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梁
在当今社会,人力资源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也逐渐被人们重视。优秀的经济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性,而这种专业性反映出来的丰富的知识结构正是事业单位所需要的。经济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具有广泛的知识面,要对所在单位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具有足够的认识,同时也对单位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才能充分发挥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对单位组织管理体系进行持续地优化和完善。本文笔者将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经济师如何发挥作用进行讨论,希望给事业单位的经济师们带来一定的思考和借鉴意义。
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掀起了改革浪潮,以解决人员冗杂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一直是热点讨论话题。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存在许多难点,需要经济师认真分析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科学创新的管理模式提升事业单位用人效率。
新时期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政务越来越透明化,这要求事业单位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与业务能力,基于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经济师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适应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经济师了解事业单位运作情况
经济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设计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经济师对本单位的管理制度、财务状况、业务运作等情况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可以用更全面的视角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实效性。
(二)经济师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运作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统计进行优化,有效避免决策者的主观原因导致管理工作脱离正常轨道的问题,经济师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对于提升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将数据统计分析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管理策略制定的合理性。
(三)经济师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更专业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效发挥经济师的作用,能够从更专业的角度将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内容与实践工作进行匹配性设计,更科学地进行个人评价和岗位评价,更有助于工作目标的实现。
(四)发挥经济师的作用有助于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须与时俱进,经济师对于人力资源相关理论的发展和进化情况更加熟悉,加强经济师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参与度,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将传统的“降本增效”模式逐渐转化为“精兵增效”模式。
(一)缺乏对经济师的正确认识
目前,事业单位对于经济师的认识程度不深,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在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中没有设置经济师的工作职能要求,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没有突出经济师的職责;其二,事业单位在整体的人力资源安排上缺少长期规划,当前实行的人事管理制度没有充分考虑研究人员的作用,这也是导致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短期化的重要因素;其三,由于缺乏经济师对人力资源的配置协调作用,事业单位在运作上的持续稳定受到了一定限制。
(二)经济师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较差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对于事业单位的经济成本考虑较多,改革多关注于降本增效方面,经济师在财务管理、项目决策方面发挥的作用比较多,在人力官员管理方面则不受重视,没有发挥经济师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例如,优化人力资源六大模块的管理工作、提升人员绩效、进行有效激励等方面的工作缺乏经济师的有效融入。
(三)管理者责任不明确,缺乏竞争意识
现阶段,事业单位过多关注业务发展,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单位内部人员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低,难以发挥职能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师忽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性,当有新想法萌生时不积极向领导表达,缺乏竞争意识,导致单位存在的管理问题不能及时被改进优化,阻碍事业单位效率的提高和工作目标的顺利实施。另外,还有一部分经济师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素养不足,使他们在选拔人才时不能进行有效筛选和精准匹配,降低了工作效率,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一)加强事业单位人才储备
加强经济师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单位的发展和工作规划加强员工培训工作,特别加强职业素质比较低的员工的定期培训和考核工作,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给员工设置一定的继续教育的动力,提高员工提升专业素养能力的功力,促进员工的整体发展;二是加强与其他单位的合作交流,积极组织交流活动,鼓励员工参与,学习其他单位在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与合作对于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三是考虑单位的发展和工作规划,进行合理的人才战略布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敏感的触觉和长远的眼光调整人力资源配置。
(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人是事业单位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促进事业单位持续稳健发展的前提。经济师应具备明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的问题并高效快速地解决和完善,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招聘经验丰富的员工,以优秀的人力配置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经济师应该与时俱进,了解管理制度的改进和演化,创新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在当前政务透明化和事业单位效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照搬旧法已经不可能,这可能会导致民众对事业单位管理体系和工作效率严重的不满情绪,分析单位自身条件,合理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制定具有可行性和吸引力的目标
提高经济师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效率需要制定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和吸引力的发展目标,为事业单位指明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是事业单位发展的指路明灯,可以帮助单位制定具有共同使命的发展战略。经济师在制定目标时,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考虑目标的可行性,考虑单位员工在执行目标时的困难,切忌好高骛远,引起员工的不满,可以制定激励机制和措施,激发员工参与工作目标的积极性,在激励机制下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使其更加有效。
(四)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
配置专业化的人才是事业单位发展工作的前提,在开展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经济师处于统筹调配地位,影响力比较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否被调动决定了单位的工作目标能否达成,因此,经济师必须统筹安排,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在单位内部建立一个完善的员工考核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使单位内部工作可以有序开展;其次,在确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时,需要树立创新意识,通过合理的竞争体系充分激发出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团队整体的活力,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引导员工不断克服困难提升工作质量。在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形势变化下,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化,事业单位的员工更加需要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五)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
不光企业的发展需要计划,事业单位也需要制定发展计划,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师的直接参与,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计划这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最终实施。在制定战略计划时,经济师需要有计划地实施人员培训计划,提高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一套完善的切實可行的发展计划才能保持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六)积极创新,与时俱进
制度是保障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在当前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当前的事业单位正在积极学习企业的管理制度,对专业人才和技术的要求不断提升,如果没有专业团队,没有创新理念,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下,事业单位是很难实现自我发展的。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按照单位的实际需求,建设相关管理团队和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建立包含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专家、职能部门人员在内的完整的部门体系,在水平层面上涵盖研究、技能、财务、人事等多个模块,尽可能地对人员配置进行优化,实现交叉发展,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效率。
当前,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事业单位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人才,经济师作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要指挥官,对单位内部的管理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采取必要的改革措施,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人事管理体系,进而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制度和考核制度,重视激励措施的使用,调动内部职工达成工作目标的积极性,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为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工作效率的提升贡献力量。
(本文作者单位:胶州市委改革办)