,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高度融合

政府应该在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加大政策力度,鼓励企业参与到职业院校的办学过程中来,对职业教育参与度高的企业进行奖励,对积极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进行认证,给予通过认证的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中来。统筹企业资源与职业院校共建校内产教融合的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探索创新实习实训基地运营模式。通过资源共享,将职业院校实践教学、学校和企业的社会培训、企业的真实生产,以及社会技术服务融于一体,切实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高度融合,发挥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模式的最大力量。

(二)学校发挥主导、主体作用,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衔接

以往传统教学中,职业院校作为主体,承担着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等任务的制订,但在校企“双元”育人中,职业院校要发挥主导、主体作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评价体系的制订,需要与合作企业共同协商。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不断深化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衔接,这也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先决条件。通过结合现实的市场需求,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在传统教学中融入企业的技术和规范,将其作为教学计划内容。在评价体系制订方面,优势互补、深度合作,将企业的考核标准纳入到职业院校人才评价体系中来,同时综合评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水平和实习实践情况等,通过严格考核评价,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实施校企“双元”育人。

(三)企业发挥“一体两面”性作用,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在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下,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建设相关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技能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企业能够发挥“一体两面”性的重要作用。首先,企业作为这些实训和培训基地的主体,一方面,能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并提供实践机会,企业先进生产设备、技术标准以及管理规章制度等,对学习者来说都是现成的学习资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提升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企业能够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也能够为教师现场学习提供系统的培训,从而不断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水平。企业发挥“一体两面”性作用,既服务了职业院校学生,也促进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而最终职业院校教师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让学生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你为我,我为你”的事业发展新格局。职业院校与企业强强联合,使各自拥有的资源实现效用最大化,企业发挥“一体两面”性作用,更好地促进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四、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职业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注重操作技能培养

职业院校作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操作性技能。企业现场工作岗位需要完备的操作性知识,这些操作性知识要有良好的操作技能为依托,而操作技能的形成一般需要以下五个阶段(见图1):(1)操作了解。主要是对即将操作的任务快速形成感性认识。(2)操作定向。了解操作过程的要求,在思维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具体定向映像。(3)操作再现。通过模仿实际再现出操作过程中的具体动作方式。(4)操作整合。把操作再现阶段习得动作进行整合固定下来,把各操作动作结合起来,使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5)操作熟练。最终达到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動作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动作执行过程中达到完善和熟练程度。[3]

学生操作技能的学习,一般需要以下三个途径(见图2)。(1)教师准确示范和讲解。这是学生操作技能形成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准确的示范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熟悉操作流程和操作细节,在头脑中形成操作动作的映像,以便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完善操作方式,调节动作准确度。(2)充分而正确的练习。练习是提升操作技能的有效手段,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某种专业技能。练习次数越多,操作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以及操作的速度将会明显提高。(3)必要而有效的反馈。这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遇到问题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与学生共同探讨找出问题的原因,指导学生矫正错误的操作动作,并强化学习正确动作。[3]通过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专业结构,多元取向培养人才

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是为了满足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因此要根据区域产业发展情况,适时来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近年来,以智能制造、新能源、轨道交通等为代表的新产业逐渐兴起,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将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职业院校要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区域新兴产业或项目为依据,来优化专业设置。专业设置过程中要遵循超前性原则、灵活可行性原则,对于人才市场需求量小的专业,要及时停办,新办能够与当地产业对接的特色专业。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院校应注重多元取向,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化取向、职业化取向、复合化取向和素质化取向为培养方向,符合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适应不同个体发展需要,力求使学生个性化得到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区域产业发展为依据调整专业结构,多元取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贴近,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呈现多元化趋势。这是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职业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需留意的一个方面,也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采取订单模式,实现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在区域发展的重要领域,有些企业项目对特殊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职业院校可与该类企业进行合作,开展项目订单式人才培养,成为技能应用型人才输出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企业紧缺的专业岗位,可以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职业院校为某一领域内的企业培养所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双方合资建立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协商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过程结束后,考核合格的学习者将直接在合作企业的某一工作岗位上就职,实现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为企业培养了紧缺的人才,大量节约了企业培训成本,也解决了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问题。

同时,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准则,应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职业道德,使每一位学生秉持着敬业和感恩之心走向工作岗位。(2)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水平。职业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多服务于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热爱劳动是其工作岗位的要求,应注重对学生的劳动教育。(3)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忽视创新创业教育,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

(四)实施弹性学制,进行分类施教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职业教育正昂首步入属于它的“黄金时期”,从十九大报告中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到我国高职院校首个“世界一流”建设方案的通过,再到《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国家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的位置。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通过学习让更多的青年拥有一技之长,招生的对象包括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扩招给职业院校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4]特别是招生批次的不同,招生模式的多元,以及生源质量的良莠不齐等问题,更加需要完善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和企业要细化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的生源群体制订明确而详细的培养方式,通过实施弹性学制,来组建相应班级,工学交替,方便他们兼顾学习和工作。实行“1+X”证书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对入校学生进行分类施教,确保培养质量,拓展其就业能力。

(五)针对性实习,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实习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习者来说,参加实习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能够容易适应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所以,职业院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实习过程。校企合作的“双元”育人模式下,学生的实习单位即合作企业决定了实习的成效。因此,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应将企业所提供的实训基地条件考虑在内,有针对性地挑选。企业还应该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实习学生提供技术指导以及其他方面的帮助。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转变为职业人,需要在心理上和行动上做出相应改变,学校和校企合作企业应该给予实习学生一定的帮助,比如学校应该委派驻企业教师,对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指导,同时关照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以保证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实习工作中。通过针对性实习,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六)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助力“双元”育人

根据2019年2月20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上通报的数据,2018年我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总数为133.2万人,其中,中职学校专任教师为83.4万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为49.8万人。“双师型”教师总数为45.56万人,其中,中职学校为26.42万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1.48%;高职院校为19.14万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9.70%。[5]数据显示职业院校中“双师型”教师比例正呈上升趋势,但还是不能满足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对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对促进职业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精、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尤为重要。职业院校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校企共建共育是关键,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使他们不断提升实际操作技能。职业院校面向企业一线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而企业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操作流程是处在不断的完善和升级的过程中,教师作为知识和技能传授者,其专业化水平将直接影响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教师要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学习,掌握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操作流程。企业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对来企业现场学习的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实际操作技能。职业院校也可以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聘任为学校兼职教师,通过校企人员的双向交流,助力“双元”育人,形成校企协作共同体。

五、结语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职业院校在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应用实施中应该明确自身的“責、权、利”问题,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反思存在的问题,健全管理体制,构建有效性和操作性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教学过程中,重视学历教育,又强调技能培训,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即除传统的理论教学之外,将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创新训练等多种教育形式融入进来,使学生在了解学科专业前沿和科研成果的同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并熟练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从做中学,从学中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个体的价值追求,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新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取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是当前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的一条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成效的基本方略。在政府引领下,职业院校和企业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衔接。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切实发挥校企“双元”育人的优势,提升职业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企业和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充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在现代制造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校[EB/OL]. (2018-11-08)[2020-06-0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8n/xwfb_20181107/mtbd/201811/t20181108_354017.html.

[2] 金祖旭,贾少华.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问题反思与实施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2018(34):54.

[3] 燕良轼. 高等教育心理学[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03-106.

[4] 总理报告. 高职今年扩招100万,为什么扩?怎么扩?[EB/OL]. (2019-03-05)[2020-06-01].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9-03/05/content_17938605.htm.

[5] 教育部. 将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国家要求,建立准入任用制度[EB/OL]. (2019-02-20)[2020-06-01]. http://edu.people.com.cn/n1/2019/0220/c1006-30807547.html.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dustrial and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made in China 2025”, the demand for talents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the level of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As an efficient and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school-enterprise “dual education” achieves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talent training and enterprise needs through government guidanc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should be deeply integrat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kills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y combining theoretical teaching with skill training and provide sufficient human resources for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Keywords: school-enterprise “dua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personnel training; school-enterprise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責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院校育人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